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世家
栏目:笔荟
作者:刘景明  来源:中国艺术报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align="center">1</p>
<p>  马祖是唐代一位著名禅师的尊姓,与之有关的“马祖岩”为一座山,亦是一个行政村,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东镇恒久地风光着。</p>
<p>  癸卯阳春,我以区“一村一歌”背后的故事采风创作团成员的名义亲近马祖岩,力图探寻它散落民间的独特人文景观。地处水东西北方向万松山下的马祖岩,经历了赣县直属区水东乡第四、五保,五星、半帝庙村和东风大队的履痕,继而从水东大队划分出来,至此以马祖岩的地标符号而“实至名归”。殊不知,它早已将携带唐宋以降的时光记忆、承载客家摇篮的古朴厚重的身世含蓄地表现出来,正如明代时任赣州知府的汪广洋赞美诗一样:“烟屿水花净,风潭云树齐。倒藤悬宿鸟,绝壁挂晴霓。岑寂坐忘返,空冥思欲迷。尘缨如可浣,予亦赋幽栖。”</p>
<p>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马祖岩村委会从牛皮路迁至万松山,商店、农贸市场、村合作医疗站一应俱全,充满热闹氛围。牛皮路地处矮岭下,原建有一茶亭,最初称作牛辟路,为何呢?古时赣州府、县官每年立春日前往先农坛亲耕,以示重视农业,预祝丰收,亲耕时牵牛所经之路,就被称作牛辟路,后转变为牛皮路。这里居住着吴、曾、邓、邝四姓。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信丰吴氏四房三修族谱记载,清康熙庚辰年吴景学由信丰县安息赤土堡迁入。村民历来主种水稻兼种蔬菜、柑桔。万松山最高点海拔154米,植被有少量松树,它作为一座由红砂岩构成的山岭,状如一条红色巨龙,远望呈火红色,故原名火焰山。旧时赣州古城区大部分房屋系木结构,经常发生火灾,古人认为火灾是万松山这条火龙造成的,官府为此下令在此遍种松树以镇火龙,元代参政全普庵撒里建雷冈亭于其上后,名雷冈,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虔抚王敬明继植松其上,亭改名万松亭,山随之更名万松山。山之东南山坳、与古城区赣江路相对的一个屋场也谓之万松山。据载,在万松山一带古墓中出土过汉朝和南北朝时期的有关文物,南北朝谢氏古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
<p>  听当地村民述说“马祖”前世今生,用心感受其诗话魅力,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体验。</p>
<p>  海拔264米的马祖岩古木参天,峰回路转,岩巅佛日峰的禅宗寺庙晨钟暮鼓,香火旺盛。清同治《赣县志》记载,“马祖岩在城东六里许,昔马祖曾栖于此,故名”。唐开元二十年(732年)前后,法名道一的马祖率徒众沿着丝绸之路,自临川西里山南下,经过南雄、越过梅关来到赣州,驻锡于青龙山的佛日峰设坛传法,不久却迁锡于城东北龚公山,从此为这座不甚高大的山峰注入了神奇色彩,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道一作为中国佛教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继承并发扬了“顿悟”说,建立了禅院制,他提出的“平常心是道” ,包含了“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也和“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儒家思想一致。到了宋代,马祖岩山上建了“尘外、云端、驹岩、一憩、吸江”五亭,它占据水东最高处的地理优势,人们立于其中举目眺望,赣州城区的全景如同《清明上河图》一览无余。寺内大佛像前的那口古井,是当年马祖带领弟子挖掘而成的,井深约6米,外方内圆,一年四季泉水不竭,水质清澈,饮之甘甜,沁人心脾。寺庙前约50米处有一峭壁,峭壁中有一个高约2米、宽与深各近3米的岩洞。明代万历初期,僧人悟学与其徒本慧在佛日峰重修寺庙,殿堂气势开阔,有巨钟大鼓,晨响暮鸣,声震三江。半山腰的半月形山洞,野草覆盖,滴水扬韵,高古幽深。寺前岩壁的六幅宋、元、明、清题刻错落有致。</p>
<p>  历代众多文人骚客登临马祖岩吟咏诗篇,譬如苏轼题诗描绘的《虔州八境图》中,即有马祖岩的尘外亭,其赋诗曰:“却从尘外望尘中,无限楼台烟雨蒙。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孤塔认西东。”南宋状元、赣州知府文天祥数次登临马祖岩,或走上尘外亭追思苏公风采,或借助江山遥寄文人情怀,写下了两首传世之作:“秋风吹日上禅关,路入松花第一弯。只愿四时烟雾少,满城楼阁见青山。”“半山风雨截江城,未脱人间总是尘。中夜起看衣上月,青天如水露华新。”清代诗人朱从延的诗“马祖岩,岩何高,嵯势插千云霄。参差如鳞排瓦屋,郁葱林隙炊烟消……”有着另辟蹊径之美感,如今宋城八景之一的“马崖禅影”又是何其耐人寻味。</p>
<p>  岁月悠悠,马祖岩几度沉浮,历尽沧桑,1998年重建佛日峰寺庙,2007年拉开重建马祖道场的序幕,许多专家学者对马祖进行深入研究,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佛学者和信徒常来马祖岩参拜祖庭、追根溯源。</p>
<p>  马祖岩以山、水、村、寺、林、田为基础资源,树立“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特色发展”理念,打造了集人文、民俗、农业、度假、研学为一体的度假景区,演绎了“马祖丛林创天下第一丛林”秘境,让人们有着“虚幻又空灵”的梦境体验。浮雕、景观石、诗文碑刻、特色亭楼依山就势耸立,悬空栈道、集散广场、小型商业街相辅相成,养生谷、农禅耕作园、禅修精舍,将禅文化与生活体验竞相融合。岩下营地布局了乡村振兴“旅游+产业”创客空间,建立商业、农业和非遗工坊、野炊烧烤区,举办了啤酒节、拳击赛、青年交友会、专家论坛、婚庆、车展,伴山小筑配上餐厅、茶室、多功能厅,丰富了“吃住行游购娱” ,越来越多的村民分享着马祖岩生态旅游红利,实现奔富之梦。</p>
<p align="center">2</p>
<p>  马祖岩村落临水依山,布局符合“枕山、环水、面屏”的古代风水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审美需求。各个屋场的名称大多以山名和地貌形态命名,集中反映出当地地理特征,如“塘、溪、河、江、水”和“窝、垇、坑、迳、岭、峰、岗、石、寨”等等,各有千秋。</p>
<p>  灯盏塘在一个小山窝中,因有一圆形小塘形如灯盏,名灯盏塘,村以塘名,住罗、邹等姓,除种水稻、蔬菜,还种花生等农作物,据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赣县桃江罗氏六房修族谱记载:罗振仁于明初由信丰县安息罗塘杨家山迁此。高山塘因地势较高,并有塘数口故名。明成化元年(1465年)罗振仁之孙罗文吉由邻村灯盏塘迁入,迄今已15代。村南原关帝庙前有一长形水塘,塘墈长有花竹,远望形如蜡烛正对关帝庙,遂称塘为蜡烛塘,蜡烛塘住陈、罗等姓,由兴国县迁此。</p>
<p>  葛藤窝因原多葛藤故名,住邓、曾、陈、王、李五姓,明崇祯年间邓载一由福建汀州府长汀县迁此(包括刘屋塘在内)。长坑子因处较长丘陵坑地得名,住王、曾、黄、钟等姓,曾姓人口居多,王姓人也是由长汀县迁入。头垇子因地处较大丘陵山垇处,故名,这里住包括纸棚下村的郭、刘、朱三姓,刘姓人口居多,据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郭氏重修族谱记载:郭士枚于明万历年间由信丰县安源迁此。蛤蟆坑因坑口原有一土墩,形似蛤蟆故名,钟学汶由邑内沙河角湖龙迁此,住钟、吴二姓,钟氏人口居多。黄竹坑因多黄竹故名,住徐、钟二姓,多徐姓,清康熙年间徐副久由定南县迁此。叉坑子原多茶树,名茶坑子,后谐音得今名,住刘、钟二姓,多刘姓,清道光壬寅年彭城刘氏重修族谱记载,刘瑞迪原籍广东兴宁乡水罗塘,清初由赣县桃源佛祖岭徙此迄今9代。</p>
<p>  马祖岩脚下,顾名思义是因处马祖岩西侧岭脚下,故名,又因原有真君占庙,故别名真君庙,住黄、张、吴、曾四姓,多吴姓,据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黄氏重修族谱记载:黄讳能于清乾隆丙辰年由福建长汀县迁此。关帝庙背因村建于关帝庙背而得名,位于岗上村北偏西三公里矮岭下,住邓、钟二姓,主种水稻,兼种瓜果,邓光孺由信丰县迁此,迄今已12代。每逢正月初一至十五,村民们自发组织迎春舞龙、唱剧等活动,在传统节日,村民们还自制蒸糕、清明粑、米饼、糖饼等传统美食。</p>
<p>  马祖岩土壤肥沃,蔬菜种植历史悠久,重点供应赣州中心城区,村里以“刁子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为依托,以佛日峰合作社为主体,重点推介以西红柿为拳头产品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马祖岩西红柿果实扁圆,色泽饱满,味道鲜美,本地菜农自主摸索出西红柿嫁接技术,延长挂果期,增加持续坐果能力,商品率高,周边地区西红柿季节换茬下市后,马祖岩的西红柿仍在持续上市,供不应求。如今,村里推进从蔬菜生产专业村向休闲采摘、农事体验、认种认养、休闲旅游乡村发展升级,推动“老基地”焕发“新生机”,注册了“马祖岩”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先后被原农业部、省农业厅授予“无公害蔬菜村”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p>
<p>  一行春燕飞过,菜园里乡音土韵此起彼伏,村姑、帅哥欢快地唱着村歌《马祖岩的时光》:“风过山涧,迎来杜鹃灿烂,贡水无眠,流淌沧海桑田。我的心好似清泉,穿越大森林那边,一路都是眷恋。啊!炊烟袅袅,瓜果飘香,苏东坡的尘外诗在亭尖荡漾,马祖岩的风光就这样徜徉。云飘雾散,满目芳草连天,古城俯瞰,醉了无数的眼。我的心终有空闲,与你佛日峰相见,满眼都是爱恋。啊!唐诗宋词,马崖禅影,文天祥的禅关词在迎风吟唱,马祖岩的时光就这样珍藏。”在歌声中,我们收获着喜悦、自信和美妙。</p>
<p align="right">  (作者系江西省赣州市作协副主席、信丰县作协主席)</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