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文联成立于1951年1月,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截至2002年6月,各协会会员总数已达1560人。江门市地方财政每年只拨给文联少量办公费,而11个文艺家协会一无编制,二无经费,处于“无米之炊”的境地。为此,江门市文联主动“找米下锅”,通过办好刊物促创收,以创收促创作。
江门市文联主办的《江门文艺》是通俗文学刊物,定位是面向打工一族,读者群大。为了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千方百计,出奇制胜。《江门文艺》的文章大多是打工族写的,原汁原味,贴近生活。我们向打工作者征稿,请打工者写卷首语,通俗易懂,又有说服力、号召力。编辑部严格把好选、改、审“三关”。每年来稿平均近千篇,编辑沙里淘金选稿、修改。不少打工者来信说,每发他们一篇稿子,不仅激励作者本人,也激励周围一群人。我们努力把江门文艺杂志社办成打工族之家。如每半年召开一次读者、作者座谈会;每周日晚上开通两条热线电话,听取他们的意见,《羊城晚报》为此作了专门报道。杂志社每月平均接待来访打工者达百人次以上。由于我们的帮助,大多数求助者解脱了困境。打工读者都说,江门文艺杂志社是他们第二个温暖的家。
我们力争把《江门文艺》办成文学新人的摇篮。重视培养文学新人,细心挖掘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打工仔打工妹的好稿。《江门文学》每年所创收入,给文联11个文艺家协会提供上百万资金,可谓取之于“文”,用之于“文”,有力地促进了文艺创作。
我们每月从《江门文艺》所得中划出专款,充实文艺基金。一方面支持文艺家出版著作,另一方面奖励出精品的文艺家,同时也支持各文艺家协会实施精品战略和群众性文艺创作活动,建立了文艺创作基地,还资助有困难的基层文联开展工作。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江门市文联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江门侨乡文艺事业的新辉煌。(作者为广东省江门市文联副主席)
本文摘自2002年8月23日《中国艺术报》第36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