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年边
栏目:传真
作者:邓宏顺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回村那天,米嫂穿着迷彩服,站在家门口的桂花树下笑着,要我到她家坐坐,口气比往年多了些得意。我走进她家一看,腊炕上是满满的腊肉,比往年多了不少。我坐下来一问,果然今年她家的年猪净重达到了五百多斤。她说,今年论年猪重量,她家的在全村排第一。米嫂家从她父辈开始就是贫困户,近些年一直得到国家扶贫政策的帮助。她们家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我实在感到高兴!她说,她明年还要养头更大的年猪。我问她买猪仔的钱准备好了吗,她说,她两口子的养老金年底才取,买猪仔的钱够了。我说,那明年肯定可以养头更大的年猪。

  第二天是我弟弟家杀年猪。弟弟原是村支书,几年前已经卸任,现在以务农为业。他家今年杀两头年猪,一头两百多斤,一头三百多斤,合起来也是五百多斤。弟弟家仍然传承村里老习惯,杀年猪时请了全村人吃“血和汤”。“血和汤”的做法有讲究:将鲜猪肉切好炒出油来,放进鲜萝卜,再加鲜猪血拌和,熟后即食。其味尤为鲜嫩香甜。吃“血和汤”时,全村老少都来了,但不坐席,大家“吃抢食”,先到先吃。在家行动不便的老人,弟弟还要给他们送一大碗去让老人品尝年味。

  这让我记起一件老事情。多年前有一年,村里只杀一头百多斤重的年猪,全村几百人平分,每人不到半斤。当时村里住有一位“右派分子”老王,老王不敢去分肉的地方。老队长分肉分到最后,特地给他留了半斤送去。老队长给大家解释说,他虽然是“右派分子”,但我们杀年猪,他也应该吃上“血和汤”。

  岁月不居,村里这一传统美德仍在!村里很多人已经开始舂糍粑。女人们说,现在不需要带糍粑去远处做阳春,好吃的东西也多,糍粑也不用舂太多。但要舂一点,过年才热闹。于是,女人们背上浸好的糯米、杂粮和柴火,邀约几户人家合伙一起舂糍粑。她们有的是在外面打工才回来,在一起时一边嘻嘻哈哈说笑,一边做事,糍粑舂好了,还赚了很多亲切和热闹。

  赶在年边,村里的太阳能路灯也已经装好。天气虽不晴好,但这灯质量很好,一到天黑,路灯齐亮,偏远小村显得十分宁静而兴旺。在路上来去的人,有核算兑付种罗汉果、种羊肚菌工钱的,也有互相请工搞建设的,还有在叔侄弟兄家喝了酒哼着歌儿回家的。

  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还要过几天才放假,但在城里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抢先几天回到了村里。他们由爷爷、奶奶招呼着,在村口骑着鲜艳的童车,飘着多彩的气球,听着鸡鸣犬吠,盼着从车上下来的是自己的父母。

  村里的功德碑已经雕刻好,运回来放在村口。碑文对那一场洪灾及村民齐心抗灾重建家园作了这样的记载:

  公元二二二年,岁次壬寅,六月初三和十九日,村里连遭暴雨袭击。其时,山洪崖瀑倾泻而下,多处山崩坎垮。泥石流裹挟大树,阻塞村中溪流,致水位猛涨,片刻即成汪洋。溢洪肆虐,夺墙破壁,掀门入户,人虽得救,家财损失无数!灾后,满村乱石泥沙,尤其主要路、桥全部毁没。村民深陷生活困境!

  具数百年历史之古村,向以勤劳坚毅而著称。今男女老少临灾奋起,共同谋划,互相激励。叔侄弟兄及出嫁子女齐心如一,旬日即有一百二十余人自愿捐款捌万余元,继得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助,以及村书记谢景彬等大力支援。是时,数辆机车于罗家冲至龙口边机挖车载。经清溪、筑路、架桥,至公元二○二三年,岁次癸卯年底,溪底清毕,村中主要干道、桥梁,相继复修完善,且比灾前更显宽阔平坦,宜行宜居。

  灾害虽过,志气犹存!希全村子孙后代勿忘此灾,珍惜山水草木,保护居住环境;并弘扬此志,无论时至何年,身家何方,从事何业,富贵何等,均须牢记与祖籍故乡荣辱与共,血脉相亲!此灾此情,百年未遇,勒碑以记,惟诲后人!

  过几天,等到温度过10摄氏度,水泥可以正常凝结时,村里就要立碑。村里人说,年边事多,该办的都要办妥,让大家回家过年都要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