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这些体系中,包括了众多民族传统文化形态和艺术形式,是各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展现了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文明和情感内涵。其中,民族体育以其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充分展现了一个民族充满活力、健康和自然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而民族舞蹈则通过独特的肢体语言和独具感染力的音乐,传达出深沉的情感,抒发难以言表的情绪,成为民族间文化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千百年来,民族体育和民族舞蹈作为各民族共同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独特活动艺术形式,承载着地域文化、生活习俗、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等多重内涵,凝聚着民族内部深厚的民族个性和情感追求,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随着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日益重视,民族体育和民族舞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受到广泛关注。只有深入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推动其传承和创新发展。
鲜明的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情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不同民族,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艺术和传统。民族体育舞蹈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各民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实践和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思想情感、审美趣味等,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同时,也正是由于这种深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使诸如民族体育舞蹈的艺术形式成为了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首先是地域性。民族体育舞蹈的生成基础是特定民族区域的文化、传统和习俗,不同地区的民族体育舞蹈也就因地理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文化内涵。以蒙古舞与傣族舞为例,我国内蒙古地区草原广阔、一望无垠,在辽阔的地理环境下,蒙古族人民傍水而居、适时迁移,形成了特有的游牧生活,以蓝天为被、以草地为床的生活环境也塑造了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坦荡豪爽的性格,这在蒙古舞中则表现为强调力量美和雄壮感,动作矫健有力,充满辽阔开朗的艺术气息;傣族生活在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傣族人民喜欢树荫、水、明月和繁星,因此傣族舞显得柔和婉约,其动作流畅、优美,给人以婀娜多姿的感受,反映了民族特有的性格和审美。其次是民族性。民族体育舞蹈除了可以反映孕育该艺术形式的特有地域特点,还能够折射一个民族特有的性格特点和文化追求,即承载着其民族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如蒙古舞的动作往往讲求“圆”,不露棱角,反映出他们对圆满、生生不息的向往和追求;再如傣族舞动作中喜用的“三道弯”,即各关节尽量弯曲以呈现婀娜的“S形”,这反映了傣族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希冀。
丰富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呈现
情感除了可以借助语言来表达和抒发,还能够通过活动、艺术等形式来传达,使其更具可感知性和生动性。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民族体育舞蹈不仅仅是单纯的娱乐活动和艺术形式,还承载着不同民族人民的欢乐、悲伤、喜悦、愁苦等复杂情绪。人们将独特而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用肢体语言、节奏和音乐来传递和交流情感,使其成为一种美的艺术。凝结在民族体育舞蹈中的情感更映照着一个民族久远深厚的历史记忆,单从这点也足以体现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例如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流行的竹竿舞,也称“跳竹竿”,它既是一种体育健身活动,也是一门舞蹈艺术,深受黎族、瑶族、壮族、苗族等民族喜爱。持竿者手持两根竹竿来回有节奏地合击与分开,舞者则根据节奏在竹竿间跳跃穿梭,其动作灵活多变,有单人独跳,也有多人合跳。作为一项传统的民族舞蹈,竹竿舞蕴含了不同民族人民丰富的情感。首先是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少数民族人民在自然环境中随着节奏的鼓点跳跃、舞蹈,表现出对生活的热情,也表达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其次是团结合作精神,完整的竹竿舞需要持杆者和舞者的默契配合,这体现了少数民族人民的团结友爱精神;再次,少数民族地区通常在节日庆典中表演竹竿舞,本身就有狂欢庆祝的意味,传递着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祝愿。可以说,民族体育舞蹈不单单是一门艺术,更是不同民族人民丰富情感思想的载体。
显著的生活化和大众化特征
民族体育舞蹈除了具有突出的地域性,饱含丰富情感内蕴,还富有鲜明的生活性和群众性。民族体育舞蹈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形式,往往在民族地区的聚会、节日、庆典等场合开展,贴近人们的生活,拥有广泛的参与性。民族体育舞蹈的生活性,主要体现为这种艺术形式是在少数民族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即许多民族体育舞蹈都是从少数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动实践中孳乳而来的。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其舞蹈动作反映了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土家族人民的生活习惯,如渔猎时代的赶猴子、打猎等动作,农耕时代的插秧、扯草、割谷子、打谷子等农业生产动作等。此外,土家族人民还将日常生活中梳头、打蚊子、钓鱼等常见的生活场景通过摆手舞表现出来,印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理念。民族体育舞蹈的群众性则是从该艺术形式参与主体的广泛性体现出来的,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民族体育舞蹈虽说是一种艺术形式,但有别于现代社会常常提及的由专业舞者演绎的艺术,它是广大民族人民共同创造、参与、表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一个民族集体的艺术创造。如鄂温克族娱乐性的舞蹈——篝火舞,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围着篝火转圈舞蹈。篝火舞保留着大量鄂温克族人民古代生活的形象特征,积淀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历史记忆和文化因素。在篝火温暖的照耀下,人们跳跃、旋转、欢呼,共同感受生命的活力,每个个体在此刻汇聚成一个整体,拥有同样的情感体验,能够在舞蹈中加强交流和互动。此外,篝火舞的舞蹈形式没有严格的规范性,舞姿和动作富于变化、因人而异、随感而发,是真正的属于民族群众集体创作的艺术成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劳动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非遗视域下,民族体育舞蹈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思想情感内涵,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大环境下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民族体育舞蹈作为各民族共同创造并保留至今的特殊艺术活动形式,承载着一个民族特有的生活习俗、地域文化和情感价值。正是这些突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丰富的情感表达与抒发性、鲜明的生活性与群众性,使得民族体育舞蹈异彩纷呈,昂扬屹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林。
(作者华正春系吕梁学院体育与健康系讲师,张润红系吕梁学院体育与健康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