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维:
雅克·考夫曼当代陶艺中的百衲被特质
作者:杨式斌  来源:中国艺术报

  雅克·考夫曼作为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当代陶艺家,他对当代陶艺的理解与思考,有其自身的独特诠释,他认为陶瓷材料并非是艺术的结果,它之所以称之为艺术,在于其承载了一种文化历史过程的属性,将文化、材料与观念置于整体语境当中进行探讨。他在打破陶瓷材料固有的限制中,将多种文化元素糅杂到一起,借用百衲被缝合过程的特质,解构传统文化的固态模式,在贴切当下社会的进程中,不断返回原点重新认识与思考,从而重建陶瓷材料背后的多元文化间的互动,促使不同地域文化间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西方语境中的重建

  考夫曼在1998年来到中国交流学习,从第一次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始,便深陷其中。他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感悟与思考,借以陶瓷艺术的媒介,鲜活地体现于陶瓷材料的多元化表达中,他认为陶瓷材料本身其实并非艺术,仅仅是一种没有思想与灵魂的存在物,其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主要在于所承载了文化的属性,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演进的过程,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质料。考夫曼对于陶瓷材料的认识,已然超出了物理性质的层面,而逐渐上升为精神文化的范畴,他作为一名西方的艺术家,并未过分拘泥于文化身份的角色担当,做着中国艺术家一直在进行着的诸多尝试,不过他的此番尝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表现为不囿于中西方文化间差异性所生发的“互斥性” ,而是认同与接受了中西文化在融合互动中所存在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并在理解与认识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剖析陶瓷材料包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百衲被缝合过程中的重构机制,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艺术审美创造中的阐述。这种艺术创作的理念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他的金砖作品《马蒂斯之后的女人》,即是中西方文化融合下的产物,他将极具西方意味的野兽派绘画与中国传统的金砖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借助中国的材料,来反映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东方艺术在西方审美情愫下的邂逅

  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性造就了东西方审美的不同,在西方传统艺术的语境中,艺术家尽己所能地描摹大自然、如实逼真地再现事物以满足愿景常在的需求,后来,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西方艺术的表现形态逐渐与现实生活背道而驰,呈现出神秘、荒诞、怪异的审美趣味,已经完全脱离了西方古典艺术的思维条框,而形成了一种更加追求个性、自由、解放的艺术形态表达。然而,中国人的审美认知,往往讲究“似与不似”之间,追求一种含蓄内敛的艺术美,在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下,不泥于如实的再现,不偏于绝对的推翻,在折中与调和间,探求艺术表现的“中庸之道”。考夫曼则是站在世界文化一体观的角度来看待东西方艺术,抛开了民族文化身份的沉重包袱,以一种豁然的心态,将极具东方审美韵味的表达糅杂于西方艺术的情结当中,从而连接起文化的历史、人文间的对话。考夫曼不仅运用了中国的陶瓷材料,同时还挖掘了材料背后的人文与历史,在融汇东方哲学思想和西方审美的艺术创作当中,通过材料所承载的历史过痕,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与过去对话,从而将陶瓷材料不为人知的一面浮现于可感知的视象。

  “放弃把控”间回归于陶瓷材料自然性的表达

  从考夫曼的当代陶艺中,还可以获悉其中对于材料本身的一种自然性的传达,他认为在某种状态下,行为与“转换现象学”存在依赖关系,于是他秉持着这种观点,一直保持着对材料和创作过程的思考,在不过分施加于材料的人为干涉中,尽可能的挖掘材料自然作用下的原生态象,保留材料固有的文化断层,并结合百衲被的特质,缝合各种材料间的时代裂痕,创造出诸多形态的融合体。考夫曼更多的是追求材料内部的一种文化的记忆,这种矿物材料的记忆好比一部家族史,是由祖祖辈辈的一代代传承至今,每个时代都有自身归属的片段,其内部都隐藏着一股巨大的家族能量,从而不断地推进家族的构成由比较单一的形态逐渐过渡到多元融合的聚状体。比如他的作品《自由扩张》《一只手,轮子,关上》以及《爆炸》,其间蕴含着矿物材料本身的无限可能性,将泥土对文化的眷恋深深地镌刻于时间与空间的应变当中,以窑火高温烧结的方式使其永久性地固存,从而定格住时间流变的轨迹。考夫曼在感知泥性的材料语言中,从火山爆发中汲取创作灵感,将火对泥土的关系类比于岩浆对地势山脉的作用,从一种柔软易碎的矿物质逐渐转变为坚实不摧的陶瓷,是建立在充分理解了火介质对于陶瓷材料的关键基础之上的试验探索,并将个人与矿物材料的关系延伸为人类与大地、人类文明与自然间的关系,以个人的有限视野观照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表现出考夫曼艺术创作的高瞻远瞩,是当下社会文明发展中的一种关于生存、文化以及生命的思考。作为国际知名当代陶艺家,考夫曼游走于各个地域文化的自由表达,将自己的陶瓷艺术与世界的多元文化相结合,致力于沟通人与人、地域与文化间的交流与互动,从文化差异中获取融合的诸多可能性,于最初的材料方面的糅杂逐渐上升为东西方哲学思想的融合,是一种极具前沿性与当代性的艺术探索,从他的诸多当代陶艺作品中,可以感知多种材料间碰撞后的融合之美,恰似一件件精心缝制的百衲被,于碎片处追求完整,于矛盾中寻求融合。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