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秀美人生》的审美特征与育人价值
作者:梁玉凤  来源:中国艺术报

  电影《秀美人生》以黄文秀为人物原型,讲述了黄文秀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广西百色市,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的感人故事。影片采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人物传记叙事方式,运用影像、音乐等多重艺术形式跨界叙事,展现了新时代背景下壮乡“人美”“景美”“精神美”的主旋律故事和美好图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是“大小组合”,以微小细节揭示宏大主题。《秀美人生》主要是通过众多细节来叙事,几乎无宏大的镜头语言。例如,影片中黄文秀在汽车后备箱放帮贫困户销售的活鸭子,在街边抢购“甩卖”的廉价运动装以及在河边洗红薯、山里剪树枝等镜头,将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良作风呈现出来,彰显了广大党员干部深扎脱贫攻坚第一线的朴素、实干形象。影片通过对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一连串具体事件的平实讲述和对细节的巧妙处理,体现了共产党员不畏艰难的执着和对“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持。同时,影片巧用秀丽清澈的布柳河、手机铃声中的嘹亮山歌以及特色的语言“得不得”等细节来叙事,呈现了广西令人心醉神迷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二是“点面结合”,以平民化叙事塑造时代楷模。黄文秀是新时代好青年扎根西部、扎根基层、立志建设家乡先进事迹的生动体现,是脱贫战线上千千万万工作队员的缩影。影片通过叙述黄文秀这一个体的工作日常,展现了广大扶贫驻村干部这一群体的形象。同时,又通过展示广大扶贫驻村干部群体的平凡日常,塑造了千千万万个“黄文秀”这一类新时代好青年的生动形象。例如,影片中的“李贺”“廖书记”等人在黄文秀的影响下,自觉担负起了扶贫的具体工作,让观众不由自主地为现实中的真正故事所震撼,不由自主地由黄文秀想起自己身边的一个个“黄文秀”,感受到英雄就来自身边、英雄就出自人民。

  三是“虚实融合”,将纪实表达与艺术叙事相结合。影片坚持纪实与创造相结合,将写实与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影片中的“作战图”和工作笔记本,是黄文秀坚持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奋斗,扎实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工作队所穿的工作服“红褂子”以及“蝴蝶”这一象征性表达手法,则让影片主题得到了升华——鲜红代表着热情、活力、奋斗、牺牲,“化蝶”则代表着突破、成功、思念和重生。贫瘠破旧的山村中穿梭着的那一个个身着红衣的年轻身影,美丽的乡村中一只只蝴蝶自由飞舞,实现了画面美和意象美的完美结合。

  影片通过平民化叙事和艺术性细节,生动形象地呈现了黄文秀先进事迹所蕴含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操,彰显了千千万万个“黄文秀”如何用美好青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宏大主题。影片于2022年获得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是一部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佳作,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

  一是引领主流价值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影片的主题,也是黄文秀不畏艰辛为之奋斗的力量源泉。例如,在影片开头,黄文秀在看到汽车仪表盘上的2.5万里行程后,就在微信朋友圈发布“这是我心中的长征”。在黄文秀身上,人们最能感受到的就是她对人民的热忱和牵挂。也正是因为放心不下贫困户,她才在暴雨中坚决开车返村而不幸牺牲。黄文秀的人生态度和奋斗目标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担当与追求,体现了新时代好青年的精神风貌。影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在无形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二是树立榜样示范作用。“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黄文秀积极响应党的伟大号召,从大山走出来,又毅然回到大山去。她带着改变乡村面貌的愿望,扎根西部、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她帮银匠搬家,劝桂平上学,找桂芳回家……她所做的点滴事迹生动具体、真实可感。她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身边可学可信的先进人物,能让每一位普通党员干部都能自觉看齐,让每一个普通群众都能感受到、能学得来。黄文秀是无数奋斗在扶贫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缩影。时至今日,“黄文秀”已成为脱贫攻坚的一个符号,这一特殊符号与千千万万个新时代好青年联接起来,发挥着榜样示范作用。

  三是发挥美育价值。影片凭借融合真实的动人事迹和艺术化的叙事手法,加上民族性、地域性的元素,在遵循价值内核的基础上,向观众呈现出内容美、形式美、意蕴美等独特的审美旨趣。影片高度融合了“秀美人生”和“秀美山川”,朴实的镜头语言将壮乡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乡村美景和黄文秀的美丽心灵相互映衬,构造出洋溢着景美、人美、精神美的大美画面。山河壮丽、精神不息,年轻的黄文秀就是在这里奉献了她的热情、她的执着和她的青春……影片提供了滋润观众心灵的养分,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震撼,能让观众在影片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促使观众培育和增进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能力。

  (作者系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本文系新一轮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百色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百色学院校级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5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