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擘》 阮德胜 著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22年3月出版
战争与军事是讨论人类社会时绕不开的话题,而对上述两者的书写便形成了战争文学,抑或军事文学。若在现当代语境下,将指涉的内涵、外延再进行放大,则军旅文学的称谓更为妥帖。历时层面来看,二十四史中不乏对中华民族各个时期著名战争场面的精彩描绘;共时角度而言,各类文学体裁中关涉军事场面的刻画往往最能彰显叙事张力。长篇小说在表现战争与军事主题上具有天然的文体优势,庞大体量为人物、情节及环境的铺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专就新世纪以来不到三十年的时间而言,便涌现了徐贵祥《历史的天空》、徐怀中《牵风记》、彭荆风《太阳升起》等一批颇为优秀的军旅题材长篇小说。生长于安徽池州的阮德胜,弱冠之年即光荣入伍,在军营里千锤百炼二十余载,在完成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之余,须臾不忘以文字记录、表现如火般炙热的军旅生活。不惑之年转业后,阮德胜选择了更能发挥才情的创作单位。过往的军旅生涯成为阮德胜弥足珍贵的情结,是人生最美好的记忆,也成为激发其文思的不竭泉源。构思恒久,悉心结撰的长篇军旅小说《东风擘》是阮德胜退伍十年后的精品佳作,展卷细读,感喟于小说文本在主题呈现、艺术表达及意蕴升华上的用心深情。正是阮德胜的这份经历、才识及心境,共同成就了《东风擘》这部注定将进入新中国军旅文学史的力作。
底色之真:精心绘制军营日常图景
《东风擘》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十五章的篇幅里细致刻画了华强军、向爱莲、厉东方、高明亮等一批青年官兵肩负“打造世界一流战略军种、加快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的新使命,在各自战斗岗位上关乎感性与理智、命运与责任、国家与家庭的思索及践履。这些火箭军中的典范军人既不乏“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砺剑雄风,又具有“随时能战、准时发射、有效毁伤”的铮铮铁骨,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铸造出了中华民族最有力的屏障。
细读整部小说,可看到作者精心绘制的火箭军军营日常生活图景。无论是盛夏骄阳火辣辣地烤着大地,还是寒冬里阵阵吹来的凛冽北风,出操列队是军营里日日需要进行的功课。在高低起伏的山峦,在奔腾不息的河流,在一望无垠的荒原,动辄数公里的负重越野长跑是对战士不屈意志力的磨砺。从晨光熹微到日暮将至,从中秋月圆之夜到除夕爆竹声声,站岗放哨是对战士基本功的训练,而最难熬的还是在那漫漫长夜里与无边孤独的抗争。皖西南的黄梅戏,赣南的采茶戏,关中的秦腔一声吼,姑苏里咿咿呀呀的昆曲,在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之余,战士们围坐在一起集会拉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唱起了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里的戏曲歌谣,割不断的乡情与浓厚战友情交织。除了上述着意刻画的场景之外,还有文艺演出、送老迎新、战友聚会等,在作者的笔下,军营的日常生活仿若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展卷、掩卷之间,充满吸引力的军营生活如在目前。
小说里精心绘制的军营日常图景颇具写实力度。作者在军队里服役二十余载,对战略导弹部队的各个方面都颇为熟稔,诸如全域拉动、联合演习、戈壁发射、地下坑道封闭训练,以及现代化后勤装备保障编组等专业军事知识,在作者笔下都做到了尽可能地还原。阮德胜自述《东风擘》是一部通过描写新时代火箭军经纬与特质并志在“呈现火箭军践行中国‘强军梦’的扬威之作”。在此思想高度之上,作者发力尤深,从构思准备到修改成稿,历时四年终成佳作。作者的用心用情,促使这部军旅小说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叙事文学的新空间,同时也成为重塑军事小说的新力量。
笃艺之诚:还原军人形象生动细节
阅读优秀的长篇小说就像游览一方园林,在亭台楼阁、山石溪水、奇花异草中既能观看到错综复杂的外在世界的缩影,又可以在疲惫彷徨之余找寻到心灵休憩的自在港湾。《东风擘》便具有上述描画的魔力,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仿若自己即是一名火箭军战士,在军营里努力进行着日常的操练与成长。而小说中出现的那些人物,如华强军、向爱莲、厉东方、高明亮、盛国富、贺民义等,就像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一般亲切可爱。
《东风擘》里非常善于运用凝练传神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第十四章引语“昨天你们是大学生火箭军,携笔从戎、知识强军,为导弹部队建设贡献了美好的青春和力量;明天你们将是当过火箭军的大学生,你们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你们青春里有了火箭军的风采,你们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战士,那你们在未来的学业中一定也是‘能打仗、打胜仗’的学子”。东方基地司令员在高铁站送行时的寥寥数语,便从侧面生动塑造了以高明亮为代表的大学生士兵群体以知识报国强军的光辉形象。再如第二章引语“当兵的走路就是不一样/沿直线,拐四方/三人成列,两人成行/巍峨的昆仑走泥丸/寂寞的边防走荣光/当兵的走路把歌唱/再难走的征途也一路春光……”在长短交错的朗朗上口的韵语之中,聚焦士兵铿锵有力的步伐,以及发掘这一独特动作意象的深意。
卓异的长篇小说,往往能够塑造出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东风擘》也不例外,在三十余万字的篇幅里,一个个性情不同的军人跃然纸上。核一旅一营营长华强军作为火箭军涌现出的一线带兵人,日常军事训练中常以“这要是打仗呢?”自问实战情境处置方略;常规三旅女子发射营营长向爱莲立志“我们是看的,更是来战的”,不愧是军营中英姿飒爽的巾帼指战员;基地司令员戴雷“肚子里能发射导弹”;核一旅一营二连代理排长厉东方认真钻研各类导弹知识;大学生士兵高明亮将高科技运用到训练之中;等等。小说着力刻画了火箭军之中从基层官兵到兵种司令等不同层级中各具特质的军人形象,皆别有风貌,读来栩栩如生。在描摹当代军人群像外,不忘展开对个性的细心雕刻,追求人物塑造上自相与共相的互动统一,凸显人性之美,是构成这部优秀长篇军旅小说不可或缺的要素。
眷注之心:新世纪军旅小说的突破
军旅小说,顾名思义在题材上应紧密围绕军人、军队及军事生活。题材的独特性有利有弊,利在与其它题材相比,军旅小说刻绘的对象更为陌生,以其神秘感赋予故事更多的吸引力;弊在塑造人物时往往囿限于各种约束而日益趋同,缺乏能够直击人心的个性特征。长期从事军旅题材创作的阮德胜自然也注意到了上述利弊两端,以眷注之心不断省思,努力突破军旅小说长期以来存在的创作瓶颈,以孜孜矻矻的尝试,为新世纪里该题材的发展贡献心力。
相较于那些过往震撼战争场面的描写,和平年代里的军旅小说更难着笔。关乎战争年代的军旅小说涉及的层面更为丰富,也更能激发读者的深度共情;而和平年代里人们对军事的体悟稍显迟钝,如何吸引读者的目光,应成为小说创作者思虑的关键问题。《东风擘》的有效尝试可大略分成三个方面:其一,以高密度的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跌宕起伏发展,如首章东方基地司令员戴雷少将与副司令向天鼎中将针尖麦芒式的对话,生动还原了火箭军高级将领的朴质豪爽;其二,适时对环境的白描仿若小说文思的神来之笔,如第五章“蛐蛐在角落里按着自己的心情,歌唱着秋天的清凉”及“远处的蛙声,借助稻桩弹拨着岁月的丰满”,以诗意化的语言描写基地周遭的自然环境,密切呼应并彰显小说主旨;其三,不时穿插冲突强化小说叙事张力,“红军”“蓝军”的练兵设置高度模拟实战情形,引人入胜,将情节发展逐步推向高潮。要之,用心写就的《东风擘》,在内容书写及艺术表现上都推动了长篇军旅小说的发展。
曾经遨游在军营里二十余载的阮德胜,以参与者的身份见证了具有光荣历史传统的火箭军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波澜壮阔。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专属军营记忆与才情识力兼具的阮德胜在将来定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军旅题材作品,以推动军旅文学的长期发展,作为读者的我们期待着那份升华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