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史诗《玛纳斯》汉文全译本面世始末
栏目:聚焦
作者:孤岛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不久前,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史诗《玛纳斯》(汉文全译本18册)捐赠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党委书记、副馆长陈樱代表国家图书馆对新疆克州党委的这一捐赠表示衷心的感谢。陈樱给克州来的捐赠代表介绍了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和馆藏布局等,着重介绍了少数民族文献存藏情况并表示,国家图书馆历来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等方面文献的收集与保护,《玛纳斯》入藏后,将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积极践行国家图书馆“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使命。曾在新疆生活工作16年、今年90岁的“人民艺术家”王蒙来到捐赠现场,与到来的克州《玛纳斯》传承人们热情拥抱。

  早在2023年11月17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第十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共有3836件作品参展,1000余件图书获奖。其中,《玛纳斯》汉文全译本的装帧设计(刘勘海设计)获得民族类优秀奖。

1

  西方有著名的《荷马史诗》,中国也有三大史诗——藏族民间说唱体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传记性史诗《玛纳斯》。其中,《江格尔》《玛纳斯》都诞生在新疆。

  “荒滩变成了湖泊,沧海变成了桑田,丘陵变成了沟壑,雪峰也改变了容颜,英雄玛纳斯的故事,却在一代一代相传,与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这是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序诗中的唱词,歌手用铺张扬厉的排比、荡气回肠的赞词,颂扬着英雄玛纳斯的勇毅、浩瀚、伟大与丰富,他带领着40位勇士抗击契丹、打败卡勒玛克人(即古代蒙古人的一支——卡尔梅克人),保卫家园。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从20世纪60年代在南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民间乡野被专家学者们考察发现,搜集、记录、整理……到2006年,《玛纳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央民族大学、新疆文联、克州党委和人民政府,携手搜集整理、翻译编审,到2022年春末,以居素甫·玛玛依的传唱版本为蓝本的《玛纳斯》正式出版了汉文全译本八部18卷……像一列列文化航船驶向全国各地图书馆和书店。从播种到收获硕果,先后跨越一个世纪,其间历经无数的波折与沉浮……

  “史诗《玛纳斯》汉文全译本是集体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一代代人艰苦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从始至终主持并参与此项工程的克州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玛纳斯》汉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学术组负责人朱玛克·卡德尔说。

  《玛纳斯》这部史诗汉文全译本长达23.6万余行,共2000万字。史诗共分八部,以英雄人物玛纳斯的名字为全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玛纳斯的后代子孙的名字命名,如《玛纳斯》《赛依铁克》《赛依台克》《凯耐尼木》《赛依特》《阿色勒巴恰与别克巴恰》《索木碧莱克》《奇格泰》。每一部既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使全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玛纳斯》叙述了柯尔克孜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玛纳斯一家八代,领导柯尔克孜族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以及各种邪恶势力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进行斗争的故事。主人公玛纳斯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

  史诗《玛纳斯》最初产生于9至10世纪,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柯尔克孜天才歌手们世世代代的琢磨与思考,融入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浓烈的民族特色。

  我国目前出版的柯尔克孜文《玛纳斯》和汉文全译本《玛纳斯》,主要是根据居素甫·玛玛依的唱本整理出版的。居素普·玛玛依是世界上唯一能演唱八部《玛纳斯》的演唱大师,被国内外史诗专家誉

  为“当代的荷马”。他创造出自己的演唱变体,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不朽之作,他脑海里关于柯尔克孜的族群记忆和符号通过他的嘴唇,得以复活、留存并广泛传播。2014年6月,居素普·玛玛依老人仙逝,享年97岁。

2

  早在1953年冬,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并留校工作的胡振华,被派往新疆伊犁学习柯尔克孜语,次年5月底,又到南疆柯尔克孜族广大牧区做语言田野研究。其后一年里他骑马、骑骆驼、走路,跑遍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南北,睡毡房、放牛羊,参加当地的婚礼、葬礼、叼羊、赛马等活动。“我在新疆牧区发现,牧民结婚、劳动丰收的时候开联欢会,要围坐一圈,请‘玛纳斯奇’(柯尔克孜语,意为演唱《玛纳斯》的民间艺人)演唱,一唱就唱一夜。我也听不懂,只看人家一会儿唱得笑了,一会儿不笑了,不知道什么意思。”胡振华回忆道。经过向牧民请教和语言调查,胡振华知道了这是柯尔克孜族的史诗,讲述的是传说中的英雄玛纳斯与后世共八代英雄抵御侵略的故事。

  1961年,由胡振华带着实习生和到南疆组稿的自治区作家协会的刘发俊,他们共同合作,记录、翻译了乌恰县歌手铁米尔演唱的史诗《玛纳斯》第二部《赛麦台依》中的一章《赛麦台依和阿依曲莱克》,分别发表在《天山》文学月刊(《西部》杂志前身)1961年1月、2月号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公开发表《玛纳斯》汉译文本。

  这一年,由新疆文联、新疆民间文学研究会(新疆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克州政府、中央民族学院等单位联合组成调查组,深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县市农牧区,首次普查《玛纳斯》,发现有20多名玛纳斯奇。他们传唱此史诗,各有不同的版本,或短或长、或庄或谐、或野或文。一般的玛纳斯奇只能演唱《玛纳斯》前三部,而从七岁就开始学唱《玛纳斯》的阿合奇县居素甫·玛玛依记忆力超强,当时就能演唱到前七部……

  《玛纳斯》史诗形成于10世纪,定型于16-17世纪。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以韵文形式口耳相传。在千百年的口传心记中,民间艺人将自己对所见事物的认知理解及自己的精神世界融入这部史诗,故而出现了各种版本不同的《玛纳斯》故事,纷繁浩荡。

  1964年6月至1966年7月,《玛纳斯》工作领导小组派人对克州民间传唱“玛纳斯”的情况进行补充调查,并将居素甫·玛玛依请到招待所里现场演唱,专家学者们通过录音、记录、翻译、整理,编辑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的6部史诗。同时,他们还翻译了艾什玛特演唱的《赛麦台依》,并准备将整理好的汉译本《玛纳斯》初稿送到北京等地,请艾青、公木等著名诗人进行诗歌语言方面润色,然后找出版社出版。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大地,新的《玛纳斯》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由贾芝、刘肖芜、塔依尔·买买提力、王玉胡等中国民协、自治区文联和克州领导任组长,胡振华等人则将居素甫·玛玛依从克州阿合奇县请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重新演唱,学者们重新录音、记录、翻译,补记了散失的大量资料。但因为史诗《玛纳斯》太长,从头到尾全部唱完需要一年半载。所以在北京,他们也只是匆匆录音、整理了遗漏的一部分。

  1984年,《玛纳斯》第一次从草原大地搬上舞台,以二重唱、合唱、弹唱、对唱、表演唱、歌剧、舞剧等不同形式与观众见面。1991年,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居素甫·玛玛依演唱,刘发俊、朱玛拉依、尚锡静翻译整理的《玛纳斯》第一部上、下两册汉文缩编版。

  1995年,总共八部18卷的柯尔克孜文全本《玛纳斯》,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北京、新疆两地专家学者10多年的努力,终于结出了第一颗巨大的民间文化硕果。

  2004年7月,组织专家学者对该版本共八部18卷的柯尔克孜文全本《玛纳斯》进行了重新修订,2005年再版,又全译成斯拉夫文出版,在吉尔吉斯斯坦及俄罗斯等国家引起了很大反响。

3

  2004年,为了筹划出版《玛纳斯》汉文全译本,克州党委、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自治区文联以及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成立新的领导小组,聘任《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等为顾问并最终确定以2004年的版本为蓝本组织翻译。之后,乌鲁木齐、克州两地先后在现场、网络分别召开《玛纳斯》汉译初稿评审会,确定史诗语言风格以及分行分段、押韵等表达形式。

  《玛纳斯》史诗,是柯尔克孜族英雄们的生活与战斗画卷,有贤明智慧的汗王,有智勇双全的战将、有德高望重的老臣,有能言善辩的使臣,有巾帼英雄,也有巫师、百工,还有逆臣贼子、法师魔头、神仙鬼怪,人物个性鲜明、形象丰满、栩栩如生,还有生动多彩的婚礼、庆典、游艺、战斗场面,都活灵活现,堪称一幅幅古代柯尔克孜族民俗画卷,令人惊叹。

  以居素甫·玛玛依演唱为蓝本的史诗《玛纳斯》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八部18册汉译本全部翻译出版,是目前世界上内容最完整、结构最宏伟的《玛纳斯》唱本文本,是我国《玛纳斯》史诗流传史上的一个创举,标志着我国《玛纳斯》史诗从口头转向文本、从民间走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