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中国大港》是一部大港时代的“双城记”、新世纪的家族史和新时代的个人命运史,它把港口、家族和个人命运的叙事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多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一个风云激荡的大港时代的崛起。它在中国港口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是迈向大港时代的生动图景中,探究丰富、隐秘的人心与情感世界,从两个家族的人事纠缠中看见时代的变迁。作品从人物出发,人性出发,人物之间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所有人物的命运又和港口、海洋联结在一起,从而显示大港的命运就是家族的命运、人的命运。
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大港》也是一部当代的英雄史诗,或者叫现代背景下的古典叙事。富有象征意义的是,小说一开场就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思考,主人公梁云霄的父亲死于一场远航,一场众人皆反对的远航。这是典型的英雄史诗叙事,类似于荷马史诗中的《奥德赛》。我们可以把梁父视为古典时代的英雄,如作者题记所言:“英雄死在浪尖上,懦夫死在板板上。”父亲一开场就已经死去,从此古典意义上的英雄缺席,并由此产生一种特别的象征意义:因为父亲的死,主人公开始他的生!他的人生自觉性,他的成长性,都是从父亲的死开始的。父亲留下的沉重债务,影响着主人公的人生。这场死亡,为主人公的形象刻画找到了一个扎扎实实的支点。他的人生从负值起步,人物的曲线从低谷开始,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打地基,打得越深,站得越牢固。
与之相对应的,是另一个人物,可以视作他的反面:宁嘉南,起点高,却是一路下行,两个人物形成一个交叉的曲线。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有点类似于《射雕英雄传》的叙事,我们可以把梁云霄看作是郭靖,那个少言寡语的厚重少年,但他有着自己坚定的人生信念和认知,说出来的话像钉子:“梁海生养我18年,我替他还18年的债, 18年还不清,我找他去。”或许可以把宁嘉南看作是杨康或者欧阳克,含着金钥匙出生,聪明伶俐但不免轻飘,最后为自己的聪明所误。《射雕英雄传》讲英雄的成长,一个最不像英雄的人成长为真正的英雄。《中国大港》与之接近,英雄死了,英雄之子并不想成为英雄,但时代让他成为英雄。作者写出了这个时代的英雄气质。时代大潮之下,能够迎浪而上的就是英雄。
小说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作者的古典情怀。主人公成为姚江河的徒弟,与贾山结为异性兄弟,这些情节令人想起古典时代的英雄叙事。此外,姚江河、姚四海、宁海楼、宁五洲等人物身上都有着时代变迁中的英雄气质,他们是《老人与海》里面的那种英雄,可以被打败,但永不言败。这就写出了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有这种永不言败的进取心,才使得他们拥有大海一样的心胸与格局,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所以这本书最可贵的地方是写出了南方沿海地区的一种民族英雄气质,塑造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群像。
《中国大港》是一部非常有力量的作品。它有一种内在的力量,硬朗,粗粝,有力,从开篇到结局,这种力量贯穿始终,未见衰竭之处。它的力量首先来自于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来自于题材本身,阅读过程中,我们充分感受到海洋题材的魅力,看到海底深潜的猎鱼人、大港地位的博弈、国际竞争的风云变幻以及海港对国民经济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地位。这部小说正在改编成电视剧,作者刘克中创作前期进行了大量的采访,这样的一种创作路径,这样的一种笨办法,在我看来,完全是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回归,所以,小说能够给我们一种扎扎实实的来自生活和文学的力量。比如梁云霄关于海山港的发言,理性而富有激情,可以看得出作者的功力,既有专业的基础、生活的积累又有人生的感悟,关键时刻能动之以情,实现一种情理交融。在阅读过程中,有许多情节让人泪目,这种泪目,不是刻意煽情,而是来自于情理本身。比如梁云霄的演讲:“对于群岛上的人们来说,莫说架起一座桥,就是从陆地抛来一根绳子,也是我们千年的祈盼。”小说创作,重要的是对每个人物在不同处境中的情绪的准确把握,作者做到了。
《中国大港》实现了对行业叙事的一种突破。作品涉及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令人惊叹的是作者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一个内行,成为一部大港的百科全书,至少我这个外行看不出破绽。并且,其视野所及不仅仅是港口,而是描绘出现代社会转型期的一幅全景图,以港口为焦点,展现政治、学术、金融、科技等方方面面,比如也涉及到芯片战等一系列直面当下的课题。同时,它也是成长小说、政治小说、社会小说、家族小说,是一个庞大的综合体,既有宏大的场景,也有细微的人心与情感。比如关于宁州与海山两个城市在大港竞逐中的博弈,在从高层到基层的人事纠缠中,感受到时代从竞争到融合的趋势;而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那种分分合合,兜兜转转,让我们时而为爱而不得的情感状态而叹息,时而为柳暗花明的爱情正果而开心。
刘克中来自北方,来自军旅,一部南方的关于港口的作品,被一位北方作家完成,这让我这个南方的写作者心生感慨,一方面是惊讶,一方面是惭愧,唯有以此来鞭策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