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了构建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不懈地努力。其中,文艺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翼,在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审美需求的基础上,帮助人们认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本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造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可以说,文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主要是由其独特的审美本质决定的,并且作为一种审美社会意识形式,主要体现在以审美为基础,通过发挥认识、教育、审美愉悦、宣泄等功能,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一切社会关系实践和谐发展过程中。
因此,文艺作为一种审美社会意识形式,随着其影响主体的广泛和深刻程度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由此,文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文艺作为一种个体审美心理形式的角度看,它能够塑造完美的个体心灵,不断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保证。从文艺生产的角度看,文艺具有审美、净化和宣泄、社会认识、思想教育、情感交流、陶冶性情、政治宣传、感官娱乐等功能,对塑造完美的个体心灵,不断提高个体的素质和能力发挥着特殊作用。所谓美育不仅包括审美情感的教育,也包括审美经验或审美体验的教育等,即通过人类长期的审美活动中所积累的审美经验,去培养新一代人的文艺感受力和审美意识,使其日常感性不断升华为文艺感性,使其人生达到澄明之境,走上审美超越之途。美育对主体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蕴涵丰富的审美自由内容,从而使主体在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自由融合中,加深对所学知识蕴涵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领悟和理解。而且,这种理解越深刻,它所蕴涵的审美意蕴越丰富,主体素质和能力也就会更全面。由此可见,只有通过审美教育和审美活动,才使人的审美自由展开。而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充分延展,个体才可能获得审美文化信息选择能力,成为多向度人,才可能不断提高每一个人,特别是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组织基础和人才保证。
二、从文艺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心理形式的角度看,它能够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快,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进行深刻的调整、分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出现了一些错综复杂的利益摩擦,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不但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成为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潜在隐患。这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塑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文艺不仅再现现实生活,而且审美地、道德地评价它们,因而体现了审美态度和社会道德。因此,文艺能够生产出特定的社会审美心理形式,即一定的人群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所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心理、审美能力和道德水准。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文艺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审美心理形式,多出现在一定的文学流派之中。比如,东汉末年,建安诗人孔融、陈琳等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建安风骨”造就了当时人们崇尚现实革新,建功立业、慷慨悲凉的审美社会心理。它对于结束三国战乱,实现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的心理作用。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文艺是社会主义文艺,它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社会心理形式,有助于帮助人们认识自然和生活,提高人们识别真假、美丑、善恶、是非能力,净化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崇高的生活理想,激励人们为争取美好的社会生活而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于协调社会关系、处理社会矛盾、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从文艺作为一种社会审美社会理论形式的角度看,它能够促进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社会精神的成长,使社会得到健康的发展。文艺作为人的本质力量在对象中的审美形象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力量。在长期的审美熏陶、陶冶和培养中,文艺审美能够使处于日常感性中的人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从而超越日常生活中的平庸、琐碎,而感到一种新的感性、新的境界,在不断形成的充满生命力的审美趣味中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并通过积淀多种美的因素,形成一定的社会审美意识形式。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文艺作为一种精神价值的创造,特别是作为一种社会审美意识或理论形式,它可以通过文学思潮、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文化等方式作用于社会。即它既反映了当前人们的各种社会审美需求、社会审美观念和社会审美理想等,又可以作为一种评判社会的比较完美的审美方式,同时还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作用于社会,从而促进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的社会精神的成长,使社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四、从文艺作为一种审美社会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它也能够影响到社会政策,规范社会行为,使社会基本要素相互适应。当文艺作为一种审美社会意识形态的时候,它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会直接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这是文艺的一种最特殊的形式。当然它与文艺为政治服务是不同的,与“图解政治”、把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更是不相同的。具体说来,在文艺生产的过程中,文艺作为审美的物化形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社会心理结构和审美社会意识结构,逐渐形成了个体审美心理形式、社会审美心理形式和社会审美理论形式。如果这些审美形式一旦被统治阶级直接掌握并运用,它就变成了一种审美社会意识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它会直接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乾隆皇帝在一首《读全唐文》的诗中,称赞唐代散文是“诸体皆华臻,堪为政治辅”。可见,这些诗歌所产生的审美效果直接影响了乾隆皇帝,也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清朝政策的制定。
文艺作为一种个体审美心理形式、文艺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心理形式、文艺作为一种审美社会理论形式、文艺作为一种审美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多方面的系统联系。它们既有明显的差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相互贯通。它们之间循环往复的相互作用,成了“从真正的现实中不断涌出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财富汹涌澎湃地流回现实去的思想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