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仗兵》 陶纯 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23年12月出版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里一个独立的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的风采可谓家喻户晓。以往军旅题材的文学作品,背景往往是战争年代,着墨最多的是保家卫国、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斗部队,鲜少有作品提及仪仗队。“战争年代看打仗,和平时期看阅兵。”仪仗兵的生活不是站站军姿、走走正步那么简单,他们所执行的任务,象征着国家或军队的最高礼仪;他们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代表着国家的尊严。顶着如此巨大的压力,仪仗兵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他们都来自哪里?是什么样的因缘际会使得他们成为了仪仗兵?在走上阅兵场之前,他们又经历了哪些艰苦严苛的训练?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军旅作家陶纯的长篇小说《仪仗兵》填补了这一题材上的空白,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一位仪仗兵之所以成功的来龙去脉。《仪仗兵》没有把视点聚焦在某一个事件或是某一支队伍上,而是聚焦在主角李振杰的身上。因此,人物塑造成了这部小说的重头戏。在初稿的创作中,陶纯本以中篇小说的体量来定位《仪仗兵》,后又经过扩写,充实拓展成了一篇颇具分量的长篇小说。小说的时间跨度、故事架构等元素在中篇小说写作时就已定下,包括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一九九九年“世纪大阅兵”、二〇一五年“九三”阅兵在内的几次重要阅兵事件也已在中篇小说中有所展现。在扩写的过程中,作者便将主要笔力定位在了主角与一众配角的人物塑造上,而小说也在人物形象的描摹上展现了相当的功力。
《仪仗兵》将人物塑造的重点放置在一系列关乎人生走向的抉择上,作者不断给李振杰提供人生的第二种甚至第三种可能,考验着李振杰作为一名仪仗兵的定力和纯粹度。从故事的一开始,李振杰就不断身处在抉择之中,究竟是留在老家,安安稳稳地种苹果,还是报名参军;报名后,是去其他部队还是去仪仗队;在仪仗队时,一次次艰苦的训练也不断让他产生动摇的念头:站立六小时以上,脖子上别大头针,稍一松懈,针就会扎进肉里;对着冰球喊口令,一直到冰球融化;为了训练眼力,长时间盯着光源等等。除了这些,对于李振杰来说,最严峻的考验,最难做出的决定,当属他与罗澜之间的感情。两人偶然在商场里相识,又迅速坠入爱河。罗澜家中条件优渥,即将远赴美国读书,她和她的家人都希望李振杰能够放弃读军校、提干的机会,与罗澜和家人一起移民美国。“一个农村苦孩子,三年时间,从乡下到北京,遇上个有钱人家的漂亮女孩,这感觉就跟坐火箭一样,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这件事带给李振杰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他也一度做出决定,放弃读军校和提干的机会。最终是老班长耿长明的一席话令他改了主意:“李振杰,不要让三班毁在你手上。班长再说一遍:希望你早点把他卢天祥的指挥刀夺过来!”
作者陶纯在塑造人物时,并没有把仪仗兵塑造成铜墙铁壁一般的“钢铁人”,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会犯错,会纠结,也会动摇。这部小说的动人之处,恰恰在于它写出了一种动摇过后的坚定。真正的坚定,并不是从始至终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掺杂着酸甜苦辣,甚至曾经历过放弃。陶纯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写出了这种真实而含有杂质的坚定。
耿长明的话中,实际上点破了身为仪仗兵的两项使命,“不毁”,是责任;“夺过来”,是传承。能够让李振杰坚持下去的,便是肩上这份重如泰山的责任。传承,是《仪仗兵》这部小说的另一个中心意涵。李振杰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仪仗队领导和战友们的认可。有一次,李振杰得到了和卢天祥一争高下的机会,共同竞争一个上场的名额。小说中的卢天祥是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仪式上的升旗手,也是李振杰进入仪仗队后的师傅。两人比试过后,打分的结果是七比七,司令员把票投给了卢天祥。而卢天祥却主动选择退出,把上场的机会让给了李振杰。这体现出的正是信任与传承。“卢天祥的决定,让所有人感动和震撼。‘争’,是一种精神,而‘让’是一种胸怀。”
如前文所述,陶纯的《仪仗兵》用充沛丰满的细节建构起了仪仗兵的真实生活,还原了一位仪仗兵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动向,这是小说的丰厚基底,而在更高处,陶纯准确地捕捉到了伴随仪仗兵一生的动力来源,即责任与传承。在陶纯的笔下,仪仗兵在训练场上十几年如一日,用青春和血汗,换得阅兵场上几十秒甚至十几秒的辉煌绽放,这是责任,是代表国家,代表军队,必须要将自己的全部奉献出去的责任。“军人最锐利的武器不是钢枪,而是比钢枪还要硬的意志。”这意志便是背负起责任的意志。而完成责任,对于仪仗兵来说也许才刚刚开始。继续走下去,需要的是担当,是传承。“来到仪仗队,要成为一个集体,而不是一个个个体。”仪仗队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每个人的成功。这也是中国三军仪仗队之所以能够一次次站在国际舞台上震撼世界的原因。对于仪仗兵个人来说,只有成为集体的一员,成为传承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才能从个人意义上完成身为一名仪仗兵的使命。个人和集体,在这个层面上相辅相成,难以分割。
责任与传承,是压力,也是光荣。这光荣成了每个仪仗兵夜以继日训练的动力,用尽一切办法锤炼自己,只为了在最后一刻,顶住所有压力,收获所有光荣,喊出那句响亮的口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