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信仰之塔
——评电影《守护者》
栏目:观察
作者:耿聃 汪帆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由中奎电影河北有限公司、河北影视集团天道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菁泽影视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电影《守护者》,近日分别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二师与河北石家庄市举行了首映活动,受到广大观众、援疆干部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影片以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兵团二师三十一团护林员王先华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为原型,讲述了三代兵团人扎根大漠荒原,用青春和热血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之间构筑起一道“防沙治沙用沙”的绿色走廊,打造塔里木垦区绿色生态屏障,有效阻止两大沙漠合拢的感人故事。他们不仅是绿色奇迹的建设者、绿色家园的守护者、兵团精神的传承者,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

  该片导演黄山在1992年执导了电视剧《在部落的废墟这边》,1993年入选香港电视亚洲精选电视剧香港展播,1995年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获最佳导演提名奖、最佳男配角奖,还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优秀照明单项奖;1998年执导音乐电视短剧《少年英雄王二小》,夺得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少儿电视剧”大奖。新时代以来,他执导了反映谷子专家赵治海的人物传记电影《谷魂》,不仅受到农业科学家的认可,也得到了电影艺术界的肯定。2022年秋,他在完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人物传记电影《青年邓颖超》之后,又接手了英模题材电影《守护者》。

  电影《守护者》,弘扬了兵团精神,讴歌了生态文明,赞咏了民族团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主题提炼得好,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其次,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老宋的一根筋、锁柱的一辈子一件事、宋茜的无私陪伴,形象生动而准确;第三,故事情节设计得好,三代人命运缠绕,汉族和维吾尔族同胞共居共情,既表现了伟大的兵团精神,又展现了民族团结、兵地一家的边疆生活图景。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重要的审美形态。写小人物的家国情怀决定了家国叙事以家、家人、家庭成员关系及情感维系点为切入视角的叙事体系。在平凡的边疆日常生活中映现出守护边疆使命精神的伟大。

  导演将宏大的主题、宏阔的背景,通过三个家庭,三代兵团人,将国家形象、民族形象、英雄形象和个人形象,很好地诠释为“家国情怀”,不仅凸显了影片人物的精神高度,也展现出他们质朴的生活日常:爱国、爱家,使得这部电影里的群像,真实、平凡、伟大而又亲切。

  黄山以自己对英雄精神性格的艺术体认,以自己擅长的“冰山潜流”叙事策略,从小处着细墨,大处着淡墨,以小家庭小人物的视角映射出“大家”(兵团、边疆、国家、人民)的宏阔气象,林地生态文明、边疆稳固安全、人民幸福安宁……表达着作品、人物、自己对信仰的守护。

  综观黄山影视艺术的探索、成长之路,一条清晰的线路图呈现出来。那就是“追求有审美价值、艺术个性、人生真谛的创造”。

  信仰决定人的价值观,也决定着人的审美价值取向。审美德性是审美价值的重要取向。审美是主体在鉴赏过程中所收获的精神愉悦、人格自由及心灵净化等感受,属于价值活动的范畴。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相比,有一定的超功利性,但其存在于社会历史实践过程形成的各种关系之中,必然体现着主客体关系的统一,从而具有显著的客观性。

  在影像处理上,影片的镜像语言基本是现实主义风格,但在色彩美学上,通过灰色调沙漠的壮阔辽远,胡杨林绿黄相间的生命律动,达成了人类与自然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的哲学关系,由此升华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至高理念。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为一部追求风格化表达的艺术电影,在当时疫情防控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剧组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变不可能为可能,最初签订的演员进不了现场,剧组就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维吾尔族“一家人”和动物演员“大疆”就是天赐“神”笔……在河北影视集团党委和兵团二师党委宣传部的坚强领导和倾力支持下,前方后方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启动到成片,仅用一年时间,在河北省电影局的特别关怀下顺利成片着实不易,也值得点赞。

  (耿聃系河北影视集团天道影视制作发行有限公司项目部主任,汪帆系河北省影视家协会艺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