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精神”丛书 朱志荣 主编
朱志荣 毛宣国 陶水平 杨明刚 李祥林 张同标 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22年12月出版
4月2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安徽教育出版社主办,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协办的“中华美学精神”丛书发布会暨中国古代美学的当代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举行。该丛书作者朱志荣、毛宣国、陶水平、杨明刚、李祥林、张同标,以及薛富兴、古风、朱存明、施旭升、谢金良、余开亮、邹其昌、崔树强、王宏超、李新、李昌舒、王宏超、兰芳、王怀义、王耘、黄立、简圣宇等来自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三十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朱志荣主编,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包括《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法论》《中华美学的意象理论》《中华美学的感兴精神》《中华多民族美学研究》《中华书画的诗性精神》《中华美学的现代转型》六册著作,以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多民族文化融合与现代转型的视野,既有对中国古代美学、哲学、艺术学重要观念、概念、范畴和命题的研究,也有对中华美学精神的嬗变轨迹、民族融合、现代转型和影响价值的探讨,通过回溯中华传统美学精神渊源,彰显出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理论与实践的独特面貌,为构建当代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提供支持。
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主任王嘉军主持,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曹友谊与会并致辞。曹友谊讲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美学精神”丛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历经多年努力出版面世的,将这项成果贡献于学界。安徽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何客介绍丛书出版相关情况,指出“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的出版是出版界与美学界共同培育浇灌出的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成纪代表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学术委员会对本套丛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他强调,“中华美学精神”丛书是朱志荣近五年研究的重大成果,既是对时代的回应,也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六卷本的“中华美学精神”丛书的出版与朱志荣2006年出版的九卷本的“中国门类美学史”、2012年出版的八卷本“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分别代表美学研究的三个重要研究方向,也体现了他对“美是意象”这一核心问题的关注。此外刘成纪还提到,丛书式的研究和组织方式还应发挥“老带新”的作用,通过一个项目,带起一支队伍,培养青年学者,为美学研究提供新生力量。
与会学者肯定了“中华美学精神”丛书对中华美学精神的深入探寻,认为该丛书将中华美学置于丰富的中华文化大背景中,理论与实践并进,历史语境与当代语境相结合,着力于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理论溯源,对于我国当代的美学学科建设、审美教育和艺术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就“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中华美学的意象体系建构”两大主题进行了富有创见的探讨,分别从传统美学理论与范畴、美学制度与方法、美学现代转型与当代价值、各门类艺术实践等方面展开讨论,提出建构以“意象”理论为中心的美学体系。
朱志荣表示,当前学界对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带有一定的成见,相信中国古代美学研究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不断开拓创新,可以改变美学的整个格局,让国际学界看到我们的进步。目前有不少文章讨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应该怎么做,这当然需要反思,但关键是要尝试,要做起来,通过对中国古代美学思想资源进行整合,建构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