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之开疆 心往深蓝
——一部开拓海洋美学研究的新著
栏目:书中艺
作者:金元浦  来源:中国艺术报

《海洋美学研究》 薛永武等/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3年11月出版

  很高兴看到薛永武的新作《海洋美学研究》。急切地翻阅该书的经典章节,享受海浪之美、海风之美,为之而赞赏,因之而感佩。

  薛永武组织研究团队历时8年完成了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海洋美学的学术专著,构架宏大,研究细微。该书以“人-海”关系为内在主线,融汇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海洋美学理论体系进行了新的理论建构,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美学创新之作。

  这本书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其一,海洋美学的新界定。作者在肯定以往学者观点基础上,认为海洋美学既是海洋学与美学之间的一门交叉性人文学科,也是美学视域下的分支学科。作者认为对海洋美学的学科认定,不一定非此即彼,而是可以亦此亦彼。海洋美学不仅研究海洋之美,而且还研究人类与海洋的审美关系,既要研究人类对海洋的审美需要、对海洋的审美意识、海洋的审美属性和审美价值,又要研究滨海城市之美、海岛之美、海洋生物之美、海洋审美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海洋艺术,研究内容非常丰富。海洋美学是对海洋的审美解读,也是对海洋作为大自然审美化和人文化的美学理解和阐释。作者这样理解海洋美学体现了严谨的学理性。

  其二,研究理论的系统性。作者系统研究了人海关系中的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关系和审美价值;系统研究了四大洋自然与人文景观之美、海洋生物之美、海洋非生物之美、海洋文化之美、海洋艺术之美、海洋审美与审美教育,彰显了海洋美学研究的系统性。作者在建构海洋美学体系时,注重探索海洋真善美三维价值的统一。真,即人类对海洋本真状态的认知,包括对海洋自然现象及其自然规律的认知;善,即人类对海洋能够满足人类多方面需要的认知;美,即人类对海洋审美价值的体认和确证。作者从真善美有机统一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阐释。

  其三,研究理论的创新性。作者从哲学、文化学和美学的角度揭示了海洋的文化化、人文化和审美化,从理论上把握了人海平等合作与共振、共生、共荣的和谐关系;从海洋哲学和海洋美学的角度对海洋思维进行了新的阐释,提出了海洋思维“大、力、丰、律、生、合”的六大范畴。大,是指海洋辽阔广大,也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力,是指大海气势磅礴,具有雷霆万钧之力,体现了崇高的美、豪放的美和狂涛巨澜的壮美;丰,是指海洋事物丰富多彩,海大物博、海洋生物琳琅满目;律,是指大海的自律性,大海位卑而谦,涨落有序,遵循着海洋运行的自然变化规律;生,是指大海孕育万物永不懈怠,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孕育能力;合,是指天人合一,人海共生,人海和合,体现了人海合一的共生关系与和谐关系。作者提出海洋思维的六大范畴,理论创新有力度,可谓新见迭出,令人耳目一新,颇给人启迪。

  其四,多种学科的融合性。作者通过跨学科运用哲学、美学、生态学、生态美学、环境科学、环境美学、仿生学和审美教育学等理论,力求多角度和多侧面探索海洋丰富的审美意蕴。作者从历时性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人类与海洋关系审美化的历史生成及其发展轨迹;从共时性的角度出发,阐释了人与海洋审美关系的具体表现。作者通过跨界与扩容,中西汇通,古今一炉,大开大合,极大地拓展了海洋美学研究的广度,深化了海洋美学研究的内涵,彰显了海洋美学研究视野的宏阔性。其中用语言仿生学对涉海部分成语的人文性与审美性进行了新的探赜;通过揭示海洋精神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有机统一,探索了海洋审美教育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其五,研究理论的实践性。作者在研究人海关系审美化的过程中,把和谐的人海关系纳入人类诗意栖居与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审美场域,从而促进新型人海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作者运用美学与艺术学相结合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海洋文学、海洋影视、海洋戏剧、海洋雕塑、海洋音乐和海洋绘画多种体裁的内容和形式,阐释了丰富多彩的海洋艺术之美,为海洋艺术的创作、鉴赏与研究提供了海洋美学研究的新视域、新理论和新方法。

  薛永武学术严谨,勇于开拓,在多个领域保持持续的创新力和影响力。他勤于思考,基础深厚,在古代文论、古代美学方面有着不凡的贡献;他精力充沛,勇探新知,永远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和创新的热情;他笔耕不辍,新作迭出,在多年繁重的行政与教学任务之下,仍然坚持学术导向,守住“本垒”。这是我多年来十分赞赏他的重要原因。

  当然,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困难的。海洋美学的研究刚刚开始,其对象非常繁杂,受到空间和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局限,作者客观上很难在一本专著中对内涵丰富的海洋美学做出面面俱到的研究,未来仍然需要对海洋、海岛、海礁和不计其数的海洋动物和海洋植物的自然属性与审美属性进行新的探索,这也为未来的海洋美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