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书三味
栏目:自由谈
作者:李澍  来源:中国艺术报

  苦 笋

  读金陵本《本草纲目》,北宋药物学家苏颂对苦笋注解有二:一种出江西及闽中者,本极粗大,筍味殊苦,不可啖;一种出江浙及近道者,肉厚而叶长阔,筍味微苦,俗呼甜苦筍,食品所宜,亦不闻入药用也。

  初读信之。去年清明假期,至福建龙岩市武平县东留乡山区采苦笋,此地与老家江西会昌县筠门岭交界,笋粗大如锄头柄。极似苏颂先生所述之笋。采回后即炒食,味苦不堪,确如苏颂所言不可啖。

  今春四月中旬回筠门岭,餐桌中有一盘苦笋炒客家倒菜,微苦鲜甘,味道极美,实乃春蔬中之极品,大快朵颐。想起苏东坡“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之句,甚有知音之感。问笋从何来,知是本村大婶赠送。

  翌日,随大婶至筠门岭增坑竹山采苦笋。一见土中苦笋,甚为惊诧,居然与去年武平县东留乡所采之笋一模一样,但味道天壤之别。对我的疑问,大婶几句话让我释然。言这种苦笋需先煮熟,煮到笋节磞磞作响时出锅,用冷水浸泡三天,每天换水两次。如此苦味则大去矣。瞬间恍然大悟,非笋不可啖,乃对食材的处理烹饪不得法之故。

  看来,苏颂先生应是专于药物学,非东坡先生老饕之类也。专记此一段,商苏颂先生可能之误。

  读梁实秋先生《笋》之文,文后附有陆国基先生关于冬笋之补正。陆先生认为“冬笋、春笋原为一物,只是出土有先后,季节不同”。对此说法,我专门向多位笋农讨教,笋农多不认同。在此记之存疑。

  蕨 菜

  蕨菜是我最喜欢吃的野菜,带着春天的鲜味。北方人喜欢凉拌,我们一般炒着吃。素炒也行,加上客家倒菜(发酵腌制的芥菜)一起炒,味道更美。连续几天吃,也吃不腻。在所有叶子菜中,最适宜和倒菜一起炒的,大概唯有蕨菜。倒菜去油腻,蕨菜耐油且甘滑,蕨菜和倒菜是食材的绝配。蕨菜无论是炒肉或者是炒蛋,油重,味道是逊色多了。也吃过蕨菜炒腊肉,然腊肉味重,抢了蕨菜鲜味,不甚喜欢。蕨菜茎上有许多细毛,炒之前一定要洗干净。蕨菜耐油,油少了干涩难吃。过去,老家缺油,小时候从来没吃过蕨菜。生活条件改善后,蕨菜就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样,成为野菜中的一道美味。

  《诗经·召南·草虫》中,“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仁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描述的是,女子在春天登上草木葱郁的南山采蕨菜,没有见到心上人忧心不安。只有见到他、依偎着他,心里才喜悦无比。宋代理学家朱熹解释为“诸侯大夫行役在外,其妻独居,感时物之变,而思其君子如此”。此诗借蕨菜而言情,蕨菜当非凡品吧?确实,蕨菜素有山珍美誉,常与春笋相配成佳肴。南宋美食家林洪《山家清供》载有“山海兜”一菜品。这道菜的名字民间本来叫“虾鱼笋蕨兜”,是南宋时宫廷菜。做法是笋蕨开水焯过,鱼虾大火蒸熟,入酱、油、盐,研胡椒,同绿豆粉皮拌匀,加点醋即成。笋蕨属山珍,鱼虾乃海味,山珍与海味相遇于俎豆间,实乃良遇佳配,鲜上加鲜。林洪遂把之改名为“山海兜”。单说笋蕨之鲜美,林洪引用了南宋诗人许棐的诗来描述:“趁得山家笋蕨春,借厨烹煮自吹薪。倩谁分我杯羹去,寄与中朝食肉人”。笋蕨鲜美,朝中那些肉食之人无法无缘体会。《山家清供》还载有“笋蕨馄饨”,流传于宋代江西。

  采蕨菜,老家方言,叫拗蕨子。蕨菜喜荫,生长在山涧或溪河滩潮湿处。二、三月始发芽,蕨菜刚萌生出来时,是一根根毛茸茸的芽茎条,芽端卷曲很像婴儿小拳头,长开后,枝叶展如凤尾。招人喜欢。至清明后,叶子渐次茂盛,满河滩翠绿一片。蕨子脆嫩,易采,一拗就断。吹着温暖的春风,拗蕨子实在是赏心悦目快乐之事。

  还有一种蕨菜,是生长在山坡上的,较耐旱。茎是红色的,鲜味甚逊,食之无味。

  石子羹与石肚羹

  林洪所撰《山家清供》,有一道菜名曰“石子羹”:在溪流清澈的地方捡一二十个白色的小石子,或者带有苔藓的小石子,打来泉水煮石子,味道比螺蛳还要甘美,隐约间有山泉石头的气息。这种方法是从吴季高那里学到的,他还说“这本不是求仙之人通宵煮食的石头,不过意趣倒是清雅的很”。

  煮石头吃,源于一则神话故事。据传说,古代活了两千年的白石先生经常煮白石头当饭吃,但一直不肯修升天之道。他不汲汲于飞升当仙官,也不求世间的功名利禄,所以成为古代文人的精神偶像。

  可见,煮石头吃,是古代文人一种雅趣,寄托一种想隐居山林的愿望。就像魏晋“竹林七贤”阮籍、阮咸等人表面纵酒放荡,实质避祸、佯狂、任诞一样,“石子羹”和酒都属于精神表达的质介。

  无疑,“石子羹”可看不好吃。

  又读《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一章,记载描述东京汴梁酒店里品种异常丰富的各类菜名中,有一道“石肚羹”的菜肴,让我眼中一亮。对于这道菜,古典文献研究专家伊永文认为:“依林洪《山家清供》卷下白石羹言,于溪流清处,取小石子或带藓苔石子一二十枚,置水煮之,取其泉石之气。再入肉肚烹羹。”文中所记,石肚羹与炒兔、煎鹌子、生炒肺、炒蛤蜊、炒蟹之类,可以随时随意点取,不会有一味缺少。可见,石肚羹应是酒店里的寻常菜品。

  从“石子羹”到“石肚羹”,一种菜品从文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到走入寻常百姓餐桌的嬗变,是宋人创造的饮食传奇故事。写到这里,不由想起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大家们,不但贡献了宋词,也引领了美食潮流。使这个朝代的文化和美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高峰。

  遗憾的是,现在的许多餐饮店只有“雅间”却没有“雅吃”。像“石肚羹”这样有故事有文化内涵的菜品鲜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