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土熔岩漫淌历史与现实
——读迟子建中短篇小说集《东北故事集》
栏目:品读斋
作者:张凡 张钰尧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作家迟子建的中短篇小说集《东北故事集》包含了两篇短篇小说、一篇中篇小说和一篇后记,分别是《喝汤的声音》《白釉黑花罐与碑桥》《碾压甲骨的车轮》和《后记:谁鼓舞了我》。从小说集的《后记》中我们得以了解,碎片化的时间不再允许迟子建从容地经营长篇小说,可是故地重游的感慨和故人重叙的渴望一直在她内心深处激烈地交织与激荡着。更何况,苍茫雄浑的东北大地所孕育的老故事仍在冻土层炙热地涌动、熔岩般漫淌。终于,她再一次受大地的感召,于历史与现场、想象与现实之间看见了艺术的霞光。就此,迟子建对于东北历史与现实故事表达的热望落定为这部《东北故事集》。

  长期以来,迟子建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东北叙事。小说集《东北故事集》仍旧以东北地区为叙事背景,通过对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的文学化处理,展现出“冻土”之上东北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随着故事层层推进,我们不难发现,作家笔下风雪交加、有着漫长黑夜的东北“冻土”实则是蒸腾着文学精魂的热土。外祖母的炉边故事如同一股暖流,热烈真挚且奇妙自由,作为东北人民情感与想象的结晶,这些故事不仅传递着不同时代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在某种意味上更成为了衔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情感枢纽。作家用交错着历史与现实的叙事手法,展现了东北独特的地域特征,传达了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碾压甲骨的车轮”这种既神秘又诡异的意象,不仅代表了时间的流逝,更反映出人类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未知的探索。作家由此将东北的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建了一个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兼具普遍意义的文学世界。

  深情书写东北这片土地的同时,《东北故事集》中那份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在迟子建的叙写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东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憧憬。自古以来,东北地区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不同民族和谐共生,不同文化长期交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图景。迟子建笔耕东北沃土,描摹擅长渔猎的赫哲族自由穿梭于河流与森林、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智慧和勇气;书写哈喇泊家族的仇恨故事和因咬碎牙齿而形成的喝汤传统,展现家族成员对守护家人和国家的执着信念。作品在多民族生息迁移的文化背景中融入了当地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体现了东北文化的包容性、丰富性和多样性。近现代东北地区蓬勃着旅顺、瑷珲、海兰泡等一众文化名城,城市与人民共同见证了东北的文化变迁和历史劫难。迟子建亦不回避这些惨痛的历史事件和文化记忆,而是在历史的沉重中歌颂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细读《东北故事集》,我们不难发现,作家巧妙地运用了与亡灵会晤的情节来探讨生与死、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这些要素的介入,不仅增加了故事的神秘色彩,还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去感知和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喝汤的声音》一文中,历史学家“我”与亡妻麦小芽隔空叙旧,通过与亡灵的对话,展现了对死亡的自然恐惧以及对过早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摆渡人作为链接生者与死者、过去与现在的枢纽,其身份设定具有象征意义,担负起了筑造现实与历史的通道、将人物由过往导向未来的重要职能。《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一文写到主人公“我”的巴兰河奇妙之旅。在中国古典意象谱系中,河流早已作为生命与死亡、现实与超自然的分界而存在,忘川之水翻涌着人世的苦难,传递着河流两岸的消息。穿过古老神圣的森林,也就通过了现实与幻想的过渡空间。永不消亡的森林给人抚慰,为人物提供了一种从压抑和孤独中解脱出来的方式,使之燃起对重生、复活的渴望。小说人物视域中的“现实”无疑是作家艺术想象的升腾之地,夜晚的奇妙之旅充溢着浓郁、深邃又灵动的神秘气息。从现实、历史到虚构、拟真,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暧昧中,读者在明知其真实效果人为性的同时很难不去率性天真地相信,并放任自己错爱这种虚拟性,这就是《东北故事集》引人入胜的关键和密码。

  迟子建通过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境遇,探讨了人类内心深处弥漫着的压抑与孤独。三篇小说,离别与怀念的愁绪始终萦绕在主人公周身。在某种程度上,小说主人公的遭际可以视为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的艺术呈现。《碾压甲骨的车轮》一文既是对客观感性世界的观照与描摹,亦是对主观心理世界的开掘与探索。《喝汤的声音》中的“我”之醉和《白釉黑花罐与碑桥》中的“我”之梦,模糊了视觉与幻觉、记忆与印象、梦境与现实的界限,具有浪漫抒情与心理透视的双重表征。汤面漂浮的一棵香菜、被救济的“长脖老等”、电线杆上振翅欲飞的银杏叶等,都具有强烈的象征与隐喻色彩。小说的“幸福”结局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圆满”,而是人物对自身内心冲突的整合和接受。迟子建在小说中运用自由联想的写作技法,通过小说主人公的旅程,引领读者回到历史现场,并将人物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事件交织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叙事结构。

  总而言之,民间根源、历史叙事、神秘符号、心理刻画,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迟子建《东北故事集》中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使小说突破了对东北地区的刻画,而延伸到对人性、历史、记忆与现实之间庞杂关系的探讨。沿着“生命-民族-历史-现实”的叙述链条,迟子建孜孜寻觅着东北这片沃土上曾经脉动、鲜活过的文学痕迹,通过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些故事,展现了她对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的艺术化处理,以及对东北深厚的情感和对人世深切的观照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