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时代历程
作者:曹凡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时代历程

——中国美术家协会30年发展成果

  中国美术家协会是全国各民族美术家组成的人民团体,是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发展新时期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美协在不断深入发展、开拓创新的美术事业中积极发挥着联络、协调、服务的职能,把营造中国气派的美术创作机制和环境、促进精品力作的产生、切实提高中国美术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当作工作的重心和神圣职责。

  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盛会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艺事业获得了重新奋起的伟大机遇。在这一历史性转折的第二年年初——1979年3月8日至11日,中国美协第二十三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决议,宣布中国美协正式恢复工作。当时的中国美协副主席、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美协筹备组成员和部分地区美协分会负责人、解放军美术方面负责人,以及美术界的老同志江丰、庞薰琹等,共36人参加会议。会议决定:将于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期间举行中国美协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美代会不另设筹备组,由原中国美协筹备组负责筹备召开代表大会的有关事宜),总结建国30年来美术工作的经验得失,修改《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选举新的领导机构,讨论美术创作如何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等问题。会议还决定,给“文革”期间被打成“走资派”、“黑线人物”、“黑画家”、“反动学术权威”的徐悲鸿、齐白石、蔡若虹、刘开渠、叶浅予、吴作人、潘天寿、傅抱石、华君武等先生及各地方美术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许多被错误地打成“黑画”或“黑文”、“黑书”的美术作品、美术论著和画册,亦公开为之平反。

  1979年11月3日,中国美协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开幕。各省、市、自治区美术家及港澳台嘉宾共385人,以及列席代表和在京会员共700余人参加了大会。大会经过热烈讨论和充分酝酿,通过了新的《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选举了由172人组成的新的理事会,其中常务理事47人。这是新时期我国美术工作者的第一次盛会,距1960年举行的第二次美代会已经有19个年头了。

  为了更好地繁荣美术创作,第四次文代会和第三次美代会闭幕后,中国美协于1979年11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了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会议认为,贯彻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保护艺术民主,坚决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办事,是整个美术工作的基础。与会者就30年的美术工作、今后协会的工作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各种意见和设想,首先是要解决一些实际经济困难,提高物质条件。美协绝大多数分会没有起码的工作条件,不少省市没有展览场地,经费少,开展工作遇到很大困难;由于缺乏收藏美术作品的条件,好的美术作品自行流失,造成的损失无法弥补;应成立专业创作队伍如画院),促进创作的提高和繁荣;出版、展览、收购等问题亟待解决;要给予美术家出国考察的机会,定购、阅览外国画册等;建国以来美术理论研究抓得不够,亟待把理论研究和理论队伍的建设提到日程上来;国家应当有一个权威性的机构,统筹考虑、规划安排、全面协调美术各方面的工作,改变分散、互相缺乏联系、没有长远目标和计划的小生产状态;尽快筹建美术基金会,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美术事业提供经济基础;应当积极搜集整理和继承发扬我国各少数民族优秀和丰富的民族民间传统美术,并对边远地区美术的发展给予考虑和重视。

  在热情的思辨与广阔的计划中,中国美协步入了恢复正常工作后的又一个春天。

  解放思想创建繁荣的美术局面

  经过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拨乱反正,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民主气氛逐渐形成,这为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中国美协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提倡理论争鸣、号召解放思想、不断推出新作、积极组织展览。美术家如新绿感知到春风,冲破了创作和理论研究的许多禁区,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歌颂时代,在题材领域的开拓、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形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由此,中国美术事业进入了建国以来繁荣与发展的新时期。

  上世纪80年代,由中国美协主办的一系列展览,全面地反映出当时美术界的发展态势。庆祝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即第五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是这一时期中国美术的重要检阅;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涌现出一批青年作者的作品,以其现实主义的力量和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对整个美术界在创作思想上作出一次深刻的触动。从此,一些沉寂多年的画种都相继进入繁盛期,整个社会越来越明显地看到美术在建设精神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国画空前普及与繁荣,专业与业余创作队伍都有相当的规模,各地区所形成的不同流派特色、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受到关注和尊重,画家们在重新认识评价传统与借鉴外来绘画经验两方面探索创新,使作品面貌出现明显变化;1982年,中央同意中国美协提出的《关于在全国重点城市进行雕塑建设的建议》后,有关方面对全国城市雕塑建设做出了统一规划,这是我国美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以城市雕塑的兴起为标志的雕塑事业取得了明显的发展;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中断已久的壁画艺术得到复兴,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将民族艺术传统融合国外现代艺术优长,为该画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连环画、版画、漫画、年画、宣传画等各画种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传统工艺美术优势继续得以彰显的同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与人民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当代艺术设计领域的工业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装潢设计等方面也得到大力发展。中国美协还在1983年举办了全国农民画展览,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展览一直延续至今;1982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广泛团结全国各民族美术工作者……中国美协组织的一系列大型展览上不断涌现出反映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对人民的理想、日常生活与平凡劳动的赞美,以及反映社会和历史的主题创作,构成了这一时期美术的最大特征。

  美术创作的繁荣与美术理论研究工作密不可分。美术创作中出现的大量新问题,促使理论研究亦突破了长期以来“左”的思想束缚和教条主义的理论禁区,改变了过去只谈艺术的共性不谈艺术的特殊性、评价艺术只谈政治而不顾及艺术自身规律的片面做法;改变了用文学理论代替美术理论和不敢谈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的状况。中国美协的机关美术刊物,结合创作现状发表了不少有创见的理论研究和评论文章,展开了很多关于美学和创作理论问题的讨论,对解放思想、繁荣创作起了促进作用。中国美协在具体工作中看到,只有不断加强美术评论工作及理论队伍的建设才能促进创作健康发展,为此,根据各个美术门类的实际情况,中国美协着手酝酿成立艺术委员会,以此方式团结有艺术成就的老中青美术家,由专家指导各自专业的理论研究。

  1985年,中国美协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修改并原则通过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新章程在总则中把“尊重美术家创作与评论自由,鼓励美术家遵循造型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不断提高美术创作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列为今后必须坚持的工作方针。尽管此时期的创作和理论研究蓬勃发展,但中国美协的工作仍然以发展的眼光立足中央提出的改革方向,坚持与时代同步,坚持新章程的工作方针,继续倡导美术家积极投身创作,美术界一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气氛。

  世纪之交中国美协工作继续推进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国美术创作面临着如何对待西方现代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等诸多理论问题,并开始了对20世纪传统派大师的研究。中国美协在这段时间内积极开展工作,参与组织了20世纪美术大家徐悲鸿、潘天寿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并且为20世纪出生成长起来的一批老艺术家举办了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

  除此之外,其它各项国家级展览也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第七、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继续显示出其国家级美术展览水平。从1985年起陆续成立的不同画种、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委员会,为推进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举办了全国中国画艺术讨论会、全国中国画展等大型学术活动;油画艺术委员会举办了两届中国油画展及相关艺术研讨会;版画艺术委员会举办了全国青年版画大展,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版画展览;水彩画艺术委员会举办了中国首届水彩画艺术展览、中青年水彩画邀请展等;漫画艺术委员会举办了水墨漫画展等展览并两次为艺术成就突出的漫画家颁发奖项;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隔年举办一届装帧艺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展、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少年儿童艺术委员会积极举办中日两国交流展等相关儿童展览。凭借艺术委员会的形式,中国美协切实调动起各画种的活动积极性,继续发现和培养新生力量,培养年轻一代美术家。从1987年开始,中国美协每年举办一至两届新人新作展,这些活动对于宣传坚持正确文艺方向、在艺术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中青年画家起到了鼓舞作用。新世纪初,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画种相继举办了百年回顾展,全面总结了各画种历年的发展历程和成果,为在新世纪的进一步繁荣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

  中国美协在对外美术交流方面也做出了显著成绩,在世纪之交的十几年间出访近300次,赴海外展览活动达几十个,并积极将国外优秀作品、优秀画家的展览引进来,加强交流,为20世纪90年代的美术界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美协始终坚持利用机关刊物作为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反映当前美术动态、交流美术信息的阵地,这也为繁荣创作、发展理论、及时发现和发展新人、展示美术活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5年以来包括整个上世纪90年代,关于如何认识和借鉴外国美术,如何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美术,如何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发展道路,中国美术界一直在热烈讨论和积极实践。这些论证和实践,对中国美术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中国美协举办了多次研讨活动,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召开于1994年的90年代中国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曾引起海内外的广泛关注。

  1998年,中国美协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召开。会议修改了《中国美协章程》,决定在世纪之交,进一步团结全体会员和美术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不断开拓进取,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推向21世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美术事业新格局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波澜壮阔,改革开放深入人心,社会变革日趋深刻,我国美术事业既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也面临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严峻考验。正如2004年中国美协第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所指出的,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沿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广大美术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交流,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这一时期开展协会工作的重点。

  新世纪之初,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美术事业亦是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中国美协适时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确立了“牢记一个宗旨(繁荣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发挥两个积极性(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找准三个定位(社会团体、人民团体、专家团体),遵循四个规律(文艺工作规律、社团工作规律、宣传工作规律、商品经济规律)”的工作思路,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发展首先要有经济实力。中国美协继续利用计划经济的有利因素筹集中央财政拨款,又着力挖掘市场经济的巨大潜力与社会各界广泛合作,不仅使第九、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盛况空前,各出版10本画册,还开展了多项与其相关的大型学术活动;前后三届中国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成功举办掀起的高潮一浪高于一浪,其展览及特展和学术研讨被誉为国际上具有鲜明特色的双年展;为推动“西部大开发”,中国美协近年来举办的展览注重向西部倾斜,为顺应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式,今后还要加大倾斜的力度。中国美协还以新思路、新办法不断开辟新的发展途径,相继创办了20个创作中心,形成了全国美术家深入生活、写生创作的基地网络;创办了6个展览中心、2个交流中心,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创办了1个联谊中心,以更深入地展开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创办了1个培训中心,以提高会员的创作水平和艺术修养;中央领导同志在视察中国美协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时,鼓励基地要积极研究版画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闯出艺术与市场共赢的新路子……由于发挥两种积极性开展工作的不断尝试,中国美协既依靠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的大型展览资金甚至全部由地方和企业支出。多次合作之后,社会各界对于美术的学术认知与鉴赏能力大幅提高,活动的深度与广度广泛拓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塑造中国美术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

  中国美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在广泛团结美术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美术事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美术形势和队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各种专业学术单位、组织纷纷成立,青年美术队伍急剧增长,职业美术队伍日益庞大,海外美术家纷纷归来,拍卖行、画廊、博览会如雨后春笋;艺术价格高速攀升,艺术区、画家村此起彼伏,创作方式和价值取向更趋多样。美术教育迅速升温,全国每年美术专业考生至少应在百万以上,预示着美术队伍将急剧增长。“美术热”已成为当前显要的社会现象。面对国内、国际美术文化发展的新情况、新命题,八次文代会以来,中国美协坚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精辟阐述为指导,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不断开创美协工作的新局面。

  在党和国家历史进程中的每一个重大时刻,在关乎人民命运的每一个重要事件中,积极主动地通过举办各类大型美术活动来服务大局,已成为中国美协工作的一大亮点。2007年10月,为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中国美协会同有关方面举办“翰墨丹心——向党的十七大献礼全国美术书法精品展”。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举办“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召开“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30年美术理论与创作研讨会”并出版论文集,编辑出版《改革开放·中国美术30年》大型画集。2008年新春,我国南方遭受了历史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中国美协组织美术家举办赈灾笔会,捐献给南方重灾区120万元。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全国众多的美术家以泪水蘸墨、以爱心投入创作,描绘感天动地的历史瞬间,反映悲壮激昂的大爱主题。由中国美协、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主办的“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开展头3天,观众即达6万人。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美协和全国美术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赈灾捐赠活动,组织了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为题的在京美术家大型赈灾笔会,筹集善款1300万元,中国美协通过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灾区100万元,其余1200万元全部用于筹建中国美协都江堰第一中学。实践证明,中国美术家是一个具有高度爱国精神和慈善情怀、值得人民群众信赖的群体。

  中国美协举办多样展览,促进美术发展繁荣。2007年“八一”期间,由文化部、解放军总政、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呈现了当代中国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最新成就。近年来,中国美协还配合北京奥运会、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香港回归10周年,主办或联合主办了相关的专题美术展览。积极参与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华情系列活动、文化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及2008人文奥运等文化活动,为奥组委举办了奥运主题的雕塑征集活动,并在国内外巡展。积极响应中国文联“送欢乐,下基层”的号召,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美术家深入生活、服务基层,开展了一系列的写生、采风和慰问活动,广大美术家热情服务人民、回报社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得到了中国文联领导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同时也在深入生活中汲取了丰富营养,激发了创作灵感。中国美协继续实施在西部的12个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希望小学的工程,近年又相继建立了中国美协白岩希望小学(贵州)、西藏希望小学、甘肃希望小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希望小学、青海希望小学。至此,中国美协捐助的希望小学已达8所。

  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谋划中国美术的发展战略,中国美协近年来积极推动美术理论和学术建设,开展系列座谈和调研活动,得到了中宣部和中国文联领导的高度重视。自2007年8月起,陆续召开了中国美术发展战略座谈会、美术专家座谈会、中外美术交流暨走出去文化战略座谈会、美术家队伍建设座谈会、学院教育和青年美术创作座谈会、《美术》杂志改版及编辑工作专家座谈会、文化产业与艺术市场座谈会等。系列座谈会专题明确、内容广泛,专家学者和各界代表结合议题积极建言献策,表现出对美术事业和美协工作的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开展中国美术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美术“走出去”战略问题研究、美术理论与创作现状、青年美术家队伍、中国艺术市场、798艺术区等专题调研,并完成了相应的调研报告。坚持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实践,以辩证求实的科学态度,回顾和总结百年来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探讨和展望21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态势;从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中宏观研究中国美术在新世纪的发展战略、美术与社会的关系、美术与经济的关系。秉承“开展理论研究,推动创作繁荣”的宗旨,中国美协从2004年起开设了两项常设性的美术论坛——黄山中国美术论坛、中国美术长安论坛,选择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主题,隔年分别在安徽和西安举行。中国美协还始终把加强艺术委员会建设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在“大美术”观念的指导下业已建立的18个艺术委员会,大体包容了目前主要的美术专业和部分实用美术专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各专业领域的新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中国美协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在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地区举办了一系列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览,展现了中国美术追求的时代性、民族性、独创性和健康性。经过长期的努力争取,中国美协于2002年加入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IAA),于2005年当选IAA组织轮值主席国并主办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升。2008年年初中国美协工作会议提出塑造中国美术的国家形象、增强国际影响,策划并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侧重于“走出去”,推出当代美术精品,力争进入国外主流社会。注重研究欧美等国打造大师的国家意图、文化战略,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展览推广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成果。北京奥运会再次启示我们,加强交流有利于加深了解。在成功举办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的基础上,中国美协提出进一步打造好这一国际美术交流平台,使之成为国际著名双年展之一。中国美协工作也实现了由国内型向国际国内综合型的历史性转变。

  2008年12月11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党的十七大和第八次文代会以来中国美术界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美术界的盛会。来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美术家首次以正式代表身份与全国广大美术家和美术工作者一道共商中国美术事业繁荣发展的大计。与会全体代表高度肯定了《中国美协第六届主席团工作报告》中所提出的“熔铸中国气派,打造国家形象”的基本指导思想和丰富内涵,对中国美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今后,中国美协将围绕“熔铸中国气派,打造国家形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遵循科学发展观,坚定、务实地把握机遇,集中精力地为实现中国美术持续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战略开创新局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美协今后将继续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协会,打造高素质高效能的协会工作队伍,强化和完善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把中国美术事业推向新的高潮而不懈奋斗。

(本版文字由中国美协提供)

2008年12月,中国美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在京召开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2008年7月,第三届北京双年展盛况空前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2008年7月,孙家正、胡振民、欧阳坚、靳尚谊、吴长江等
参观第三届北京双年展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1998年,刘大为出席中国美协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
(中国美协供图)

2008年5月17日,中国美协在京举办赈灾笔会,
为“5·12”地震灾区群众筹集善款(中国美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