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文化的当代研究价值不仅包括其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还体现在草原文化本身的经济价值、生态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蒙古族舞蹈文化来说,蒙古族舞蹈在一定层面上是草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蒙古族人民对生命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蒙古族舞蹈的内容也大多来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日常和典礼活动等,其中包含多种模仿动物和狩猎形态的舞蹈动作,具有开朗豁达、豪放英武的艺术特征,因此蒙古族舞蹈常常带给人一种热情、端庄且自由不羁的主观感受。
草原传统文化在蒙古族舞蹈中的美学体现
内蒙古草原宽广辽阔的意境孕育出蒙古族舞蹈自由洒脱、端庄大气的美学个性。其中走马步、耸肩及勒马手等基本动态的运用将蒙古族舞蹈表演中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展示得淋漓尽致。就蒙古族舞蹈中马步动态而言,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与马息息相关,“走马步”也就成为蒙古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之一,这种马步同时又具有极强的变化性和节奏性,可以根据音乐的旋律变化始终保持与音乐节奏上的一致。同时蒙古族舞蹈还对舞者脚、腰、手、胸、肩等身体部位的协调统一配合具有一定的训练性。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蒙古族舞蹈表演中有多种柔臂、屈臂等上肢动作的训练,这种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对鸿雁或雄鹰高飞姿态的模仿,展现出当地人民对自由的崇拜和敬意,这种翱翔的姿态随着音乐节奏韵律的摆动给人一种强大的动感视觉冲击,极具感染力。此外,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情绪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也是蒙古族舞蹈的一大特色,如对呼喊、奔跑、跳跃等原始元素的应用,能够不断积累和提升舞蹈的情绪表达,使舞者始终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并逐渐影响周围人的情绪,不仅体现了蒙古族舞蹈的激情和热烈,也反映出草原传统文化质朴、刚劲的一面。
发展传承蒙古族舞蹈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少数民族艺术宝库中,蒙古族舞蹈在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蒙古族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形成了当地人民热爱自由、崇敬自然的情怀特征,表现在舞蹈作品上,也就具备了浑厚、舒展、豪迈的舞蹈性格。然而在多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冲击下,蒙古族舞蹈这一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亟待保护。因此,有必要找到传承和发展蒙古族舞蹈的科学路径和模式,在保持当地原本传统文化风貌的基础上注入新时代元素,从而保护蒙古族文化的完整性,进一步使草原文化代代相传。
传承蒙古族舞蹈,也有利于草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复兴,还是当前有待深化研究的方面。艺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三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当前的民族舞蹈创作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主张反映现代社会和情感,也注重宣传当下的思想和理念,并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内涵上做出了融合创新。蒙古族舞蹈的创作朝着更加现代化、市场化的趋势发展,一方面可以使蒙古族舞蹈得到更广泛的宣传,另一方面也使草原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有了多重表达路径,进而对当下的社会文化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对于青年一代来说,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其责任和义务,从蒙古族舞蹈传承角度来讲,不仅是对蒙古族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发扬光大草原文化的重要途径。青年一代相对具有超前的思想意识,在传承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促进蒙古族舞蹈艺术的交流,丰富自我文化修养的同时,还能够增进与其他民族、其他地区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当代蒙古族舞蹈教学实践的优化思考
舞蹈技术学习的基础在于有科学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作为支撑,如此才能在蒙古族舞蹈学习中有更深层次的感受和领悟。对蒙古族舞蹈的起源、发展和现状的了解与研究之于教授者和学习者,都是培育草原文化之关键,表现出来的蒙古族舞蹈韵味的强弱,与此有很大的关联。因此,教师在蒙古族舞蹈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多层次、多途径的融入草原文化。例如,对于蒙古族舞蹈传统道具——盅碗筷部分的教授,教师应将蒙古族女性端庄大气、淳朴、柔美,蒙古族男性热情、奔放、洒脱的形象先立于学生心中,再通过肢体与小道具的协调配合进行磨合训练。对于鸿雁、雄鹰和骏马等具有代表性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塑造教学中,教师应先使学生对其进行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并通过模仿来学习、捕捉典型动物的动态形象,帮助学生进一步在思想上了解草原文化的内涵,从心底由内而外地散发出蒙古族文化气质。在此基础上,强化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功训练,草原文化赋予了蒙古族人民豪迈、大气、洒脱的性格,这也就使得蒙古族舞蹈自然形成仰头、挺胸、立腰、拔背、膝部松弛和双脚外八字的基本姿态,另外,手位、脚位、肩部、腕臂的配合以及马步、平步等基本步伐都需要与呼吸节奏、音乐韵律相统一,以此做到蒙古族舞蹈的完美演绎。
培养学生的美学意识也是提高蒙古族舞蹈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之一,良好的审美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表达蒙古族舞蹈的情感思想、动作呈现和创作意识。然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方面入手。舞蹈艺术是肢体语言的表达艺术,这就要求表演者除了要具备优秀的基本技巧,还要有一定的草原文化涵养。草原文化的美学内涵追求自然、自由和朴素,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视为重要的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以敬畏之心对待自然,也可以说草原文化包含着生态美学。因此,提升学生的美学意识,理解草原文化的思想内涵,具备相应的情感基础,才能将蒙古族舞蹈演绎得更加出彩。
综上所述,草原文化的传扬任务任重而道远,蒙古族舞蹈作为载体之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艺术价值,是蒙古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构建长效、多元化的蒙古族舞蹈教学传承机制,使其得到更优的发展和创新。
(作者系内蒙古艺术学院舞蹈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