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随笔
栏目:传真
作者:刘照剑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记事以来,这是第二次住院。也许是基因好,几十年折腾下来,依然相当皮实。只是人到中年,历经长途跋涉,进入病房驿站休整一下,倒也自然。

  住进病房的那一刻,就像进了“兵营”,又像入了“监牢”。一切都由不得你,一切都要听从指挥。按时休息,按时吃饭,不容有误,更不容任何异议。可以活动,但活动的范围仅限病区之内。若无正当理由,想要跨出病区大门一步,无异于“越狱”。入院几天来,只能待在床上看书、看手机,百无聊赖。有时晚上赶稿子,也会被限制诸多。被剥夺自由产生的愤怒,会让人跟护士发生正面的冲突,然而一切都是枉然。护士的坚持,就是病区的“法律”。你逼急了,她会梨花带雨,让你不知所措;你客客气气,她会浅笑嫣然,让你无可奈何。总之,一切都要受她节制,并无半点商量的余地。无论你有多着急的事,在她眼里都不叫事。作为天使,她只关心你的身体,因为这是她们的责任与使命所在。尤其是,当她带着委屈为你扎针时,任凭你大眼圆睁,战战兢兢,不胜惶恐,体似筛糠,她都不为所动。所以,试探着闹过之后,只能逼着自己学会和护士和平相处,最好是融洽相处。

  人在健康时,每天都不失亢奋地生活着、努力着,追求着生命的意义。而一旦躺上病榻,会发现相比于健康,似乎所有的忙碌都不再那么重要。年轻时还时时念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到如今“器”没藏多少,人却被压趴下了。古人讲“中透为洞,边透为达”,洞达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如何才能洞达?也许,需要从纷杂繁复的日常中抽身,做一回旁观者,才能洞见,才能通达。如今,病榻之上,看着窗外的人们熙熙攘攘、无休止地奔波劳作,不少人披星戴月,想到自己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不禁心有戚戚!

  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这话从小便常听爷爷说起,但要说能理解其真义,非到中年不可。总觉得自己还年轻,来日方长,但一转眼,发现人生竟已过半!人到中年,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渺小如一粒尘埃。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有烟抽、有字写、有酒喝,一支烟、一杆笔、一杯酒,青灯独对,黄卷在手,乐已在其中。一直在想,什么时候还自己一个自由自在的逍遥?可没有馒头的日子不仅会让你丧失傲气,父母、孩子和房租,更会让你丧失仅存的傲骨。或许这就是“活着”的意义。曾国藩讲:“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这也许也是一种境界吧。

  住院后,就像关上了通往世俗的大门,走入了一处崭新的“桃花源”,一切都停了下来,静了下来。血压、心率复归正常,各项超标的指标也迅速下降,看来很快又会恢复以往的日子。只是如今看着窗外,心里却有些茫然。

  春天来了,我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迎接这新的春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