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关
栏目:旅途
作者:王剑冰  来源:中国艺术报

1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古戏台,两个紧紧并排在一起,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同高同大,不离不弃,一起走过数百年的岁月。

  它们是两个雕塑,两个标本吗?不,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走马灯似的晃动着,一声声道白与声腔,分明还在戏台的上空飘荡。

  台下那么多百姓,他们聚精会神,目不转睛,跟着台上的人物同欢笑,共悲伤。激动处,或发一声喊,或落一串泪。那喊穿越了重重大山,那泪就那么挂着,来不及擦,顾不上抹。

  就此,我似乎看到了上下合一的和谐场面,感受到长盛不衰的民间风情。

  当然,第一次站在这里的人,都会有一个疑惑,如何两个戏台跟鸳鸯似的相依相伴,难道一台不够,还要一台?以前有对台戏的说法,难道常常以实景再现?那样,老百姓是看戏呢,还是看争抢?

  后来弄明白,处于商洛山阳之地的漫川关,昔为秦楚之畛域,今是鄂陕之边界。在这里,南北文化相互交融,也相互包容。北边的戏楼对着关帝庙,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开戏唱秦腔,人们就称它“秦腔楼”。南侧的戏楼对着马王庙,每年二月二、五月五演汉剧,所以又叫“汉阳楼”。遇到年节,今天你唱秦腔,明天他唱汉剧。或是上午你唱漫川调,下午他唱楚河弦。也有等不及的,那就两台大戏一齐来,反正老百姓喜欢的是热闹。

  老辈人说,那可真是“朝秦暮楚”,“南腔北调”。这边的嗓音穿云带雨:“你一声不响下凡来,我哪里知道绿水青山带笑颜。”那边的腔调滴露生烟:“俺想你想到海枯石烂不变心,望穿秋水眼不干……”

  无论什么调什么腔,小孩子都在台下又跑又跳地欢喜,大人们也都相携而来,看懂看不懂,都是挤得头挨头肩靠肩。时间长了,两个戏台子不演戏,他们还不习惯呢。

2

  金钱河在不远处静静地流着,那里有水码头。水码头接纳来自南方的船帮客商,想象不到,秦头楚尾的漫川关,曾经百船联樯,千篙并奏,上货卸货,喧闹繁忙,颇负“小汉口”之名。那货物有铁、钒、水晶石、磷、石灰石、煤。还有柑橘、茶叶、油桐、棕榈及木耳、蘑菇。水路通着湖北的上津古镇,过夹河关入汉江,可直达武汉。还有繁闹的旱码头,接纳来自北方的骡帮商贾。

  水旱码头由来已久,早在秦代,苻菁就在漫川关通关市,招远商,到了明清时期,古街上已是十户九商。秦楚茶馆、望江客栈、川陕鄂酒家等商号会馆不计其数,“泉盛源”“樊盛恒”“洪顺泰”等老字号旗幡招展。

  现在看这漫川关,建筑特色非南即北,南方细致讲究,北方粗犷朴实。多是青砖老墙,雕梁画栋,楼台相连。白色的封火墙,有致地化出一片亮眼奇观。穿过一道道老街,就如穿过一曲别具风情的梅花三弄。

  漫川关是骡帮和船帮的交易中心。船帮建有武昌会馆、湖广会馆;盐帮、西马帮、北马帮、关中帮建有北会馆、骡帮会馆。镇上的老鲁说,每年三月三为骡帮交流会,要在鸳鸯戏楼唱大戏;五月端午是船帮交流会,也会在戏台上唱大戏,在河上赛龙船。凡遇节日,漫川关从来都是热闹得很,有灯会、火狮、锣鼓、旱船,那个时候,使船的、走马的都要赶来凑这热闹。

  老鲁高个子、宽肩膀,黑脸膛,显得十分豪爽。他说,这里深受秦楚文化的影响,既含北方之犷悍,又兼南方之灵秀。人情淳厚,民风简朴,重礼仪,讲义气。这帮那会的,相熟不相熟的,要有什么疙瘩,都会在这漫川关解决。解决绝不是拼杀火并,而是在帮会头人的操持下,摆一桌席,喝一场“摔碗酒”,之后便各自大笑着上路,再见面就成了兄弟。

  漫川关除了金钱河,还有靳家河和万福河,可谓水域宽衍。而四围都是险峻的高山,南有郧岭,东靠太平,西有猛柱,北有天竺。山山连绵,构成这险要的一片天地。也就成了鄂陕咽喉,山水要道。就在这里,秦楚争霸、宋金元会战,加上李自成和太平天国,加上后来的“大刀会”“红枪会”,可谓金戈铁马、硝烟弥漫。

  多少年来,古道在山间盘绕,流水在山下回环。古道是接连不断的骡马铃声,水上是高亢沉郁的船工号子。人们从远方赶来这漫川关,绝对要到这双戏台前,看两场舒筋活络的大戏,在老街上吆五喝六,喝一通畅快的老酒。高兴够,潇洒完,然后离去,重新踏上过关中、走西口的万里征程。那征程就有了念想,想着何时回返,还在这里看一看,吼一吼。那样,可真的是痛快地享受了一场人生。

3

  随便走进一个个大门小户,都能感受到那种山川般的热情。在一个门口刚探头,未见人,先闻声:进来坐,喝茶呦。

  说话的老人盘腿坐在一张木床上,她的床很大,像一片田野。能够想象,她从小就常坐在田野间,坐在鲜花绿浪中。老人姓蔡,银丝满头,声高气朗。蔡奶奶喜欢人们到她家里来,来了就和人唠嗑。她身边的媳妇说,来找她的人很多,她也就惯了,没人来反而寂寞。

  跟她唠起来。实际上你不说,她也会冲着你说这道那。蔡奶奶耳朵有点背,媳妇总是对着耳朵告诉她,而她说出来的话,却很清楚。

  蔡奶奶说你们不知道吧,还是玄宗时,朝廷从江南挑了一百多个宫女,结果赶上安禄山造反,一切都乱了套。那些宫女就留在了上津和漫川关一带。你就想吧,多少年后,这一带该有多少好男女。再多少年后呢?再多少年后,就让我们看到了蔡奶奶。是呀,我说怎么感觉蔡奶奶不一般,年轻时是个美女呢。媳妇把这话说给蔡奶奶,蔡奶奶就搬着盘起的腿,张着没牙的嘴笑得前仰后合。

  蔡奶奶说她家离戏台不远,小时候有事没事都会跑到那里去玩,她看过南来北往各种戏班的戏,还跑去后台看过人家卸装。那时就想,卸了装的人怎么跟商洛人一样呀!大家喜欢听蔡奶奶说话。媳妇说蔡奶奶的父亲曾经当过船工,你可以问问她。

  蔡奶奶说,她从小跟着母亲去水码头卖红芋,有时候就会遇到使船来的父亲,父亲给她带来一条红绳或一只发卡,她就欢喜得到处显摆。父亲后来手受伤就上岸了,改做骡马生意。蔡奶奶说,早先漫川关往北有两条骡马道,父亲曾经带着她过碥头溪、越鹘岭,经高坝店去过县城。这个蔡奶奶,还真有些见识。

  问起她的孩子。回答说孩子都好,连孙子都出息了,种着好几棚大田,瓜瓜果果吃不完,还让城里人尝稀罕。

  媳妇说蔡奶奶早年还会剪纸,剪喜上“梅”梢,鲤鱼跳龙门,百事如意;会用玉米叶子编篮筐。媳妇说镇子来的人多了,都喜欢买些当地手工和土特产,有人就来向她学习,然后回去做了卖。

  媳妇说文化馆还来找她问过民间谚语。大家就让老人家再说说,蔡奶奶张口就来。她说,“惜衣有衣,惜食有食。”她说,“明不尽的是理,走不完的是路。”她说,“河有两岸,事有两面。”听了让人慨叹不已,都夸老人家不简单。再问:您老可会唱漫川大调?媳妇对着耳朵大声说给她。她张口就是一句:闲来窗后听周易,忙时船头看漫川……

  虽然气息从缺牙的缝隙跑出不少,但是悠扬婉转的韵味还在。大家听了,更是开心地伸着大拇指夸赞。

  问她老人家今年高寿,媳妇说八十九了,比我大三十一。这一句蔡奶奶听见了,说,八十八,离八十九还差俩月呢。大家又笑了。走时看到她门上的对联:寿长寿高寿比山,福广福盛福如海。

4

  离开漫川关,走上来时的路,那路在群山峻岭间盘绕,不知是不是当年的骡马古道,也许骡马古道比这更绕,它一直没入了白云之中。偶尔看到的那条水,早没有了大大小小的船只。有了高速公路,有了铁路,并且还有了高铁,水旱码头也已成了古董。倒是山腰间那些梯田,还像以前一样,生长着绿油油的庄稼以及丹参、杜仲、远志和山茶。

  青龙山、卧虎山、落凤山、如意山深深浅浅,层层叠叠,云气蒸腾,蒸腾出无尽的青山绿水。人们在其中,还在劳作,那是祖辈的形象。刚才从漫川关出来时,看到老百姓在路边,摆卖的都是自家的收获。那带有露珠的农家美味,让多少人流连忘返。他们的身后,是广阔的田野,永远带有希望的田野。

  我感到了这片土地的丰厚与神秘,蘑菇、核桃、葡萄、大枣,都带有一种纯粹的野性,这种野性制作出琼瑶,酿造成美酒。一个个小作坊,大厂房,无不告诉我们,旧的漫川关成了景点,新的漫川关仍旧是景点。你看那些不断涌到这里的人们,这里走那里看,吃着小吃,装着土特产,赶上时候,还可以看两场不同风味的大戏。

  日月更迭,世事变迁,不变的是商洛永久的气质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