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阅读
如何让孩子们的阅读效能“燃起来”?
栏目:前沿
作者:蒲波  来源:中国艺术报

  阅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石,它直接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日,“青少年文化素养发展与推广工程”主办的“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发展研讨会”特别邀请到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分级阅读领域与教育行业专家学者、出版行业资深专家以及公办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代表等共同参与讨论,针对我国目前的儿童分级阅读理论研究与实验工作展开分析,以提升行业研究与应用水平。

  “青少年文化素养发展与推广工程”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的文化素养能力培养,于2024年启动《青少年中文分级阅读体系研究与应用》项目,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青少年阅读能力的科学发展,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能力,进而推动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

  “分级阅读是跟随时代而出现的,也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认为,青少年文化素养能否有序、健康、持久地发展,培养他们的阅读味蕾具有特殊的意义。“现在少儿读物、青少年读物的出版很发达,优质读物也很多,做分级阅读要增加阅读量和选择性”。

  分级阅读,早已有之,在国内外有着丰富的样本。那么今天再来探讨“分级阅读”,其意义在哪里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认为,原来的分级阅读是对已有的阅读产品按照分级阅读理念进行分类,以保障分级出版推广,现在出现了在分级阅读理念的指导下创造产品的想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利,都很有必要。分级阅读要考虑到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他说。在通常的教育理念中,分级阅读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识字,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然而,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王蕾强调,在国家提倡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要从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力的角度去倡导阅读。分级阅读是一个教育理念,不应该只是提供读什么,还要思考如何指导各个阶段的孩子的阅读。也就是说,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读了如何评价,在分级阅读体系里要解决阅读教育的这三个痛点、难点。

  从实操层面讲,分级阅读需要系统、科学的编排,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特点来编排每本书的词汇量和句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菱儿举例道:“三四岁孩子读的书,可以考虑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可以用组词游戏,来让孩子们感觉到新鲜感;可以讲故事、有情境等。”她补充道,单靠分级阅读来获得阅读营养肯定是不够的。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孩子,阅读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在分级阅读的基础上研发拓展读物。

  北京市史家教育集团特级语文教师张伟分享了一线教学中的经验,她认为分级阅读功在千秋,特别有意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构建阅读的过程中,我觉得要去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地读,并且在达到一定年龄后能够有速度地读。不仅要读,还要有运用,也就是输出。比如,通过组织讨论,让孩子们分享阅读感受,甚至作批注。如果是数字阅读,可以让读同一本书的孩子们形成阅读群,让他们自由讨论。如此,孩子们阅读的效能就会燃烧起来。”张伟说。

  研讨会上,致力于分级阅读研发的学而思智能内容中心负责人介绍了学而思分级阅读体系,该体系旨在产品建设上下足功夫,广泛汇聚优质少儿读物资源,严格把关内容质量,并按照科学分级标准,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难度适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物,力求从源头上为孩子们供给优质阅读资源,点燃阅读兴趣。

  “大阅读馆”是学而思智能内容中心开发的数字阅读产品,这是一个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打造的数字化阅读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画像和学习需求,动态生成并匹配个性化的阅读内容;实时调整阅读材料的难度梯度,优化知识点的穿插分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最契合的阅读体验。这种智能化、精细化的资源供给,让个性化分级成为可落地、可执行的实践路径。

  未来,学而思智能内容中心还将运用数字化测评工具,动态监测用户的阅读能力发展,及时发现问题,精准改进策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根据用户的兴趣特点和能力水平,为每一个孩子定制充分个性化的阅读规划,因材施教,促进适性发展。

  “人工智能时代,给幼儿教育提出了很多挑战。如何来适应这个挑战,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数字化阅读是一个现实的存在,但究竟好不好呢?我觉得数字化的碎片阅读,未必是好事。”尽管数字化阅读是时代潮流,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吴云芳对此提出反思。“就分级阅读而言,传统的人工判定方式是比较主观化的,如果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进行分级,更为科学。”她建议,做个性化推荐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儿童的喜好,还要推荐一些经典作品。“总的来说,纸质阅读中才能体会到阅读的感觉,开发数字化阅读要掌握一个度,不要过度花里胡哨、喧宾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