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游故里话少游》
刘勇刚 著
广陵书社 2023年7月出版
以人物及作品为核心的阐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写作的突出特点,尤其体现在作品研究、文学家评传与年谱三个方面。在宋代文学研究领域,这三方面的著作产量尤为丰富。如何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既有学术成果基础之上继续开拓创新,如何为“人物生平+作品内容+文学思想+艺术成就”这一僵滞固定的研究格局注入新的动能,实属难题。已故扬州大学教授刘勇刚遗著《少游故里话少游》将北宋著名文学家秦观作为研究中心,以“一流才子、无双国士”立论,用五个栏目、九十三篇短文全面细致地考察秦观所处的外在社会政治环境及自身情感特质与文学创作的紧密联系。作者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贯穿全书,用专题的形式对秦观研究领域有待商榷的问题予以深入探讨,如剥蕉心,为看似耕耘殆尽的秦观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学术增长点,也寄托了向乡贤致敬、宣传秦邮文化的人文情怀。
该著一大亮点就是对秦观予以立体多维的人物建构,指出“秦观是名士、才子,更是国士;他是词人、诗人,又是文章家;他的文采风流与经世之学相得益彰”,这一论断目光灼灼,令人服膺。秦观横骛杰出,健论纵横,文章充分体现出众的经世之才。其策论五十篇,达于时变,富实践理性精神,对政府平盗、用人、役法等施政举措均有着切实可行的指导功用。黄庭坚诗“东南淮海惟扬州,国士无双秦少游”实非凿空之论。该著坚持作品本位,关注他人所未关注之策论,俨然将秦观作为文学家与思想家二维一体来看待,以填补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未收录秦观之缺憾。作者妙笔生花,不仅秦观有血有肉,文才、文笔、文心兼具,其家族子弟更是英才辈出,形象饱满而非文学史中一笔带过的“纸片人”。秦观、叔父秦定、三弟秦觏一门三进士,风光一时。秦家诸子文艺素养也极高,弟弟秦觏“诗语惊人笔亦奇”,二弟秦觌无功名,但有才华,也曾注苏诗,秦观公子秦湛诗画双绝。刘著博采精研,在第二编中扒梳出秦观与苏轼、孙觉、道潜等北宋名家的交往脉络,生动地勾勒出宋代名士的文学交往图景,是对于历史文化语境的充分还原。
该著是当行本色的“学院派”著作,与时俱进,吸收学界成果,提出学术新见,使秦观研究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者借文献东风助力文学研究,据近年来出土的《宋故内殿崇班致仕秦公墓志铭并序》所考订秦观祖父秦咏、父亲秦完,对于秦门世系进一步地予以阐述。该著对部分作品本事予以考订,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千古名句,但往往由于本事不清而被赋予政治的附加意义。该著对这首词寄情对象的诸多看法条分缕析,结合秦观行迹及作品线索,一一剔除不可靠学说,论定该词当为长沙义倡所写,确有道理。再如,通行版中学生教材认为《行香子》(树绕村庄)为秦观词作,《全宋词》《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均列为“存疑”。该著反对似是而非,由文献考据出发,确认《行香子》非秦观所作,而是明人张綖词作,收录于《张南湖先生诗集》卷二。至明末王象晋编《秦张两先生诗馀合璧》时将张綖一定数量的词作“注水”入秦观名下,其中就包括《行香子》。该著的部分学术新见提供了一些学术增长点。例如,秦氏先祖,由南唐入宋的秦羲到秦观祖父承议公秦咏的脉络尚未考。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载南宋曾季貍诗《秦女行》,书写对北宋沦亡,秦观女儿被金人掠往北地之事的感慨,那么此事所载是否属实,诗中所言淮海学士之女是否当属秦观之女、范温之妻?一系列谜团仍待文献的进一步发现和解密。
该著学理兼备而文字并没有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内容通俗易懂但并不趋于媚俗。书中往往以引人注目的标题将读者带入故事情境,如《秦少游与苏小妹的传说》《少游跟小师母开了一个玩笑》等,但也不为了追求人物叙述的传奇色彩而去说空话、假话,一切叙述均源于史料及文学作品,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学术著作与普及类读物之间的“红线”。该著对作品内容意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方面剖析阐释,“与作者一样甚至比作者更好地理解其语言”(施莱尔马赫《阐释学》),体现了研究者颖悟的个体人生感受和独到的艺术捕捉视角。文艺鉴赏是对美的追求,书中对《遣朝华》《望海潮》等诗词的鉴赏文字本身就是美文,描摹少游梦境如梦似幻,揣摩女子心绪入木三分,文雅与朴拙相融通,篇幅虽小但妙在辞彩绚发,亦是阅读享受。此外,作者擅长古典诗词创作,在赏析中糅入自我体验,文字带有浓浓“刘氏风味”,这是纸上得不来的别材别趣。全书每编均附作者诗一首,可称为此书的“彩蛋”,隐然有着向缪钺、叶嘉莹两位先生合作《灵谿词说》致敬的意味。笔者尤为喜欢这一首“香囊暗解最销魂,越艳清歌侍绿尊。直把词心抒入骨,春来拭遍玉梨痕”,语出秦词,工稳清润,末两句道他人未能言,犀通一点,思接千年。
该著是向乡贤致敬所献上的一瓣心香,作者珍视乡贤、宣传地域文化、重视家乡文化产业,极富现代人文情怀与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总而言之,《少游故里话少游》 “干货满满”,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备,是适应广大读者阅读需要和适合古典文学研究者精读深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