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书法家
——王学仲先生访谈
王学仲先生近照
听说八十多岁的王学仲先生患病住院。近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赴津门探望了这位德高望重的书画艺术大家。王学仲先生出身于书法世家,是我国书圣王羲之一门的后裔。建国初期,他在中央美院学习时是徐悲鸿先生的得意门生,而后长期在天津大学当教授和任王学仲艺术研究所所长。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顾问。近十年内,王老虽几次患病进医院,但这次身体恢复很快,精神很好。于是,我诚恳地向他请教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书法家等问题。
王先生亲切而明确地说,现在社会上自封书法家的人极多,其实做一个合格的书法家绝非易事。当今合格书法家的标准问题可以作为一个社会性的学术问题去讨论,但在他看来,至少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水准。
坚实的传统功力
传统功力问题,历来是书法家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王学仲先生说,在中国数千年的书法史上,你找不到一位不学传统,不具备任何传统功力,完全靠自己“创造”的天才书法家。从王羲之到颜真卿,从米芾到赵孟頫,从董其昌到何绍基,从于右任到启功、沙孟海等等,无一不具有深厚无比的传统功力。传统功力相当于建筑上的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挖得越深,夯得越实,大厦才能越稳固。掌握好坚实的传统功力要下苦功,要有时间的积累,决非一朝一夕之事。青少年时代,是学习掌握传统功力的黄金时代,但就是到了老年也有个不断学习深化的问题。明末清初的大书法家王铎一生坚持一日创作,一日临帖。有人急于出名,急于挣钱,怕学传统占用过多时间,想搞“短平快”,快速成才,这是错误的认识。书法事业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事业。你要想成为名家和大家,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耐得住寂寞,不能急躁,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方能渠成。学习书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更没有什么速成法,只有锲而不舍地攀登。有的书家公开讲,他一生从未临摹过一家古人的名帖、名碑,照样有成就。此话可别当真。说到这里,王学仲先生举了个例子。前些年有个青年人高兴地对他说,自己才学了不到两年书法,就出国搞了一次展览,获得轰动效应。王学仲答道:你也轰动了我,你真是超天才啊!
深厚的文化学养
有人把书法看得太简单,认为书法就是写字,不需要有什么学问。王学仲先生认为,实际上,书法不等于写字,书法家最需要学养,应是名符其实的学问家。没有学问,只会写字,就是写字匠。不然为什么能写字的成千上万,而成为书法家的人则屈指可数呢?书法与学问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基本都是文学家、诗人和学者。在这些方面,当今书法家从整体上来说,严重的问题是综合素质(包括文学、文字学、美学等)比较差。但现代和当代书法家中有高深学养而令人仰慕的还是不少,比如郭沫若、启功、赵朴初、沙孟海等等。书法艺术的后劲是学问,是厚积薄发。沙孟海先生曾精辟地说过:“书法一道,青年时代是比才气,中年时代比功力,至老全是学问的较量了。”一个人的学养不是天生的,全是靠长期刻苦学习、孜孜以求而获得的。笔墨的内涵、艺术的品位和书写的内容任何时候都离不开学养。王学仲先生诚恳奉劝中青年书法家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宁静;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未来眼光;少参加一些笔会,多做一点学问;少一些应酬,多一些读书。读书要沉得下来,要有良好心态;做学问要坐得住,钻得进去。读书方知学问浅,观海才觉天地宽。
大胆的创新精神
王学仲先生认为,书法艺术的创新是每一位书法家不可或缺的过硬本领。他说,我历来支持中青年书法家大胆创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曾写过一篇文章《礼赞“现代书法”的出世》,阐明了我的观点和态度。创新是一切艺术的生命和发展动力,也是我们继承传统的最终目的。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继承创新史。社会各界对艺术的创新都有共识,但对怎么创新,往哪里创新却有不同看法。创新要有正确认识和科学态度。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要创造出既有传统功力,又有时代精神和个人艺术面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来。一辈子固守传统,裹足不前,只能成为书奴。倘若藐视传统,视传统为包袱和障碍,以为推倒前人就能“创新”,也是大错特错的。我们还是要坚持科学的创新。在艺术上任何创新都是一种探索和试验。既然如此,那就有成功与失败的可能。因此我们对任何人的创新都应持一种理解、支持和宽容的态度。即使是对那些离经叛道,写得支离破碎、东歪西倒、张牙舞爪、稀奇古怪的作品,你也不必惊恐,不必谈虎色变,也要允许人家试一试。他失败了,可能还会有另外成功的探索。应当容纳各种书体上的探索和各种书风的并存,要给创新者一个自由天地,这样才能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不过我说的创新是指科学的创新,而不是胡涂乱抹的“创新”。书法家人人都想创新,但人人都感到不容易。因为金子是闪光的,但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同样道理,新的也未必都是好的,都能为大家所接受所喜爱。王学仲先生认为,创新还有个年龄段和水平段的问题,也就是说应在一定的年龄、一定的水平、一定的学养阶段才可大胆创新,你不能要求幼儿书法和少年书法也去搞创新,你也不能要求刚学书法三两年的人去创新,也就是说,只有当你具备了创新的资本和条件,你才能去创新。否则就等于社会的发展,还没进入社会主义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这能行吗?过早创新往往欲速则不达。要开展正常的书法批评,观众不要以自己的喜爱而无原则地吹捧,也不要因自己看不惯而横加指责;创新者不要因听到赞扬声就忘乎所以,也不要因听到批评声而火冒三丈。王学仲先生自幼苦学传统,一生努力创新,一直在探索中前进,特别愿意听到大家的批评意见。他始终认为,作品成功与否不是靠自我感觉良好,也不是靠新闻炒作和少数人的好恶来定论高低的,最终还是靠历史来评判和检验。
高尚的人格魅力
王学仲先生强调说,一个合格的书法家,除具有上述三方面的要求外,还必须有高尚的人格魅力,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喜爱。当代的启功先生就非常有人格魅力,因此受到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在人民的心目中矗立了一座巍巍丰碑。所以写字要先做人。书法家要学会做人,要有高尚境界、宽广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谦虚谨慎的作风。当今的书法家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首先必须要正确对待名利,要有艺术的使命感、民族的责任感和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感。有的人一拿笔就讲价,一开口就要钱,一出场就数人民币,即使是面对公益性事业和扶贫活动也寸利必争。听说有的书法家给革命老区的学校和图书馆题写匾额时也都先亮出润格表。他们把手中的笔变成摇钱树,把书法机构当作名利场,于是四处拉关系、找靠山,往书法圈里钻营,目的无非是捞名谋利。书坛近几年搞虚假包装、造势,“假照片”、“假包销”、“假拜师”等怪现状,都是沽名钓誉的伪劣产物。不清除这些不良“怪现状”,就不能还书坛一个正常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
王学仲先生认为,书法家的魅力,除去艺术魅力之外,主要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光彩照人,人格魅力力量无穷,人格魅力传之久远。但愿每一位书法家都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王学仲先生高兴而激动地说,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对我们书法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极其重要作用。他恳切希望广大书法家要时刻牢记“八荣八耻”,自觉弘扬正气,坚持正确荣辱观,走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道路,以使中国的书法事业代代有人品、书品兼优的传人,努力促进中国书法艺术不断繁荣和健康发展。
本刊责任编辑 骆建宏 彭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