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曲
栏目:心语
作者:黄长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大抵人到中年挥之不去的“生物钟”,抑或是女儿在临县读高中时,租房走读早起晚归的全程陪伴,身体就自我开启了凌晨5时左右,也就是古时“点卯”初刻的自我唤醒模式。即便头一晚有应酬,尽兴多喝几杯,即便剧情清晰的梦境,都戛然而止,几乎到了无需闹钟的精准。

  我的“晨曲”元素,就是在临县陪读时起床、简餐、送学后的时段嵌入的。夏令,天亮得早,返程沿途光线充足,驾车视野开阔。但秋冬时节,隐晦且多雾,披星戴月还寒气袭人。出于安全考虑,加之不着急返程,便决定做点什么来打发时间。

  健步诵读曲。自幼爱诗词歌赋,偶尔也动动笔,有小“豆腐块”见报。参加工作后常年从事综合室文秘工作,与文字形影不离。闲暇时,出于对古诗词多有偏爱,便把日常浏览的、手机推送的或者是老友围坐谈及的,都下载打印成小卡片或保存在手机里。沿着小区步道或附近马路健步走起,或朗读或背诵,自言自语、自说自话间,还不时再添加些略显夸张的肢体语言,忘情处还能招来零星路人侧目。每天晨起半小时约5000步的行程,都有两三段、四五句国学经典入脑入心。一些数百字的长文,一月有余,亦能一字不差地整篇背诵下来。健步的路线,几乎相对固定,只言片语亦日积月累,无论冬夏,皆浑身上下的舒泰、神清目明的豁然。尤其在冬夜净空,忽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遐思,宛如隔空对视,神交古人。不禁感叹,斗转星移,岁月流变,众生皆若草木,岁岁枯荣,又似沧海一粟,谁论沉浮。

  随手剪缚曲。当下的县城都规划有新区,新框架、新道路、新绿植,一切都是新的。我的原籍住地和临县陪读租房处,都处在各自县城新区的中心位置,空旷、静谧,景色宜人入眼。随手剪缚的动机,源于晨起散步间,偶然瞥见行道树上,悬挂标语缠绕的一根锈迹斑斑的铁丝。年月已久,随着树干增粗,深深嵌入。还好,用手能反转解下,竟然带出些粘有汁液的木屑。我清楚树木强大的再生自愈能力,也懂得树干管束状输送养分的机理,不怕铁钉穿身,就怕外圈缠绕,即便是一段扎紧的尼龙绳,不啻于截断树木的生命通道。这些勒痕,解缚一两年后路过再看,依然清晰明辨,可见伤害之深。就这样,如同强迫症般,健步诵读的间歇,眼神像X光机样扫描着沿途绿化带,几乎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战果”,瞬间感觉自己成了行道绿植们的“外科医生”。再后来,我兜里揣着剪子、钳子,一路走一路剪,偶尔发发朋友圈炫一把,赢得百余点赞。当然,遇到那些缠入树身,双手力不能及的顽固“钉子户”,只能求助城管局老友,他办事像讲话一样利索,往往在微信回复“收到”后,个把小时,园林绿化大队的专业人员、专用设备就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偶遇谈及此事,直爽的老友颇有同感:“如果树能讲人话,肯定会骂娘。咱手上扎根刺都受不了,何况这些勒进树干里的铁丝、钢缆?”这首剪缚曲也一直唱到了当下,每每剪下树身之一缚,感觉像日行一善般,即便晨起时早,不为人知。

  早市尝新曲。逛早市特别是菜市,最易沉湎其中,耗时久。为不耽误上班打卡,晨练后逛菜市大多在周六周日或者孩子的假期。生在乡下,长于农村,血液里充盈着农民情怀、土地情结的我,崇尚不时不食,很少到超市的菜架上采购。最钟爱无公害、自然生长的叶菜瓜果,而这些只有在小县城的时令早市方能寻欢。农历三月的蒲公英,洗净留根,晾晒后直接熬煮入茶,亦可鲜叶焯水凉拌。随后开启的时节农家菜盛宴模式,香椿、马齿苋、“五月鲜”、“香姑娘”、地黄瓜……各种时令蔬果应接不暇。正是这些早市上与时鲜的亲密接触,让我结识了很多大爷、大娘。也只有在他们这般年岁,才能把房前屋后的地块利用起来,播种、侍弄、收获,在自给自足后,再蹬着三轮车、自行车,每早到延续不足两个小时的路边集市,倒换些油盐钱。老人们,几乎是不用秤杆的,论“堆”且允许还价。唯一不便的是交易方式,他们不熟悉微信等无现金支付方式。也只有在这样的早市上,我兜里或多或少带20元左右的纸币、钢镚。每个周末的晨起,被新鲜精灵般的食材诱惑而来,带着满满的收获归去。

  静谧、喧嚣、日升、月恒……屈指算来,我这晨起三曲的凡音,和唱着,交融中,已近六载。女儿考入心仪的大学,着实让“谱曲”的陪读岁月,小有成就感。微信运动里每日捐出的公益步数,经年累月竟逾千万,渐渐有了足以“炫耀”的资本。和晨曲一同记录下的日子,简单的从时到天,自指尖流逝;平淡的波澜不惊,与岁月无声擦肩。唯有一段段朗朗上口的词句,脑海萦绕;一处处花花树树,岁岁枯荣。这,也许就是生活与成长的动人张力,朴素亲和却积淀厚重。健步间,微微冥想,舒缓吐纳,内化于心的天人合一,润物无声的和谐共生。还有,浸润着霜风雪雨的四季流变,金乌西坠、玉兔东升的岁月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