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爷爷李默然的一些陈年小事
——从《李默然戏剧笔记》的诞生想到的
栏目:书与人
作者:李唫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默然戏剧笔记》
李默然 著  李龙吟 李唫 整理
中国戏剧家协会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22年11月出版

  “看不懂”“看不到”和“不让看”

  2012年秋天,爷爷李默然突然离开了我们,家人在万分悲痛和不知所措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迅速安排后事,等一切都过去了,家人在沈阳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几箱笔记本。叔叔说爷爷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些大概都是日记。后来,叔叔和我父亲又发现这其中有几本是当年爷爷参加各种戏剧和影视剧组时的工作笔记,觉得很珍贵,有点像能进博物馆收藏的东西,带着历史的气息,所以考虑是不是可以做点什么。我记得当时有一段时间,父亲还曾经想过成立一个李默然艺术剧院,但后来不知怎么不了了之了。

  2015年,我记得很清楚,我和父母在英国旅游,观摩爱丁堡戏剧节,以及在伦敦西区的各种剧场看戏。有一天我和母亲出去逛街,父亲哪儿也不去就在酒店里待着,我说那你做什么,他说他带着爷爷的笔记,他得把那些东西整理出来,我就知道这项工作就算开始了。我问这能做什么,父亲说不知道呢,到时候再说吧。我问我能做什么,他说目前可能不行,因为你爷爷的连笔字你还看不懂。

  同年,李默然逝世三周年追思会在沈阳召开,来了很多业界的前辈和朋友。在会场外面的大厅,简单举办了“李默然戏剧生涯展”,是各种展板加橱窗的形式。在橱窗里,就有已经被翻好页的固定的爷爷的笔记本,很多人隔着玻璃说:“你看到他写的啥了么?”“密密麻麻的看不清啊!”“这是他排练的笔记吧,看不到啥啊!”“给你看你也看不懂啊!人家这是自己记的笔记只有自己能看明白。”2017年,爷爷逝世五周年时,在国家话剧院剧场的大厅,又举办了规模大一点的“李默然戏剧生涯展”,前来看戏的人也都围过来看展,也围着橱窗观看讨论。当时还有一个俄罗斯戏剧专家在北京访问,也来看了展览并和父亲交流。父亲找工作人员把橱窗打开,拿出一个笔记本,说里面有一段是当年爷爷排戏时一个更老的俄罗斯专家在他笔记本上写的东西,家人都看不懂,正好请这位专家给翻译一下,很多人就围了过来。我知道很多人其实想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我也想拿出来给他们看看,但是不可能。我想,就是这种想做又不能做的尴尬,让家里人决定得另外找一种表达方式将其呈现出来。

  于是,家人决定:字迹看不懂?我们来重新写让大家看懂;看不到?我们想办法让大家看到;在橱窗不让看?我们编成一本新的书让大家都能看到。

  我想起了一些小事

  其实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和爷爷在一起的日子比较少。因为我从小在北京长大,爷爷一直在沈阳,都是逢年过节回去待几天就回来,而且不是每年,所以小的时候的记忆确实不多。但是在《李默然戏剧笔记》正式发表当天,以及之后的专家座谈会上,听了很多专家对爷爷的回忆、评价、总结,也让我想起了一些小事。专家们总结的关键词我记下来了,分别是:生命、身体、眼神、奉献、使命、执着、规律、不拿(装)大、学习、信念、如山、责任。

  这让我想起了小的时候过年回沈阳在爷爷家住,小男孩经常犯错误挨批评,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就常常随口说出“不是我干的”这样的话。爷爷对这样的话很是反感,经常教育我说:“你是男孩子,要有担当,必须诚实,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不能撒谎,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这样的话其实我也早就听过,但是有一次让我领悟了。爷爷奶奶家里是有规矩的,比如晚上不能大声说话,东西用完了要放回原位,一天只能喝一罐可乐等等。我就经常打破规矩,比如偷偷一口气喝了好几罐可乐,第二天就会遭到批评。那一次,有件事情明明不是我做的,我说了“不是我”,爷爷还是批评了我,我觉得很冤枉。后来爷爷发现确实不是我做的,主动找到了我说:“爷爷错怪你了,爷爷向你道歉。”这时我才了解了正直的真谛:承认是不是自己做的是一方面,而是否能面对自己对别人的冤枉,特别是对晚辈的冤枉,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是更高一级的正直。在爷爷身上,我看到了真正的正直,同时也让我明白了“狼来了”的道理:经常撒谎,到时候冤枉的总是你自己。

  上面的小事,放在对艺术上,也恰恰是爷爷的品格,在《李默然戏剧笔记》中,我们能看到他对每一次创作、每一次排练一丝不苟,绝不糊弄,认真对待。在爷爷看来,对自己创造的角色偷工减料、不认真,随便就演出了,到时候观众对戏、对你也就是“随便看”了。经常看到剧场里或者电影院里的观众不认真看戏,除了某些观众的素质因素以外,很大的因素就是你演得不吸引人,随便演的,观众自然随便看。

  不是他老了,是我根本不懂

  还有一些细节,让我看到了爷爷时时刻刻对祖国的热爱,比如他特别关注体育项目,在家看得最多的就是央视5套,有大的赛事比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等基本一场不落。有的时候比赛激烈焦灼,比如女排,他就自己回到屋子里躺着,过3分钟就冲外面喊:“怎么样了?”过一会儿又喊:“怎么样了?”我们就把比分大声冲他喊回去。我就问家里人爷爷自己为什么不看?开玩笑的回答都是:“他太爱国,怕自己承受不住失败的刺激犯心脏病。”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这是太希望赢,但是理性告诉自己一些运动项目的选手水平有限,才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们日常关注的特别关键的事情,从过程到结果,他其实也是这样特别纠结,因为太在意。

  对于戏剧的理解也一样,我记得他曾经用堵车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在副驾给我讲表演的方法。他是比较认可三种方法的,即体验、间离和中国自己的“大写意”,他没有评价谁高谁低,就是客观陈述。我一边开车一边听,觉得是不是有点老套,现在世界上很先锋的东西比比皆是,比如什么“超现实主义”。后来我系统地学了戏剧,开始创作、研究戏剧,还翻译了英文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表演学”的词条以及很多外国文献,也看了很多外国的戏剧,明白了有些东西不能用时间去衡量过时还是不过时,你认为过时了是因为你自己根本没明白。就像2012年中国戏剧(戏曲)导·表演艺术体系论坛上,爷爷对“中国的戏剧人和国外比都是井底之蛙”“我们什么都没见过”这样的话嗤之以鼻一样,他在1985年就率中国戏剧代表参加巴塞罗那举办的西班牙国际戏剧大会,并被选为大会执行主席,从那一刻起,任何人在他面前说“你什么都没见过,什么都不知道,只有我懂”这样的话,在他看来都是内心自卑的表现。现在我明白了,搞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研究永恒的东西,流行的、先锋的诚然也不乏以后沉淀成永恒的,但已经沉淀的就是永恒的。

  如果你翻看《李默然戏剧笔记》就不难发现,对国家对民族,他一丝不苟;对戏剧工作,他一丝不苟。方法新鲜么?一点也不新鲜。过时么?一点也不过时。我们能做到么?其实,一点也不难。

  爱国,不是他老了,是我根本不懂;戏剧观,不是他老了,是我根本不懂。

  任重道远

  《李默然戏剧笔记》中记录了他参与排演的几部戏,并不是全部,还有部分笔记没有整理出来。2022年夏天,为了获取更多的图片资料,我和父亲去了沈阳的辽宁人艺的档案室,从早到晚连续工作5天,扫描资料,那也仅仅是一部分。档案室里,手摇推拉档案柜的感觉特别美妙,那是一片宝藏。此书也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希望能够继续研究第二辑、第三辑,并且参与到“构建中国学术体系”的大环境中来。

  我想,《李默然戏剧笔记》的出版,也不仅仅是为了能让读者学习爷爷李默然的工作方法,方法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实更多的是学习他对待工作和对待自己事业的那种认真的精神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