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文联成立于1979年8月,近50人长期挤在约200平方米、10多间像居民住宅的房间内办公,穷家底、破摊子,工作被动落后。我们深知,在这种情况下,文联要走出困境,树立起自己的形象,仅靠财政拨款和向上级伸手是行不通的,从兴办“三产”入手起步,可能是一条出路。所以,我们大胆启用勇于开拓和有一定经营头脑的人,先后兴办起同力琴行、中泰琴行、乡村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还与国家级出版社合作,承办了出版《中国经济地图册》的创收项目。我们的探索和做法,得到了中国文联的首肯。但是,机关办“三产”的风险以及我们办“三产”时出现的失误也逐步显露出来。实体公司遗留的债务纠纷引起的诉讼官司接踵而至,实体职工也经常不断地来访,部分干部职工对文联领导是否清廉也产生了疑问。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是回避矛盾,而是采取了积极果断的应对措施:一是认真梳理了“三产”遗留问题,按照法律程序,妥善安置了实体职工,解决了直接和间接连带的共计1000多万元的债务。二是请市审计局进行了财务审计,澄清了问题,做出了市文联财务没有违法违纪问题的权威性结论。
我们在艰苦创业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放松对优秀文艺人才的培养和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扶持。在1997年的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我们为支持文艺创作争取到80万元的文艺奖励基金,设立了济南文艺奖。利用这项资金支持创作,奖励优秀文艺人才,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几年来,我们特别注意了对重点作品和重点人才的培养,如著名作家刘玉民,青年楷模、著名作家张海迪等。
济南历史名人众多,历史文化厚重。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打造“济南名士”品牌的口号,几年来围绕这一提法作了一系列的文章。一是从宣传古代名人入手,举办了李清照、辛弃疾等历史名人书画展,组织支持有关作家创作出版了《大舜传》等宣传历史文化名人的专著。二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当代名士。把济南名士品牌既作为一项事业来办,又作为一个产业来抓。目前,我们正组织全市文艺家围绕着打造文化品牌和开发文化产业进行深入的探讨,力争拓宽文联工作的新领域,实现文联工作的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