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反映时代精神本质

张凤铸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鲜明地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一切优秀的文艺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会反映出时代精神本质的一面。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印证了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从改革开放以来造成8次轰动效应的电视剧作品来看,《四世同堂》(1985)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以严格的现实主义手法把“人民作家”老舍的代表作搬上荧屏,显示了民族化、本土化电视剧在中国观众中获得的普遍认同。《新星》(1986)成功地塑造了李向南这个“改革者”的形象,反映了正从“文革”阴影中走出来,快步迈向现代化的人们企盼出现真正改革家的集体意识。《渴望》(1990)是在出现了道德弱化和传统失位等偏差的转型期带给观众的一份温馨礼物,表达了市场经济语境中全体人民对真情的呼唤。《北京人在纽约》(1993)是一部打破了美国神话,给带有很大盲目性的“出国热”浇了一盆足以令其清醒的凉水的优秀之作。王启明形象的成功塑造,使一个普通演员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明星”,更使人们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质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作为第一部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电视剧,它的成功为中国电视剧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三国演义》(1994)在全国的收视率达到了46.7%,这就意味着近5亿观众围坐在电视机旁,收看这部代表着民族文化精华的电视剧。《苍天在上》(1996)的适时而出,以其空前的尖锐性和深刻性征服了观众,再次扬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体现了中国电视剧在“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指导下的创作实绩。《雍正王朝》(1999)的横空出世,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民族生存的智慧、勇气,同时也反映出观众欣赏水平在新时期以来的不断提高,它引发了热烈的争鸣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激情燃烧的岁月》(2002)以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演绎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战斗英雄的一生,用昂扬的激情鼓舞着、激励着走进新时代的公民们,体现了扎根人们心中的理想主义精神。此外,《新闻启示录》、《走向远方》、《今夜有暴风雪》、《红楼梦》、《高山下的花环》、《西游记》、《篱笆、女人和狗》、《围城》、《外来妹》等优秀电视剧作品,尤其是1994年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后涌现出来的《情满珠江》、《宰相刘罗锅》、《上海一家人》、《和平年代》、《英雄无悔》、《水浒传》、《牵手》、《长征》、《突出重围》、《忠诚》、《红色康乃馨》等一大批精品电视剧在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的同时,也清晰地展示出时代的精神风貌。从以上作品所赢得的巨大成功可以看出,反映时代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命脉的电视剧作品也是最能被观众认可的。这也昭示着“艺术来自于人民”和“艺术为了人民”的历史规律。电视剧在凝聚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现实集体意识的同时,也肩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加入WTO,作为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对于中国的影响至少在现在还没有完全展开,但是它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巨大冲击已经被部分地认识到。与电影相比,中国电视剧却完全占领了自己的阵地。自从中国电视剧发展进入成熟期以来,收视率最高、反响最强烈的都是国产电视剧。且不说唯有中国内地才有底蕴和能力制作的、在亚洲(尤其是日本和东南亚一带)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剧,单是曾被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港台地区类型化、商业化电视剧水平的武侠剧和言情剧,中国内地也取得了不俗的创作实绩,《笑傲江湖》、《牵手》等作品完全超越了“通俗剧”的模式,使其显得更有艺术魅力、更经得起咀嚼,值得品味。

  中国电视剧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是完全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实绩。一方面,生产出一大批雅俗共赏的精品,有了《围城》、《三国演义》、《长征》这样一些经典性的作品,成功实现了“普及和提高”的社会主义文艺使命。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开始最早、产业化程度也最高的中国电视剧无疑也是最成功的,它为整个中国文艺在市场经济语境中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来源 2002年11月8日 中国艺术报

版权所有 © 2001-2002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苑北里22号 邮编:100029 电话:64921114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