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物部门召开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培训会,探讨——
大运河,在申遗成功之后……
栏目:聚焦
作者:本报记者 云菲  来源:中国艺术报

通惠河旧城段——什刹海

  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趁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际, 6月25日,北京市文物局召开北京市大运河遗产保护与管理培训会,并宣告:真正的保护工作开始了!

  后续项目有望继续申遗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距离最长的内陆连续水运体系。北京地区为漕运而开凿的大运河始于隋代,现存的京杭大运河北京段主要是元、明、清时期开凿、疏浚的——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开凿通惠河,其水源主要来自白浮堰,即从白浮泉(今北京市昌平区东南五里龙山)引水,沿西山山脚东南汇入瓮山泊(今颐和园昆明湖) ,自西直门入城,汇于积水潭。然后入什刹海,过今后门桥,东南折经东不压桥胡同、东板桥,沿东安门北街南下,经望恩桥、御河桥、正义路,向东经台基厂二条、板船胡同,沿金口河故道至通县西。这其中提到的这么多地点,只有两处河道和两处遗产点被写入了本次中国大运河申遗的文本。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根据国家文物局编制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文本,北京市入选直接申报名单的河道分别为通惠河北京旧城段(包括什刹海和玉河故道) 、通惠河通州段,遗产点分别为西城区澄清上闸(万宁桥)和东城区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这也意味着,尚未列入的其他后续项目,要继续加强运河相关遗产的保护修缮,争取早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对此,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唐炜从政策方面给予了解读:从2009年起全面启动的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一直本着整体保护、分段申遗、合理利用的宗旨。他表示,申遗工作虽然初步成功了,不仅说明国际社会对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可,也表明世界遗产组织对我们所做承诺的信任,如何兑现承诺,各遗产地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就北京地区而言,有关部门将组织对海淀区黑龙潭及龙王庙、朝阳区平津闸、通州区大运河古建筑群等进行修缮,并对东城区玉河南区进行考古和文化景观恢复的研究工作。

澄清中闸(东不压桥)

  运河遗产与沿岸民生紧密结合

  从热闹喧哗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往东走,沿着平安大街步行一段,就能看到一座闹中取静的古桥遗址,这便是历史上的东不压桥。如今,桥梁早已不复存在,河床里也没有了往日的水波荡漾,但一眼望去,玉河两岸满目葱茏的绿色,以及曲折蜿蜒的条条幽径,却是地处繁华的什刹海景区周边,喜欢安静惬意的游客和市民们放松休闲的一处不错之选。然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平房区。

  2013年,按照申遗工作要求,北京市投入3000多万元对玉河故道参观栈道、通惠河通州段堤岸进行了环境整治,使大运河遗产本体保护状况和环境风貌得到了明显改善。“很多住在周边的市民吃完晚饭后,都喜欢到这儿遛个弯。 ”北京市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指着古桥遗迹说道。

  运河文化遗产可谓与生态环境改善、运河沿岸民生紧密结合。在申遗过程中,西城区万宁桥、东城区东不压桥遗址、南新仓、朝阳区永通桥、通州区燃灯塔、通运桥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缮加固,遗产的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同时,这也成为积极开展大运河保护和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亲近大运河遗产,宣传展示大运河遗产保护成果的一大有力举措。

  据悉,下一步,北京市文物部门准备持续改善通惠河通州段的水质和周边环境状况。“朝阳区、通州区将创造条件增加污水处理设施,逐步改善通惠河水质状况,并加强通惠河沿岸施工管理与环境风貌控制工作,推进燃灯塔周边集展示、旅游、休闲、教育于一体的运河文化景观区建设,逐步恢复大运河的历史风貌,保护好运河文化景观。 ”王玉伟如是说。

  建立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活”是大运河这类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今后,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点、段,面临着要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严格做好保护工作的挑战。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认为,大运河北京段虽然没有通航,生产和生活与保护的压力可能还没有那么大,但是大运河有相当长的距离是位于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区当中的;另一方面,大运河没有一个统一的产权管理单位,这是和任何其他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不同的地方。“大运河北京段共有70多平方公里,光靠政府工作人员和相关单位来管理应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文物遗存都处在野外,所以对于大运河的文化遗产保护,难度是非常大的。 ”舒小峰坦言。

  因此,在加强运河保护基础工作,熟悉保护规划中40处大运河遗产点、 1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处世界文化遗产点段的区别和对应的管理要求之外,还要切实加强大运河基础资料、历史文献的整理研究工作,建立和完善大运河的档案,加强大运河遗产的监测预警工作。

  就目前而言,建立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相当重要。“各管理使用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监测工作,每月按时将监测报告报至所在区县文化委员会,并在大运河遗产监测系统中录入监测结果。 ”舒小峰进一步解释说,按照大运河保护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的要求,为落实好大运河保护管理等任务,统一协调大运河申遗涉及的遗产保护、水质管理、环境控制、工程管理等工作,各区县文物、规划、水务等有关部门和管理使用单位要建立日常协调机制,确保运河遗产保护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协调解决,涉及重大问题时则应及时提交北京市相关部门协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