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最伟大人情小说的人文关怀
栏目:经典常谈
作者:文博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体察最伟大人情小说的人文关怀

  ——“曹雪芹《红楼梦》与人文精神”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行

  “能够身处红楼故事的世界,我总觉得自己既浅薄又幸福,这是我终生的乐趣所在、追求所在、信仰所在。《红楼梦》是个谜,永远说不完、讨论不尽。中国文学经典的特殊魅力正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说法,代代精彩。”12月14日,“曹雪芹《红楼梦》与人文精神”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王立平谈起读《红楼梦》的体会,意在提醒人们意识到读者与《红楼梦》之间的关系。作为产生于专制、宗法和礼教社会背景下的文学巨著,曹雪芹的《红楼梦》曾以“大旨谈情”的人文精神照亮时代、觉醒被束缚的个体,当下以突飞猛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对人的生活和心灵造成了很大冲击,以曹雪芹《红楼梦》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该如何回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如何继续滋养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无论是为了回答这一根本问题,还是对于曹雪芹文化和《红楼梦》艺术在当代的活化与传播、当下备受关注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都需要通过曹雪芹《红楼梦》的人文精神予以启示和进行指引。12月14日、15日,“曹雪芹《红楼梦》与人文精神”北京曹雪芹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在京举办,全国近百位曹红学者济济一堂,谈红论曹,为北京的漫天飞雪增添了一抹人文暖色。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央文史馆馆员王蒙,王立平,北京曹雪芹学会创会会长胡德平(由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代为发言),红学家张俊、陈熙中、段启明、闫宽分别作主旨发言。

  《周易·贲卦·彖辞》中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方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有了对“Humanism”的主张。中西方就“人文精神”的阐释虽不尽相同,但在对人的个性关怀、对人如何更好地存在的问题上具有同样的关切。王蒙围绕人文精神、人文关怀的核心意旨,关注到了《红楼梦》的几个问题。他说道:“俄罗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文学以‘多余的人’为典型人物形象。《红楼梦》中宝玉原来是一块女娲补天淘汰下来的多余的石头,很多人把这种‘多余’当作自嘲而不太重视,但这却是贾宝玉悲剧的来源。”王蒙认为,宝玉和黛玉的悲剧是天生的、先验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贾宝玉之所以对仕途经济、政治生活反感,是和传统知识分子的悲剧分不开的。王蒙提出, 《红楼梦》中也蕴含着家国忧思带来的悖论:贾政是个不招人喜欢的父亲角色,一方面他常被看作是封建社会的捍卫者,但从另一角度看也有感人之处。如元妃省亲时贾政对元春有一段话,其中一句“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这是他恪守忠君的一大孤独表态,他不知道该“怎么忠君”才好。王蒙还强调了《红楼梦》中“洁”的核心价值。如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再如鸳鸯拒绝落入贾赦之手,捍卫自己的生活,以最激烈的态度表达出来的洁,具有壮烈的牺牲基调,而不是最悲哀的调子。

  《红楼梦》被认为是人文思想的集中体现,经过了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孙伟科说:“《红楼梦》刚产生的时候,因为这部书写得非常奇特,人们就会去关心小说的故事来源究竟是哪里,是写‘谁家事’的。辛亥革命前后,人们说《红楼梦》的作者心中积攒了许多不得志,应该是一个反清复明的仁人志士写的。再后来胡适的‘自传说’占了上风。1954年‘评俞批胡’以后,确定了《红楼梦》的思想主题是反帝反封建。2004年,著名学者冯其庸说,《红楼梦》的思想性质是人文主义的。它包含着对个性的尊崇,对青年男女在人生道路选择上的自由选择、对女性的青春价值和个性创造价值的肯定。人文主义强调个性的价值,强调人存在的各种权利,包括个性的自由选择、婚姻的自主、反对等级制度等。白先勇说,要进行思想启蒙运动,要迎接新的文艺复兴,《红楼梦》是很好的教科书。”孙伟科认为,曹雪芹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把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伟大作家。他在表达人文主义思想的时候,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性格、一个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达到了人文主义的现实关怀。读者对于《红楼梦》主张追求的人生理想、社会理想的认识也是由这些人物的命运而获得启示的。

  “人文关怀是对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规定,要去尊重别人、尊重差异,理解差异之后,才会产生关爱之情,才会包容和感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是良性的。”北京曹雪芹学会秘书长位灵芝认为,人文精神直接指向了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也包括了对人追求更高远的生活意义的一些精神性的指导。《红楼梦》是一部最伟大的人情小说,书中表现的亲情关系、友情关系、爱情关系,都指向了人情,人情小说体现的就是人文精神。今天读《红楼梦》,去体会《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是对于人文关怀、对人情的一种体察。

  学术年会研讨会环节分为三场六大主题展开。一是围绕曹雪芹交游、涉曹文物、《红楼梦》版本等议题进行探讨。与会专家学者对曹雪芹重要文物,如正白旗39号老屋题壁诗、曹雪芹书箱子、《种芹人曹霑画册》进行了全新角度的研究和解读,对于研究曹雪芹的居所、婚姻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全面的角度。二是聚焦红学史、《红楼梦》文本、《红楼梦》与人文主义关系等议题进行探讨。与会专家学者结合《红楼梦》的文本,既有从“大旨谈情”的传统角度展开主旨讨论,也有从某一特定情节、人物性格切入分析,还有将书中神话部分与女性主义、人文精神相结合的独特视角。三是以《红楼梦》多种译本的语言、文本、历史研究为主题进行交流。《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是见证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过程,其中涉及的文本信息、人物、历史事件与珍贵物品,都是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根据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唐均在学术年会上发布的数据,截至目前,《红楼梦》已有164个译本,分布在39种语言中。与会专家对于相关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拓宽曹、红学研究广度,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以《红楼梦》名家评点及续写、仿写作品为分析对象,进行深入探讨和解读。《红楼梦》在清朝、民国以及现当代文坛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尤其在其后四十回作者存在争议的情况下,历代文人对于《红楼梦》的点评和仿写、续写,也成为《红楼梦》文本研究之外另一有趣的研究议题。与会专家对其中重点人物如胡适、张爱玲、茅盾等人的评点、改编作品进行分析,得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结论。五是围绕《红楼梦》的衍生艺术作品以及《红楼梦》的现当代传播进行研讨。《红楼梦》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每一点都可以成为当代文化传播中的焦点对象,也可以与时下流行文化相结合,成为新的文化现象。与会专家从《红楼梦》中的药方、《红楼梦》画册、邮品、特展等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入手,多角度分析《红楼梦》的现当代传播现象。六是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主题展开讨论。随着《红楼梦》成为高中生整本书阅读必读书目,师生对于《红楼梦》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众多中学甚至高校教师都对《红楼梦》教学提出独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从教学课程设计,到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设计,来自不同地区的优秀中学教师分享了一线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