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琵琶这一古代弹拨类乐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琵琶武曲在演奏过程中既要注重技术,又要注重手指的协调性,同时还需适应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以更好地表达乐曲感情。《霸王卸甲》是一首以古代战场为背景的乐曲,讲述了项羽在“垓下之战”中战败的场景。音乐在描写战场场景的基础上,以“别姬”“楚歌”两种情感为线索,贯通全曲,把一世豪杰项羽的悲惨命运演绎得淋漓尽致。
琵琶武曲演奏中的音乐感觉
音乐感觉一般是指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各个方面音乐能力的总和,狭义上的音乐感觉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乐感,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音乐感觉还包含了对音乐的感受与领悟,要求演奏者对音乐有着自己的认知与体验。音乐感受要求演奏者加强对自己节奏感的培养,提高旋律的敏感性,在听到乐曲时,可以迅速地分辨音准。《霸王卸甲》是一部经过漫长岁月打磨而成的琵琶武曲,这首曲子采用现实主义的方法铺叙,共十六个段落,每个段落都配有副标题。武曲在擂鼓声中开始,因为第三弦调低三度的缘故,使得这一段的鼓点格外低沉,为战争的悲剧性奠定了基础。之后,武曲的发展主要围绕“升帐”这一内容展开,再通过几次重复与变奏,形成后来的点将和战争场面,且以独特的韵律与曲调,配合琵琶扫弦,表现出项羽的英雄气概。
在引子部分,《霸王卸甲》在基础定弦和音程上比其他乐曲要短,前奏的速度由缓变急,再由急变缓,给人一种时而兴奋、时而低沉的情绪。项羽登场后的琵琶声充满了力量,将项羽的阳刚之气演绎得淋漓尽致,随后一道道的鼓点一次比一次强烈,就像是战场上的马蹄声,奔忙不歇。紧接着以A段节音符短促但爆发力强烈的扫弦贯穿始终,展示了项羽孔武而强大的气势。B段是整首曲子的高潮,相比于之前,这一部分节奏感更强,更有一种飘逸出尘的美感,是对英雄深情的诠释。将京剧的打击乐器技艺和琵琶演奏相结合,使《霸王卸甲》中那动人而又不舍的场景显得凄美动人。左手快慢相融的手法与轮指的快速变换相配合,使得整个段落具有更多的故事性和层次感。乐曲节奏的变化会影响到欣赏者的情感,B段后半部分轮音逐渐变慢、音量变小,缓慢的轮指处理,显得断断续续,但连绵不绝,伴随着突如其来的上滑音,使听众们仿佛看到了项羽被逼入绝境的一幕,心中充满无尽的叹息。最后一节是用左手弹奏的推拉弦,最是婉约,也最哀伤,让观者的灵魂都为之动容。“煞音”是整首曲子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将压抑已久的绝望、愤怒、痛苦等情绪释放出来,使得旋律中最后出现一片慌乱的景象,从弦乐的颤抖,到最后一句的松弛,都表现出了项羽紧张的情绪以及他的心境变化,“弹指”指法的演奏让这首曲子变得更为缓慢。到了尾声,在一片不协调的琴声中,项羽自刎,惨烈悲壮,让人回味无穷。
音乐根据史实,对“别姬”“楚歌”等乐段进行了深入铺陈。不过,整个作品中关于战斗场景的章节要更简短一些。《霸王卸甲》以连绵不绝的节奏,将霸王别姬的场景演绎得淋漓尽致。在音乐方面,“楚歌”的力量和速度的改变均非常到位,“别姬”部分的弹奏,旋律的急转和推拉滑音的运用,将虞姬告别项羽时的悲伤情绪表现得十分恰当。“别姬”“楚歌”是整首曲子的最高潮,轮指技巧的大量运用。在大拇指用力变化的情况下,音乐进入缓慢状态,左手的吟唱技巧让乐曲充满了柔和感情。在曲调的发展线条处理上,《霸王卸甲》结尾部分采用了慢和弱的音乐线,与之前高潮部分的紧张氛围相比,将角色的内心情绪刻画得栩栩如生。
琵琶武曲演奏中的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指在琵琶武曲演奏中乐曲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其在乐曲的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必须有高超的演奏技术,对整体的演奏进行娴熟控制,在乐段互换的时候调整好自己的节奏与呼吸。在进行技能练习时,根据艺术表现,演奏者可以认识到自己技能水准存在的问题,把练习的乐曲进行分级,挑选出合适的乐曲进行练习,通过如此的循环重复,才能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得更好。演奏者还需要对乐曲进行艺术加工和感情浸入,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歌曲的创作背景或者地理、历史、风俗等因素,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用自己的领悟去诠释乐曲,让乐曲展现出别样的活力。
《霸王卸甲》重点描绘了项羽这位英雄人物的战争经历。在乐曲的开头,乐声从轻到重,从慢到快,然后又变得缓慢,连续四遍之后,又用“循环”的手法,充分展现了战前准备的紧张气氛。在结束部分,使用了一组连续的渐强音式,与左手打击音相结合,营造出战败的紧迫感,将战场上的种种声音,生动地表现出来。旌旗招展、战鼓如雷,项羽焦急应战,心中忐忑不安,最终停落在项羽乌江之畔自刎的一幕,宣告战争的失败。
A段着重突出,运用了滑动音符,别有一番风味。滑音快速滑动,诠释了项羽的雄赳赳气昂昂;缓慢的滑行则显示了项羽的坚韧;在弹奏技巧上,运用了诸多强劲有力的扫弦手法,将曲调推向高潮,将战斗的强度表现得淋漓尽致。B曲段的“楚歌”和“别姬”都是使用羽调式,让整首曲子变得细腻。在“乌江”这一部分的曲调描述中,以军号为背景,突出了项羽宁死不屈的气概,使听者对乐曲有了更多回味。整首曲子从头到尾都是以项羽这个历史人物为中心,将霸王的英雄气概、霸气、凄婉、苍凉、悲壮一一展现,为听众呈现出了破碎的美感,而那充满感情的曲调,更是给人无尽遐想。最后一段“弹”和“滚”的技艺演奏则着重表达了项羽心中的不甘,以及在面临生死危机时产生的百感交集的情绪。整个曲子结束时,项羽手中染血的长剑仿佛在告知听众,他可以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死,进一步升华其英勇、坚韧的性格,属于画龙点睛之笔。
许多文艺作品都是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的,也就是通过意境来抒发自己的感情,《霸王卸甲》也是采用了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方式,由演奏行为所引起的声动被称为“实”,由声音运动作为媒介,升华和联觉听众情感就是“虚”。实与虚的融合,使音乐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得以彰显,同时也表现出了创造者的美学素养,由此也将提升欣赏者的美学趣味等,而非直接的听觉所接收到的“弦外之音”,也是激发乐曲审美的重要艺术表现。同时,寓情于景的艺术技巧也会使乐曲情感丰富、富有活力。
总之,利用《霸王卸甲》这首琵琶武曲来探讨演奏琵琶武曲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可以发掘出作曲家对乐曲意象的诠释,提炼出乐曲中富有生命力的意境之美,帮助练习者深刻体会到乐曲中所蕴含的情感,进而更好地将演奏技巧与审美情趣融合。
(作者单位:太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