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与源泉,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象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对视觉设计的发展与创新产生了深远影响。视觉设计作为一种审美表达方式,在其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有利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也为设计内容的多样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因此,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实践经验,探寻其融入视觉设计的新语境、新入口,能够助力流动的传统对接生动的当代,让大众在多样化的视觉设计作品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实践手法多样。当前,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发了多元化的设计灵感,使其在视觉设计中的实践手法逐渐多样化,赋予了设计作品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传统节日的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中国传统节日是视觉设计的重要内容,春节更是视觉设计意蕴丰富和形象多元的重要“展台”。各种富有象征意义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呈现出了更为形象化的表达,如珠宝行业推出的十二生肖项链,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珠宝首饰相结合,不仅使其成为具有纪念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文化产品,也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热爱,是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完美结合。其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商品产出与推广的视觉设计中的应用。传统文化深厚的特质禀赋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爱,因此不少商家将与传统文化元素相关的设计应用于商品推广中,以增添商品独特的文化韵味。如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将书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应用于商品商标设计和海报设计等方面,赋予了产品一定的文化审美内涵。除此之外,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少商家也致力于挖掘传统色彩的内涵与意蕴,注重“以色达意”“随类赋彩”,即根据商品实际属性,将与其属性相符合的色彩进行融合设计。如故宫“万福集瑞·福禄贺岁”系列的文创贺岁套装选取独具年味的“中国红”为主色进行设计,寓意吉祥如意,为消费者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其三,传统文化元素在娱乐游戏的视觉设计中的应用。当前较为火爆的网络游戏中有不少以古代人物如姜子牙、王昭君等为原型的角色,创造出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和游戏页面,使游戏玩家从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物精神魅力。与此同时,不少网络游戏将我国传统文化故事和历史事件融入其中,利用现代技术,形成独具特色的游戏机制和玩法,并在寻宝等游戏环节中增加传统文化元素,让玩家在游戏中以更具趣味性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内容,提高了其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其四,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作品的视觉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领域,不少独具特色的建筑物将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元素相结合,在体现传统建筑美学的同时,也发挥了现代设计的魅力。如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始终坚持现代主义风格,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东方诗意。
把握传统文化深厚价值,以实现传统文化创新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要想将其更好地融入到视觉设计中,就必须深入了解其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从而有利于在创新发展中找寻平衡。创新的重点不在于对传统文化进行新的演绎,而在于将传统文化精神本质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创造出具有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作品。具体而言,其一,在视觉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当下审美观念,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适应现代设计的实际需求,从而为视觉设计注入新鲜活力。通过在视觉设计中对传统元素的创新演绎,能够赋予传统文化元素新的意蕴与内涵,形成既有丰厚文化意蕴、又有时代审美的设计作品。其二,要超越“形”的借鉴,做到“意”的延伸。传统文化经历漫长的历史凝练,如水墨、汉字、陶瓷、京剧等均具有较高的辨识度。将其融入于现代视觉设计中,不能是简单的堆砌与罗列,而要力求考究、地道,要充分挖掘转化、活化的契机,要营造深具传统韵味的意境,使之成为设计创新的动力源泉。其三,可以在视觉设计中尝试应用新的色系和构图方式。如运用传统的宫廷色彩以及传统色彩搭配原则等,使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呈现更具时代感,以提高受众的视觉体验,从而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其四,利用新媒体技术,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由静态转变为动态,实现传统文化元素在视觉设计中的动态化转变,以丰富传统文化的设计表达方式与展示形式,提升观众的体验感和视觉效果。
总之,传统文化在视觉设计中的实践与创新,不仅为设计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也为设计产品内涵的丰富、底蕴的深厚和外形的多样提供了文化素材,是传承、创新传统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视觉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要避免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和理解应用不当等问题,注重传统文化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从而助推视觉设计的创新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与现代时尚的交流碰撞,为大众呈现中华美学精神的完美演绎。
(作者系梧州学院讲师;基金项目: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区域品牌价值共创研究”(批准号:23FGL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