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为学前儿童打开“艺术之门”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
<p> 美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育人”理念下,必须重视对学前儿童的艺术启蒙教育,形成对幼儿美育的科学认识,改善当前幼儿美育环境,丰富幼儿美育内容,创新幼儿美育模式,了解儿童审美需求,制定精准科学的学前儿童美育计划,为学前儿童打开艺术学习的大门。</p>
<p> 要提升学前儿童美育教学效果,塑造学前儿童的审美意识、基本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首先要对当下学前儿童美育现状有一个清晰认知,明确当下学前儿童美育实践存在的问题,方能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引导学前儿童美育朝着系统、科学、高效的方向迈进。</p>
<p> 幼儿天然会被美好事物所吸引、所感动,所以,艺术的种子必须趁早埋下。学前阶段是对儿童实施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很容易为外界具有美感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利用这一点,加紧对学前儿童实施艺术美育,以富有文化内涵、艺术美感的教学内容回应儿童的认知期待,循序渐进塑造儿童的审美意识、审美思维,教会儿童辨别美与丑、高雅与低俗,为之后深化审美教育筑牢根基,是实施美育启蒙的基本目标。但是,目前来看,当下学前儿童美育发展形势并不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缺乏对学前儿童美育的足够重视。学前教育仍以文化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主,忽视美育的育人功能,教师片面地认为儿童审美能力会随着其年龄增长而自然增长,对儿童审美教育还停留在较浅层次,学前儿童不能获得正确的艺术审美引导,其审美意识、审美能力自然也就难以获得提升。其次是幼儿美育环境创建不到位。如教学环境缺乏设计感,同质化严重,大多以明艳色彩、卡通形象为基本元素,缺乏层次与结构设计;美育空间、材料有限,缺少艺术创作实践机会;美育内容不够丰富,教学内容与儿童美育教学大纲相背离;学前儿童美育偏离正轨,畸形化发展。</p>
<p> 幼儿美育应当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认识美—积累美—创造美”的梯式上升过程。但当下学前教育却没有将儿童美育与成人美育区分开,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按照成人美育的标准实施,结果不仅难以起到美育启蒙的效果,反而因为美育教学不符合儿童审美认知能力,导致其丧失对艺术美学的兴趣。</p>
<p> 为儿童打开“艺术大门”,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贪多求全”,无视其兴趣与实际精力,盲目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要依据儿童的审美能力、艺术创造力发展规律及其实际学习状况制定科学的美育启蒙教学方案。总体而言,大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实践创新:</p>
<p><b> 一是把握儿童审美需求,制定合理的美育启蒙计划。</b>许多幼儿园教师对美育启蒙的理解出现偏差,在美育启蒙实践中注重儿童艺术审美的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其情感态度引导,且教学形式过于“严肃化”,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基于此,教师应当先尝试对儿童艺术学习兴趣做一个摸排调研,了解儿童审美需求、艺术学习意愿,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准备好相关艺术实践课程材料,激发学前儿童艺术审美意识。同时,教师要关注儿童在艺术学习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兴趣,引导其提升审美热情,以灵活多样、形式丰富、趣味性强的审美实践活动积累儿童审美经验。</p>
<p><b> 二是丰富审美教育活动形式,提升教师美育启蒙水平。</b>学前儿童对抽象的艺术审美理论接受度较低,其审美经验更多的来源于可触可感、亲身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因此,儿童美育启蒙尤其要注重丰富审美教育活动形式,增强审美教育活动的启发性、趣味性、艺术性,丰富审美教育活动主题与形式,增强审美教育活动对儿童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提升作用。如定期组织儿童参观艺术展览,让他们接触到绘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通过手工艺制作活动,让儿童亲自动手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也要有意识地加强幼师美育教学技能训练,通过提供专业培训、丰富多样的艺术活动、创设艺术角落等方式,保证幼儿美育启蒙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p>
<p><b> 三是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给予儿童分享交流的机会。</b>审美经验不仅来自于教师传授和实践获取,也可以从交流分享中获得。传统的美育启蒙遵循的是教师主导地位,忽视了儿童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开拓,这一教学倾向必须得到纠正。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想象力,有着独特的审美能力。给予儿童表达和分享审美经验的机会,一来可以让儿童获得“被认可”的满足感,二来也是一种巩固课堂所学,交流心得,深化对审美经验认知的必要过程。如提供绘画、雕塑、手工制作等艺术材料,鼓励儿童自由创作;组织戏剧或表演活动,让儿童参与到编剧、表演、舞台设计等环节,以发展儿童的艺术才能,提升审美能力。</p>
<p> (作者系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师;研究课题: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桂中地区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及推进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3C611))</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