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松岗赛龙舟 松岗街道办供图
秋日午后,推开深圳松岗体育中心龙舟仓库的大门,一艘艘色彩斑斓、精美狭长的龙舟映入眼帘,龙舟竞渡的场面在激烈鼓声中扑面而来。
松岗赛龙舟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项民间习俗,有逾千年历史,并传播至广东沿海、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欧洲等地,享誉海内外,如今已申报成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族英雄文天祥第25代传人文康宁老先生,是松岗赛龙舟的传承人。一说到赛龙舟,他娓娓道来。松岗水资源充沛,河道宽阔,自古就有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松岗赛龙舟除了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还有一项特殊含义是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到了清代光绪年间,文氏家族为纪念文天祥,更用心操办赛龙舟,让这一民俗活动多了一份祭拜先祖的宗族色彩,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严谨的仪式。
穿越时光的漫长隧道,松岗的龙舟伴随着社会的需要,不断灵活变化,现分为大舟、中舟和小舟三种。大舟能容纳包括鼓手、舵手、候补队员在内40余人,中舟能容纳25人左右,而小舟只能容纳10人左右。在龙舟仓库,它们挤挤挨挨,静静地躺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悄悄话;又在顷刻之间,化成一叶叶轻舟,自不远处缓缓而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意境,闭目可得。
历经千年,龙舟的“肉身”也有了更现代的模样,从以往的杉木变成了塑钢材质。文康宁老先生谈及,早期,龙舟舟身多以轻巧的杉木建造,舟头和舟尾多加上榆木、桑木以稳固。几百年过去了,因为木头容易被虫蛀、泡水易变形、年久易风化,杉木龙舟逐渐被淘汰,换成了更易于保管和运输的塑钢材质。在龙舟仓库里,还保留着为数不多的实木龙舟桨。
我未曾触摸那种古船一样质感的遗憾油然而生,世间万物,有些失去了,就再也没有了。就像这悠久的龙舟近在咫尺,我却无法找到一艘穿越至今的古船。
赛龙舟,对松岗来说是一件大事。文康宁老先生回忆,小时候,村里没有多少娱乐项目,听戏观影赛龙舟是大家最津津乐道的事情。只要龙舟开赛,不管多远,村民们都要拖儿带女跑来看。近些年,人们的精神生活渐渐丰富,赛龙舟也拂去了历史尘埃,作为一种古老的人文记忆,仍然被松岗人提起,并传承发扬。
恍惚中,似又回到了那龙舟竞渡的场面。松岗五指耙水库彩旗飘扬、锣鼓震天,一艘艘龙舟卷起层层水浪,百舸争流的激烈景象,惹来岸上掌声呼声一片。那是1998年6月8日,在松岗举办的龙舟国际邀请赛上,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共16支代表队参加比赛,观众达6万多人。文康宁老先生带队参赛并夺得金奖,将松岗这个小镇推上国际舞台。
“我是松岗人,我们那有赛龙舟”。那时候,松岗人提起赛龙舟,一脸的自豪与欣喜。这项古老民俗渐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并于2007年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给了传承人更大的动力。这些年,松岗举办赛龙舟,文氏家族都是主角,担当重任。文康宁老先生就多次亲自带队参加松岗龙舟赛,还代表深圳市到东莞、香港等地参赛,将松岗龙舟文化发扬光大。
透过赛龙舟,松岗人以“集体欢”的方式,共同经历一场乡音乡情乡谊的情感体验。他们忘记彼此身份,共同融入一种心灵相通的文化氛围,团结协作奋进的龙舟精神代代相传。
然而,在与城市文明的激烈碰撞中,传统文化经受了不少挑战,一些古老民俗甚至逐步淡出人们视野。传统赛龙舟也因传承后继乏人困难重重。如何让人们记忆中渐渐褪色的龙舟重焕光彩,将龙舟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是松岗人近年竭诚尽力在做的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松岗街道的支持,给赛龙舟的传承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如今,街道13个社区均组建了龙舟队,龙舟队员最小的十七八岁,最大的则有五十多岁,文化传承氛围浓厚;松岗建造了龙舟非遗博物馆、龙舟训练基地,让更多人走近龙舟、了解龙舟;创作原创歌曲《赛龙舟》,用动人的歌词与旋律唤醒人们内心的热爱……龙舟的故事,在松岗这片土地鲜活地上演着,记忆从未断绝。一代代松岗人沿着前人的足迹,在世界各地敲响了赛龙舟的锣鼓,划动一艘艘奋进的龙舟,从过去驶向未来。
世界变化之快,总是令人猝不及防。但有些东西在岁月的沉淀里变得愈加敦厚,就像赛龙舟这样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印记。
要什么样的保护和传承,才配得上这千年的赛龙舟运动?松岗人正全力以赴。龙舟划过千年,仍时光正好。在岁月的长河里,奋力前行,永不停歇。
(作者系广东省作协会员,“时代湾区”专栏特邀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