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雷锋
栏目:笔荟
作者:胡世宗  来源:中国艺术报

1965年,胡世宗在连队给战友们读他写的歌颂雷锋的诗。
图片由作者提供

  1963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的题词发表。60年过去后,毛主席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早已成为全国军民一代代立志发奋的口号和实际行动。

  60年来,雷锋从未离开过我们。他始终与我们同行,并在我们的前面,像一面旗帜一样高高飘扬。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我是1962年6月入伍的。我走进军营时,雷锋还健在。那个时候,雷锋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在原来的沈阳军区范围内,或在整个工程兵系统里,雷锋早已是人们敬仰的楷模了。雷锋的好多事迹为我们所熟知。他的奉献精神,他的钉子精神,他的螺丝钉精神,都让大家很佩服。大家都愿意向他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入伍前,我就是一个诗歌爱好者,爱读诗,爱写诗。早在1958年我还戴着红领巾的时候,就在报纸上发表诗歌。四年后,我走进了军营,军营里火热的生活,官兵们真挚的情感,让我总是激动地拿起笔来歌唱。

  1963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连长张洪亮对我们说,雷锋牺牲了!这样的噩耗我们怎么也不敢相信。又没有战争,雷锋怎么会牺牲了呢?我是连队团支部宣传委员,也是连队的板报委员。我以沉痛的心情把这个信息写到黑板报上。我们的生活还在继续,训练场上仍然是龙腾虎跃,我们经常在当时军内的报纸上看到雷锋的模范事迹,看到他的日记摘抄,看到他生前的照片。我觉得雷锋没有死,雷锋还活着。我写了一首小诗《雷锋活着》,发表在1963年2月25日的一份报纸上。从这天起,到2023年2月辽宁出版集团辽海出版社出版我的长篇纪实新作《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在这60年间,我创作出版了多部写雷锋的著作,曾有幸接触到众多雷锋的战友、工友,雷锋辅导的学生,写雷锋的诗人、作家,拍摄雷锋的摄影家,还有众多学雷锋的先进典型。我还曾多次采写雷锋班、雷锋生前所在连,雷锋生前所在团……我写诗,写散文,写电视剧,写报告文学。这些雷锋人、雷锋传人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们的话语,总是回响在我的耳边。他们的事迹常常令我热泪盈眶。我觉得这一切勾画出了60年学雷锋波澜壮阔的情态,犹如一条洪流始终向前奔腾着。我只是这条洪流中的一滴水珠。我幸运地跟随着这条洪流,为她鼓掌,为她歌唱。我是渺小的,洪流是伟大的。可是渺小的我,却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把我亲见亲历的这条洪流的一部分描摹出来,给正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努力奋斗的人们以鼓舞和推动。

  雷锋是什么样的人?今天的读者能够在雷锋身上吸取什么营养?获得什么力量?雷锋精神是怎样的?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怎样发扬雷锋精神?我相信,读者会在我的书中得到某种启示。

  我是一个写诗的人,每当3月5日来临的时候,总会有亲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的人,向我索要歌颂雷锋的诗,他们要在聚会或别的活动中朗诵,或在朋友圈中传播。这是非常可以被理解和尊重的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是我们时代一种可贵的精神需求。我经常把我的书中或报刊上发表的诗拿出来,打印或扫描奉献出来;有时我也向亲友推荐我熟悉或我赞赏的诗人歌颂雷锋的诗。

  一年半以前,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我要为学雷锋60年这个时间节点做点什么。我就想到了要编一部诗选,把学雷锋60年诞生的优秀诗歌作品收集到一起,奉献给喜爱雷锋的人们,奉献给爱读诗的人们,特别是奉献给那些又喜爱雷锋、又喜爱读诗的朋友们。我为自己产生的这个念头感到兴奋。我悄悄开始做调查,开始大量阅读这方面的作品,大量的报刊,各种诗选,甚至只是内部编印的群众性的歌颂雷锋的小册子,我也搜集了不少。有一本薄薄的很简朴的油印小册子,是一个军医学校同学们自己编印的,表达了这群大学生们对雷锋的崇敬和喜爱,我读着这些诗便深受感动。

  编这本《致敬雷锋·诗选100首》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贺敬之的《雷锋之歌》。最初读到这首诗时,我还是步兵连里的一个小新兵。我在连首长住的连部宿舍里的报夹子上看到《中国青年报》发表的这首几近一个整版的长诗,谁也想象不到,我当时读到这首长诗时如何激动和感慨!诗人怎么能写出这样好的诗啊?我想,除了诗人的才华,就是因为雷锋这个平凡而伟大的战士真的让诗人感动了!当时我就一遍遍地读,没有几天,我就能把全诗背诵下来了!每当我给战友们背诵这首诗的时候,我就感叹,我们国家有这样了不起的大诗人啊!我自己连作梦都没有想到,两年后我见到了他!1965年11月,我因在连队业余写作有一定成绩——仅1965年一年,《解放军文艺》就发表了我的两个组诗,上级让我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青年业余文学创作积极分子大会,受到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一天晚上,我和十几位部队参会的作者被邀请到人民日报社做客。那天我们来自陆海空军和全国各个战区来的业余作者,乘坐大客车路过灯火辉煌的天安门,来到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人民日报社,受到了隆重热情的欢迎和招待。让我更想不到的是,主持这个座谈会的人,竟然是我崇敬的诗人贺敬之!从那时起,我与贺敬之老师有了联系,延续到今天,几十年来,从不中断。他曾为我写的《雷锋,我们需要你》等多部作品题写书名或题词。这就是《雷锋之歌》巨大的精神感应,这就是《雷锋之歌》强烈的感情延伸。

  编《致敬雷锋》,我当然要首选贺敬之老师的《雷锋之歌》,但由于书的篇幅,需要进行节选。我怎么有这样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节选呢?我向熟悉的四川的诗兄胡笳请教,他曾同贺敬之的夫人、诗人柯岩于2005年8月主编了《与史同在——当代中国新诗选》,这部诗选中的《雷锋之歌》就是“长诗节选”,胡笳告诉我,这个节选的工作是柯岩做的。我这样才长舒一口气,我就“照搬”了柯岩大姐选本。有众多的诗人向我推荐好的作品,也有的现写出新的作品寄过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齐心做推介歌颂雷锋诗这个工作,工作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曾和我在军区文艺科工作的老科长陈广生合作过《雷锋》《雷锋传》(春风文艺出版社)、《伟大的战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我曾和摄影家张峻合作过《我为雷锋拍照片》,也曾撰文出版《漫画雷锋》(现代出版社),我曾在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过《雷锋,我们需要你》,并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英双语种版的《信念之子:雷锋》。在这些作品中,都融入了我对雷锋深深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在中国大地学雷锋活动60周年这个日子,把这两本关于雷锋的书《致敬雷锋·诗选100首》和《洪流放歌——我写雷锋60年》献给这个伟大的时代,献给每一个正在学习雷锋和宣传雷锋、愿意践行雷锋精神的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