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曾在回忆儿时故居的文章中写道,对于儿时住过的那条街,他已经记不大清了,惟一记得的,是一口两只眼的井。在得悉巴老去世的消息后,昨晚不断有成都市民自发来到双眼井前,点上红烛,为巴老默哀。
昨晚10时许,在巴老去世3个小时后,本报记者与号外发行员来到了巴金故居正通顺街,只见双眼井前的井台上已经摆放了一长串燃烧的、大小不一的红蜡烛。
10时05分,76岁的黄文俊老人手拿本报号外出现在双眼井前,他径直走到附近一家香蜡店里,买了一对价值60元钱的大红蜡烛,蜡烛柄上还镌刻着“千古流芳”四个大字。他在井台前弯下腰,恭恭敬敬地点上蜡烛,然后很严肃地鞠了一躬。
一个长头发的年轻男子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双眼井旁,在树下的阴影里默默站着。当记者采访他时,他说自己名叫崔兵,是画画的,家就住在双眼井旁的一幢高楼上,“我刚刚在电视上看到巴老离世的消息,想到这里来站一会儿。”
10时25分,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在双眼井前上了一柱香后,没有急着离开,而是又蹲下身烧了一大摞纸钱,老人自称名叫谢诗鉴,家就住在双眼井附近。“我一定要来给他上香,他影响了我的老师、我、我的儿女,还有我的子孙后代……”谢老先生说,他是四川大学中文系64级的学生,“我们上大学时恰逢文革时期,偷着掖着读巴金的小说,被他感染得热血沸腾。他教会我懂得了:青年人不要囿于旧东西的束缚,要向前看。这可让我受益终身啊1
10时30分,要为巴老点红烛的市民在双眼井前排起了长队,他们全都是从成都各处自发前来祭奠巴老的。一旁的香蜡店老板说,这样的场面,在昨晚已经出现了好几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