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人才 建新制 立名校
作者:本刊实习记者 王敏  来源:中国艺术报

重人才 建新制 立名校

——访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

敖昌群近照 本报记者 孟祥宁/摄

  近年来,四川音乐学院在教学和管理机制上大力开拓、勇于创新,教学硕果累累,在国际国内各种比赛和评奖中,该院共有近千人次获得各种名次和奖项,其中不乏国际顶级赛事的大奖:2000年,该院学生李云迪、陈萨分别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和第四名;2006年,学生文薇获国际西贝柳斯小提琴比赛第三名;同年,宁峰在意大利举行的第51届“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夺得第一名。在流行音乐方面该院也成绩突出,2005年“超级女声”前五名,该院独占三名,其中李宇春获得总冠军。取得如此成绩,与学院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注重留住人才分不开。近日,记者采访了四川音乐学院院长敖昌群,请他谈谈学院新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记者(以下简称“记”):近几年,四川音乐学院的招生规模较大,逐渐由传统的培养高、精、尖音乐人才转向尖端人才和大众人才并举的教学理念,学院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哪些思考?

  敖昌群(以下简称“敖”):过去,对于音乐学院的定位,人们普遍偏向于培养高、精、尖艺术精英人才,对大众艺术则不太重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众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也清晰地意识到,音乐学院对高等艺术和大众艺术都承担相同的教育责任,专业的音乐院校,除了培养传统专业的音乐人才外,也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用科学的、系统的方式来培养大众音乐人才。因此,我们发展多学科的优势,通过交叉选课,实行多学科、多学制、复修等,促进学生一专多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同时在理念上把握“一传承四结合”,即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民族与世界结合,古代与现代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刚开始,学校遇到了很大阻力。一些人认为,音乐学院就是培养尖端、专业的艺术人才。前几年,李宇春、何洁、纪敏佳等,不要说能获奖,就是报名参加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人认为那是不入流的。但是,通过我们对学校的重新定位,我们认识到,只有更广泛地去培养人,才能更大可能地培养出人才。

  记:在吸引人才方面,学院建立了哪些机制?有什么具体措施?据了解,学院特别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奖励,目前来看效果如何?

  敖: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决定因素,树立人才发展新观念、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是选准人、用好人的关键。在这方面,我们一是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选贤任能、不拘一格”的氛围。二是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三是建立健全留住和引进优秀人才机制。

  学院就是通过政策倾斜和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在待遇上,工资、奖金、住房等均向优秀人才倾斜。一是对从国外取得硕士以上学历归国,在学院工作一年以上的青年教师,通过年度全面考核,凡是考核优秀的,博士学位一次性奖励20万元,硕士学位一次性奖励15万元。也分几个档次,最低的奖励6万元。对于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也给予重奖,学院一次性给宁峰、文薇分别奖励20万元和10万元,他们的指导老师也分别获得了10万、5万元的奖励。这样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使很多老师都愿意留在学院,公派出国留学人员返校率达到了100%。

  记:据了解,学院在大力吸引人才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这方面作了哪些工作?

  敖:首先,做好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选拔部分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才,由老专家、老教授对其进行高层次的培养,建立拔尖人才和学科、技术带头人的“后备梯队”制度。其次,设立青年科学基金,用于培养和扶持青年技术骨干。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再次,依托校内资源,对优秀人才进行政治理论、现代经济和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同时,有计划地组织优秀人才出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记:学院惜人才、重学识,对本科学历的教师也予以重用,虽然学历并不是考核人才的唯一标准,但国家对高校的教师学历是有一定要求的,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敖: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压力。按照国家规定,高校教师硕士比例要达到25%到30%,我们离这个目标已经很近了,正在继续努力。如果教师都是硕士、博士、博士后,这当然很好,但我们觉得还是要尊重现实,尊重学校所处的环境。现在面对不少可以选择的优秀人才,但他们只有本科文凭。从表演专业的角度来讲,他们和硕士、博士的专业水准差不多,甚至可能更好些,只是学位没有达到要求,这是需要过程的,可以再去攻读、提高。人才可遇而不可求,遇到人才应该先抓住了,再去解决其它的问题。

  记:吸引人才是一方面,但要保证人才持久的能量,除了充电外,应该还有一些考核的机制来把质量关,在这方面学院有哪些措施?

  敖:我们的主要措施,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绩考核体系。按照“体现科学合理性、激励先进性、导向性、可操作性和综合平衡性”的原则,确定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二是建立客观公正的社会公认体系。通过扩大群众参与范围提高绩效考核的真实性,真正做到知人善用。三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绩效考核结果与评先选优和奖金补贴挂钩,奖金分配同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按绩效优劣、贡献大小拉开档次。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晋升晋级、评选先进的主要依据,形成激励先进、能上能下的绩效考评导向。这样促进学院内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良好局面。

  记:学院建立了一整套的新机制,但新事物总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考验,请您总结一下新机制的特点,同时如何进一步使其得以完善?

  敖:新机制最大的特点是摆脱了过去体制的束缚,管理上相对灵活。再有,它总是有一些结合现在时代所需求的管理观念和方式、手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比过去的模式有更多的活力。当然也有它的弱点,它是新事物,没有历史或者历史很短,学术根基需要自己去夯实构建,整个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弱点非常明确,但优点也非常突出,现在学院这种多模式相互交织的运作,使学校整体的发展充满了活力,我们会在前进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