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夏天》中民族元素的运用刍议
栏目:视点
作者:姜晓芳 崔隽扬  来源:中国艺术报

  今年夏天,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中出现了两匹黑马——来自内蒙古的安达组合以及来自广西的瓦伊那乐队。他们在火辣与凉爽交织的季节里,献给全国观众两首风格截然不同,却又殊途同归的歌曲。安达组合演出的《孤勇者》和瓦伊那乐队演出的《好久不见》,原唱均为流行歌手陈奕迅,两个乐队都对歌曲进行了合理的改编,在不失原曲内涵的同时,展现了独属于自己民族、地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

  《孤勇者》是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的中文主题曲,该曲的词、曲作者唐恬、钱雷从赞美平凡英雄、无名英雄的角度展开创作,还原出那些无名英雄的伟大形象,原唱陈奕迅也表示希望这首歌能给与生活“对线”的听众们带来更多的勇气。安达组合将此曲改编后搬上舞台,以马头琴、冒顿潮尔、呼麦作为开场,层层推进,渲染气氛,随后融合成一个庞大声部的低沉合唱与交响效果,从中听出牧民之间的诘问与情感的碰撞,在这些不同人声情绪的积压之后,女主唱其其格玛的声音“直入云霄”,厚实又高亢的唱腔将歌曲的情绪拉满。而在最后,男主唱如同战马嘶鸣一般的声音连绵不断,各种乐器声、人声在高潮部分构成了一道壮丽的景象。主唱曾在采访中谈道,她觉得牧民们都是“孤勇者”,祖国北疆不仅有广袤的蓝天白云,也有黄沙弥漫的艰苦环境。春日沙尘漫天,冬日狂风暴雪,面对着苍茫天地、寂寥人烟,牛羊群时不时走丢是常有的事,他们是孤独的,始终需要自己面对、独立承担。但当春天再度来临之际,大地又会奖励这些坚强的人们丰茂的草场和清澈的河流。牧民是对自然崇敬和不屈的孤独勇士。由此可见,这样的改编不仅加入了内蒙古地区人民自己对“孤勇者”的理解,内核也从未脱离开“无名英雄”的主旨。

  如果说陈奕迅的《孤勇者》是在给所有人勇气的力量,那么安达组合的《孤勇者》就是在表现人们心怀勇气的同时,更有继续向前的坚毅。

  《好久不见》作为陈奕迅早期的一首情歌,也是电影《失恋33天》的插曲。原曲创作人想要表达的是期望与情人重逢时可以淡淡说声“好久不见”的意境。原曲情绪不温不火,似只是在喃喃述说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爱情故事。“瓦伊那”的壮语大意为“稻花飘香的田野”,乐队成员们半农半歌,这首歌曲经瓦伊那乐队改编后,将我们带入了广西辽阔的田野之中。歌曲在打击乐简单欢快的节奏中开始,男声的进入顺滑而自然,后半部分以壮语为主,更具民族风格。瓦伊那将这首《好久不见》用“雷鬼”风格展现,在采访中,乐队成员表示在原曲基础上加入了对家乡的情怀,这首歌在此刻或许已然不是一首简单的情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仿佛在外漂泊许久的游子回到家乡,在稻花飘香的田野上,不只是对曾经想见的恋人说出“好久不见”,更是对亲人、朋友说出的“好久不见”,所以在歌曲中多次出现“今天你会不会出现,在那山那水那田”。

  如果说陈奕迅的《好久不见》是说一座城市因为一个人有了记忆,那么瓦伊那的《好久不见》就是再次呼唤那不可复归的“那山那水那田”。

  在《乐队的夏天》这档节目中,这两支乐队、这两首歌曲引起笔者的关注,原因是它们都在基于内核实现自我突破。蒙古族和壮族,一个地处北方,一个远在南方,一个在辽阔草原中放声高歌,一个在乡间田野中辗转缠绵。安达组合在新创编中体现的是辽阔和坚毅,瓦伊那乐队在新创编中展现的是乡愁和思念,但他们都心有灵犀的选择了最能代表自己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方式来创编歌曲,也各自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核。两种文化本就存在差异,基于各自民族文化风格改编之后的歌曲,有文化差异的同时,又不约而同的“殊途同归”。

  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现代流行音乐在不断冲击着中国本土的传统音乐。近些年来,为了使中国传统音乐重新获得辉煌,更使国人拥有更强的文化自信,许多原创音乐人开始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现代流行歌曲之中。例如葛东琪创作的《囍》中,就增添了抓耳的唢呐之声;又如李玉刚翻唱的《赤伶》中,运用到了极为专业的戏腔……此类创作手法数不胜数。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些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流行文化碰撞出的歌曲,在年轻人中颇受欢迎、深受喜爱。安达组合将蒙古族长调、呼麦融入歌曲,瓦伊那乐队将壮语与歌曲巧妙结合,一方面促进了观众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在诉说不同民族的处世观念。

  两首民族风格作品从《乐队的夏天》脱颖而出,我们可以看到少数民族音乐想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与加入的迫切。民族音乐以及传统音乐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保护和传承,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创作中融入现代流行元素,扩大受众群体,在不失自我内核的同时绽放绚丽之花。在流行音乐中融入民族风格,不仅是将民族音乐的精华以符合大众口味的形式保留下来,更是让民族音乐与时俱进,并大胆做出新的尝试,使得传统音乐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而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或许在前进的路途中有许多艰难险阻,但安达组合和瓦伊那乐队都在坚守本心、努力创作,已然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姜晓芳系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崔隽扬系内蒙古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