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记者的一封情书
——评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
作者:周思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剧照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既是新闻的接受者,也是新闻的传播者。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得到的信息以手机、网络迅速传给自己熟知的人,或借此让无数素不相识的信息需求者得到信息。而且,这种传播速度是几何级数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可以说,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不仅是空前的,也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望尘莫及的。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正是在上述大变革时代背景下创作并热播的。该剧讲述郑雨晴大学毕业后,以社会新闻记者身份进入新闻行业;面临着事业与家庭的双重压力,如何兼顾二者,其实是包括郑雨晴在内的很多女记者共同的困惑。对于那些经历过纸媒辉煌和怀抱着新闻理想的人来说,这部剧就像是一封真诚而又不失正能量的“情书” ,激励着她们在坚守的同时,敞开怀抱去迎接新时代的变革与挑战。该剧所描述的世界,是只有在媒体行业里才能见到的世界。剧中,郑雨晴为了跑一个独家新闻,暗访、偷拍、飙车无所不用其极等情节,以及媒体人的职位升迁、稿费发放、宣传口径把握、广告费用的拖欠与追讨等细节,都充分展示了创作者生活体验之深入与专业程度之精湛。剧中我们看到,供职于都市报社由一名普通记者升至编辑部主任的郑雨晴,原本干得顺风顺水自由自在,甚至还产生过提前过半退休日子照顾女儿的想法。孰料天有不测,报社突发状况,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系列变故,郑雨晴凭着自己的女性坚强、责任操守、一腔热血,在周围同事、朋友的支持下,挽狂澜于既倒,一步步地闯关过隘,战胜危机,最终带领报社全体员工闯出传统媒体一片新天地。

  《女不强大天不容》凸显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创作电视剧脚本之前,六六曾写过一本同名随笔集,获得很高销量,这不禁引起她的思索:读者为何会热切关注女性自强这样一个话题?这一定跟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特殊性有关。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女性同男性越来越平等,她们更希望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社会的认可,也期待浪漫的爱情、幸福的家庭与可爱的孩子,这一切正是孕育且催生该剧诞生的引擎。新世纪以来,中国媒体业更出现快速的变革,快到一个从业者甚至难以预估五年后的自己身在何方、从事什么职业、家庭是否依然完满。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女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份工作,她们发现在很多时候,自己发自女性本能的柔软与温顺根本无力改变什么。她们必须要寻找一种力量,去支撑自己头上的那方天空。当年,司马迁倾尽心力撰写《史记》 ,是因为在“仁”面前不能让步一分一毫,此乃天意使然,是“天选” ,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在六六看来,“仁”就是历史压在自己肩头上这份责任,是对事业、对亲人以及更多普通人的爱,是一个人信念、信仰的体现。在这样的情状面前,一个有担当的剧作家,要做到当仁不让。

  电视剧《女不强大天不容》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突出地体现在直击中国社会痛点的新闻事件上,诸如地沟油、民间反污染项目、反腐等等。该剧之所以颇具现实感、职场感,编剧九枚玉不能不提。九枚玉本身就是一名报社记者、编辑,她根据真实的新闻案例,为女主人公郑雨晴设计了多段精彩的采访情节。在很多都市题材剧沉醉于拍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时尚潮流的时候,该剧却反其道而动,不回避现实的龌龊,也不讳言社会的负面,敢于直面人性的复杂,并以新鲜热辣的影像语言对现实发声、与时代对话。当然,如此的发声和对话,在我看来还不够热辣,尚不够犀利,真正能够触及要害、震撼灵魂的事实也许还潜藏在深海的一隅。但尽管如此,这种干预现实的文化自觉和文学精神,已属难能可贵。主创者们以生活真实为依据,融汇个人审美情感,在21世纪媒体发展变革大背景下,对平面媒体以及媒体人深入考察并给以审美创造;无论从生活的真实、题材的新颖,还是故事的精彩、情节的曲折来看,都凸显了编、导、演的倾情真诚。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扎实的生活开掘,铸就了这部电视剧的独特写真风格;对当代媒体及其从业者心路历程的宏观把握与微观审视,深入地揭示出了现代媒体变革给从业者尤其女性群体带来的巨大心灵冲击。整部剧主题独特,题材新颖,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牵肠挂肚,给人以欲罢不能的观剧感受。

  编剧六六向来是一个社会话题制造者,继用《双面胶》探讨婆媳矛盾,以《蜗居》表现住房问题,通过《心术》展示医患关系之后,她与九枚玉合作编剧的这部新作又将视点聚焦于媒体转型话题。六六作为女性作者,聚焦时代变迁,关注女性成长,把脉都市症候,是她多年来持之以恒的创作方向。剧中主要人物职业被设定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这两个极具对比性、挑战性的行业,揭示了互联网变革浪潮对中国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全面探讨了女性的社会角色问题。她试图以一个时代浪潮下险被淘汰的中年女性绝地反击的传奇故事,给所有现代女性输送去巨大的励志、鼓舞力量,彰显了强烈的女性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