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胜景在高秋
——评李一平诗作
栏目:视点
作者:王立群  来源:中国艺术报

  老友李一平的诗集要结集了,几年的心血结晶有了一个宣示于世的机会,颇为他感到高兴。平心而论,一平的作品,体裁多样,视野广阔,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有对祖国壮丽山河的讴歌,有对多样生活的体味,有对诗词文化的涵泳,有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读了颇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所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之感,从而得到身心的放松和享受,也能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和思考。

  大致翻阅了他的作品集,首先一个突出感觉是他的作品几乎囊括了传统的古典韵文体裁种类,诗、词、曲、赋和楹联等,都有所尝试。近体诗则五、七言绝句,五、七言律诗,还有排律;古风乐府则四、五、七言皆有所作,还有仿李太白《将进酒》和李易安《残花》的拟体诗等;可以说诸体赅备。

  他的近体诗,格律严谨,对仗工稳,巧思奇构,时见匠心。比如:

  大浪淘沙起昊苍,春江月夜诉衷肠。蕉窗夜雨华胥引,双鹤听泉秋水长。鸥鹭忘机翩白雪,渔歌欸乃泛沧浪。空山鸟语无尘虑,细雨松涛西麓堂。(七律·奉和杨德来诗友《古琴遗韵》)全诗用“大浪淘沙、春江月夜、蕉窗夜雨、华胥引、双鹤听泉、秋水、鸥鹭忘机、白雪、欸乃、泛沧浪、空山鸟语、无尘、细雨松涛、西麓棠”等十四个古琴曲名写成了一首意境悠远情趣盎然的七律。有景有情,有动有静,有画面有乐声,浑然天成。诗的第一句首先描绘出一个雄浑苍茫的画面,滚滚大河从天际奔涌而来,气势磅礴。第二句则写人物的活动,一对恋人在月夜江边倾诉着彼此的思念和情愫。淅淅沥沥的夜雨敲打着窗外的芭蕉,使人夜不能寐,连个好梦儿也做不成。何时才能像缱绻情深的双鹤一样在一起共度春秋呢?鸥鹭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坐在小船上听着渔歌随着欸乃的橹声驶向远方。在澄净的山间听着鸟语,在周围松涛阵阵的厅堂上奏响琴曲,那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情景。

  词则小令、中调、长调,也都有作品。散曲作品虽只有几首,但也有小令和带过曲两种。

  小令短小,字数一般在58字以下。最短的是《十六字令》,全篇只有16个字。有人说,小令起于酒令,有一定道理。因此小令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现情感,往往采用象征比兴手法,情景交融,以景蕴情,景语即是情语。给人以想象空间,意味无穷。遣词造句要求精练,如明王伯良在《曲律》中所说,“下字为句中之眼”“要极新,又要极熟,要极奇,又要极稳”。最佳境界是一字点活,而境界全出。一平深谙此理,即便“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从他的小令可以看出,他在这方面是下了功夫的。例如:

  池塘已是满荷香。花稀多子房。小船来往采莲忙。可知秋意凉?

  人道是,胜春光。如何两鬓霜?无情西望复斜阳。酸甜品海棠。

  (阮郎归·秋意)

  头三句以池塘已是莲花稀落,而莲子成长,寓意夏去秋到。上阕以问句作结,问人们是否知道秋天已经到了?这句以季节变换隐喻岁月流逝,人们在忙碌中是否意识到“老之将至”?下阕起首一句隐括唐刘禹锡《秋词》诗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第二句以反诘句出之,意思是说人无奈已经老去,老年还是不如年轻好。第三句“西望复斜阳”,以自然景观喻示人生总是有限,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这句前冠以“无情”二字,是说岁月无情,自然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结句又是一转,既然如此,那还是好好享受此生吧。

  中调词举一首《破阵子》为例,略加分析:

  路口华灯初上,东门夜市豗喧。盘菜随心清淡味,啤酒持瓶豪饮欢。此情可对天。

  尘世岂无坎坷,人生难得消闲。哪管生前身后事,且把壶觞趁管弦。可怜两鬓斑。

  (破阵子·忆老友)

  这首词是写与老友常到河南大学东门夜市上开怀畅饮,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接着两句是说并不在意菜肴的丰俭,关键是好友对饮要尽兴而欢。上阕末句字面是说朋友之间要真诚相待,为人处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下阕转到对人生的思考,一辈子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学会享受生活,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活得自在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最后一句是感叹,现在年纪大了,恐怕不能再那么豪饮了,一句叹惋,摇曳生姿,意味无穷。全词十句,其中八句是对偶,余下两句或挽结,或拓开一层,给人想象思考的空间。

  字数最多的《莺啼序》词调也作了两首,一首是写八朝古都开封的,一首是写介休绵山的。前一首从开封的建城历史写起,到开封的名人轶事,到汴梁八景,到豫菜小吃,到现在的宜居环境、繁华秀丽,把作者的家乡夸了个够。让人读了不免逗起一游开封的渴望。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别,现代已经很少人写整出的杂剧了,散曲还不断有人写,如赵朴初的《某公三哭》 。散曲分小令和套数两种,散曲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加衬字,从一字到十数字不等,因此句子更加长短不齐,灵活多样。语言则接近口语,清新明快,自然朴实。与诗词总体追求雅致不同,散曲则更加通俗。举一首带过曲为例:

  欲停车,城三绕。为观好景,不怕多劳。垛口齐,斜阳照。满目琳琅皆商号。正饥肠辘辘难熬。风光在眼,人生称意,其乐陶陶。

  (喜春来带过普天乐·游忻州古城逛小吃街)

  “正饥肠辘辘难熬”,小吃街小吃众多,为什么不吃呢?原来是为了赶路去看前面的风景。全是大白话,读起来一溜儿顺畅。

  几首赋也写得中规中矩,铺陈有序,词采繁丽。试引《晋祠赋》一段:

  晋祠之美,山美水美建筑美;游园之乐,你乐我乐游人乐。巍巍青山,四季如画屏;潺潺晋水,一年俱清莹。春日杂花满山,径幽而香远;夏来树木蓊郁,天蓝而水绿。圣母殿侧,周柏两棵,一立一卧,如蛟龙出海;庭院之中,唐槐数株,三人三围,似苍翠华盖。干曲肖老妪负孙,枝挺如盘古擎天。

  先总写晋祠之美:山美、水美、建筑美,接着写了晋祠周围的山四季色彩变换如“画屏”之美;晋水潺潺,有清莹之美;春日是“径幽香远”,夏天则“天蓝水绿”,以春、夏之美作为四季之美的代表。以下两联则如电影的特写镜头,重点描写晋祠中的两种古树:周柏和唐槐,连用四个比喻形象地描摹出这两种古树的特点。

  二是严格遵守格律。一平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字学,对平仄、韵部、对仗等自是了解透彻,驾轻就熟,加上写作态度认真,常常为一句甚至一字是否准确生动、是否合乎平仄韵律而反复斟酌,颇具“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精益求精推敲苦吟精神。

  三是内容丰赡,围绕一个主题的组诗,有写唐宋诗词大家的《蝶恋花》词五十首,要言不烦地点出每位大家的特色及其代表作品。试看一首:

  造语清奇开意境。故国之思,此恨争平定?汉阙秦宫衰草冷。梧桐细雨催人醒。

  断雁西风连峻岭。一片春愁,谁解心酸耿?词曲长城花竹影。樱桃进士称名盛。

  (蝶恋花·诗词群英谱·蒋捷)

  首句点出蒋捷词的特点,第二句指出蒋捷词多抒发故国之思,亡国之恸。后两句以景语隐喻其词风格以悲凉清隽、萧寥疏爽为主。“断雁西风”“一片春愁”都是其代表词作中的词语,这两句写出了蒋捷家国难复的满腔悲愤。最后两句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作结。

  也有写开封菊花名品的绝句四十八首,绘出每品菊花的清丽之姿。举一首为例:

  玲珑洁白水晶球,玉女粉妆乜醉眸。欲赏芳华好颜色,原来胜景在高秋。(七绝·菊花名品谱三十·水晶球)

  以人喻花,“玉女粉妆乜醉眸”,“醉”也不是“玉女”醉,而是花如美女引人沉醉。“乜”字绘出了玉女娇羞的动态,十分感人。

  有每游历一地记胜的诗词,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描写议论,有一时的乘兴之作,也有对人生哲理的冷静深入思考。他的人安静沉稳,他的诗却是积极向上、热情洋溢的,少有暮气和颓唐。我读了他的诗,常常颇有感动,会随着他的诗,时而看到的是景色宜人,时而感到的是真情动人。又或是往事回首,情思绵远,又或是晚年心绪,人生寻味。总之读后会有所触动,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同时会有一种意境美语言美的愉悦,不会觉得味同嚼蜡,难以卒读。相信读者诸君读后会有自己的评判。

  四是文字要有时代性,仿古而不泥古。今世写作格律诗词,要有时代特色,有生活气息,要有所创新,有所前进,不能食古不化,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那样旧的文学体裁就会僵化而失去生命力了。人们常说,“笔墨当随时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是齐白石对他的弟子许麟庐说的,他还说画画要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仅国画应如此,我想继承传统文学亦应如此。

  “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读者看一平诗作,也会有自己不一样的解读。

  (作者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