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绽放》中的演唱艺术特点探究
作者:李倩  来源:中国艺术报
<div class=TRS_Editor><style type="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
<div class="TRS_Editor">
<p><strong>  《绽放》的主创团队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演员在剧中精彩的演唱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让剧目充满鲜明闪亮的民族气质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strong></p>
<p>  音乐剧《绽放》以张桂梅为原型,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表现形式,讲述了她从一个普通支教女青年到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奉献在贫困山区教育第一线的感人故事。该剧的创作风格独特,将云南民族音乐歌舞与现代音乐剧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强烈的青春艺术气息与心灵震撼。</p>
<p>  从音乐剧《绽放》的发声技术特点分析,该剧唱段整体上运用的是多共鸣下的混声技术,剧中唱段通过将多种共鸣混合和灵活切换运用,声音产生出了均匀、明亮、通畅的整体效果以及抒情、甜美、悲伤、怒吼、呐喊等不同性格的音色特质,大幅提升了该剧的视听效果和戏剧张力。剧中的张桂梅一生是坎坷的,更是伟大而不凡的。如何通过声音来刻画张桂梅的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是演唱中的首要关键。例如剧中开场的唱段《那时》,这是张桂梅的“自叙”,回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经历,悲情中带有激动,声音也从绵延不断转化成铿锵有力。</p>
<p>  另外,音乐剧《绽放》故事的发生地在云南,剧中的曲调也采用了当地的民族元素。民族特色元素的加入、动人的旋律与真挚的方言塑造了剧中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的性格底色,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例如张桂梅老师翻山越岭到山村家访,正遇山村女娃被迫出嫁的那场《婚礼》,阿爸、新娘、村民、三位女学生、张桂梅等众多人物的一个庞大唱段。该唱段包含了原生态山歌、云南民歌、流行甚至说唱等众多音乐元素,集传统与现代于一身,演唱形式包含合唱、群唱、重唱、对唱等众多形式,这样一个多角色、多元素、多形式的大型唱段,在唱腔设计上是非常细致的,依次使用了山歌、民族唱腔、流行及说唱。该唱段包含了几组关系:阿爸与新娘,张桂梅与女学生,村民与家长;不同的身份与人物关系,运用不同的共鸣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p>
<p>  从音乐剧《绽放》的咬字规律特点上分析,该剧以独特的中文咬字特点和剧目深刻的思想内涵,为观众呈现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音乐剧的演唱过程中,咬字是交代剧情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中文语言的发音特点不同于英文,多以口腔前部为主,舌面与上颚的距离较近,发音位置较高,因此形成了靠前的咬字特点。在剧中唱段的演唱过程中,为了使声音清晰、准确且圆润,演唱时整体咬字要遵循字头要唱得短、清、准,字腹要唱得圆、明、长,字尾要咬得正的原则,这样可以使吐字清晰且声音明亮圆润,为更好地交代剧情推动戏剧发展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演唱时要格外注意歌词中的逻辑重音,这是音乐剧演唱向观众传递信息的重要环节,演员们在演唱时通过突出和强调歌词的逻辑重音而把剧中的重要信息传递出去,使得故事得以推动。例如剧中陈主任向张桂梅老师解释建立免费女子高中重重困难的唱段《您听我说》,每每都能获得观众的笑声和掌声,除了该唱段的旋律和节奏本身充满了“费加罗婚礼”式的喜感外,演员的咬字处理也是为唱段加分的关键。演唱者通过咬字位置的前、后、高、低调整,以及逻辑重音的变化及夸张处理,把一个焦头烂额、“碎碎念”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另有剧中老陈在发现自己误会了张桂梅老师,错把桂梅老师当成骗子后,自己羞愧难当演唱的《小丑》唱段,更是深入人心。该唱段极具古典歌剧的咏叹调气质,而在演唱上,老陈的扮演者——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岩松却通过“像台词”般地演(说)唱,让整个唱段灵活多变且富有丰富的戏剧张力和喜剧色彩。例如唱词中的“对不起,张老师”“对不起,张老师”“我真想抽我自己两个大耳刮子”,演员通过咬字位置的前后对比、口腔空间的大小调整,唱腔的自如转换,唇齿舌的灵活运用,丰富多变的音色加之精心设计的咬字处理,侯岩松把老陈的内心刻画得细致入微,让老陈这个热心肠且大大咧咧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p>
<p>  在情感表达上,剧情主要表现剧中女主角张桂梅在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她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同时,该剧并没有过分渲染张桂梅的悲情色彩,而是通过展现她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让观众感到她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坚定信念。该剧在音乐、舞蹈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通过采用云南民族音乐歌舞与现代音乐剧的表现手法,将不同风格的音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剧中的其他歌曲《千锤百炼为今天》《自信水击三千里》等旋律优美、扣人心弦,让观众沉浸其中。同名主题曲《绽放》也利用了多层次多元化的戏剧表达,展现了洋为中用的戏剧形式与当代中国戏剧审美的有机融合。旋律以抒情为主,通过音乐和歌词的配合,展现了张桂梅校长的人生历程和心路历程,表达了张桂梅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对学生们的深沉关爱。剧中大部分的唱段旋律优美、歌词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总而言之,《绽放》的主创团队具有较高艺术水准,演员在剧中精彩的演唱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同时,也让剧目充满鲜明闪亮的民族气质和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p>
<p>  (作者系北京舞蹈学院讲师,本文系2023年度北京舞蹈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中文音乐剧演唱艺术特点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623066/019)</p>
</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