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天:荣辱不减本色
王华城
十六大代表张笑天是著名的文学和影视两栖作家,现任吉林省文联、作协主席。在他的书房和办公室里挂着同样的一副对联:“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这是他人生的座右铭。长期以来,他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如一地把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作为作家的神圣使命,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张笑天自20世纪80年代推出处女作长篇小说《雁鸣湖畔》迄今,以神奇的速度出版1560万字的作品,包括25部长篇小说、24部电影、330多集电视剧和20部文集,令世人瞩目。他先后13次荣获国际国内各种文艺大奖,可谓优产与高产集于一身。
有人说他有两个脑子,写作时一个脑子写上句,另一个脑子写下句。有人说他是“写作机器”。有人说他有“特异功能”。他自己却认为:一分是天才,九十九分是汗水。
著名作家邓友梅和乔迈认为,张笑天取得令人羡慕的创作成就,固然有他深厚的文学修养、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视野作为底蕴,但更在于他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精神,勤奋耕耘。在他进入创作状态后,往往伏案十几个小时,以至胳膊磨出一层厚茧。一部72万字的《永宁碑》,在手抄1200万字的文字资料后,数易其稿而成。
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肖桂云夫妇与张笑天合作过《开国大典》、《重庆谈判》、《世纪之梦》、《黄河之滨》等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他们认为,张笑天是一位现实主义作家,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他广泛地深入生活,了解各种人物,搜集各种资料,研究世态人情。这样写起来就笔遂心愿,文思如泉涌。
他写《严峻的历程》曾多次到北京、蚌埠、广州铁路局和江岸、丰台机务段擦车、铲煤、清理炉灰;他写《雨燕岛》去过麻风病院;他写《世纪之梦》长期在葛洲坝、三峡深入生活;写《抗日战争》、写《孙中山》、写《叶挺》,每次都查阅几千万字的资料,做很多笔记。
纵观张笑天大量的佳作可透视他的心灵世界。他的心灵充满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是人类生命的主线——爱的延续。艺术是人类共有的爱的展示,世界上最辉煌的艺术无不是以爱的力量完成的。因此,作家的使命应当以天下为己任。”当吉林著名作家鄂华谈起张笑天时,说他是站在人类的高度开拓全方位的创作领域。从他众多作品的字里行间折射出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政治坚定性。1996年美国旧金山世界名人艺术节大会期间,针对会上有人故意质疑中国人权问题,张笑天率团退出会场,以示抗议,表现了一个作家热爱祖国的坚定立场。
1998年中国发生特大水灾,张笑天在北京和吉林等地向灾区捐款13000元人民币。张笑天在全国及省部级评比中多次获奖,2002年1月他将省文学创作中心奖励他的18000元全部捐献出来,用于奖励青年文学创作及捐助希望工程,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作家热爱人民和致力于繁荣文学事业的崇高品质。
1998年、2002年他先后两次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优秀专家称号;1999年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他省劳动模范称号。张笑天还兼任中共吉林省人大第七次、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吉林省政协委员。虽然已经拥有无数荣誉,但他仍然践行着“温不增华,寒不改叶”的信条。
来源 2002年11月1日 中国艺术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