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山》 王跃文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2月出版
2月3日,作家王跃文携最新长篇小说《家山》重返家乡湖南溆浦,在枫香瑶寨与家乡读者见面互动,畅聊新书与家乡。当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三,在活动现场,溆浦读者用乡音演绎《家山》故事,展现《家山》传统年俗,充满浓浓的年味。
爱家山,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家山
《家山》是一部以王跃文溆浦老家故事为原型的长篇小说,写了一个叫沙湾的南方乡村1927年到1949年的历史,最后映照到新世纪。这是一部波澜起伏的地方史志,在这方有山有水充满灵气的土地上,演绎着作者先辈身上发生的动人故事。这是一部以溆浦为背景的社会变迁史、社会生活史、乡村民俗史,也是乡村繁衍史,是一部生生不息的民族史诗。
“溆浦就是我的家山,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山。”王跃文先向生他养他的“家山”表示了感谢,并坦言,他笔下的“家山”原型是他的老家漫水村,漫水村东边的山就是小说中齐天界的豹子岭,“但是,我笔下的这种描写,可以落地在溆浦的任何一个地方,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在的雪峰山,我笔下的万溪江就是溆水”。
读《家山》,领略家山民俗风情
王跃文表示,在《家山》的创作中他大胆使用民间语言,力求还原家乡人物的神态、腔调、笑貌,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态度等等。溆浦县宇航艺术培训学校的学生们以及蔡青青、宋艳梅、荆子嘉等当地读者在活动现场用溆浦方言朗读《家山》,活灵活现地还原了书中淳朴的民俗风情、人文风貌。家乡读者代表谭伟平、邓宏顺等分享了读《家山》的感受,讲述了属于自己的家山故事。
“团年饭放在中堂屋吃,老小十几口都围着一张大圆桌,坐的坐,立的立。逸公老儿和祖婆必须坐着,扬甫三兄弟也是坐着,又喊瑞萍硬要坐着。瑞萍不肯坐,三妯娌、三姊妹都端碗立着,边吃边讲笑话。逸公老儿开玩笑,说:‘孔老夫子说食不语。吃饭不说说话,就不热闹了。’吃过团年饭,一屋老小围坐着守岁。”在《家山》中,作家重现了近百年前乡村迎新春的景象。而在活动现场,王跃文与读者共同观看了“舞蚕灯”“打糍粑”等传统年俗表演,领略了乡村独有的民俗风情。
写《家山》,乡土和文化对作家双重滋养
从1989年至今,王跃文已经潜心写作三十余载。早年间,他的多部长篇小说被人们熟知,作品《大清相国》更是畅销多年,影响了千万读者。而据王跃文回忆,四十多岁以前的作品一直与生养自己的乡村没太大关系,但随着岁月流走,生养他的乡村的过去和现在、美丽和忧伤,时刻撞击着他的心头。
中年以后,王跃文深深感念养育他的那片土地,故乡也赐予了他创作的灵感,2014年王跃文凭借中篇小说《漫水》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在其最新随笔精选集《喊山应》中,第一章节便是他对家乡溆浦的回忆,“我家老宅门口是山间平地,尚算开阔;四周却是群峰耸峙,山高涧深。”而王跃文最新长篇小说《家山》更是表现了中国乡村山水田园的美、耕织劳作的美,展现出人与大地、人与自然的和谐诗意的融合,这些美学特征都深刻地体现了乡土和文化对作家的双重滋养。一部《家山》,是王跃文回馈故乡和身在其中的伟大的文学传统的赤诚之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民的壮阔奋斗中,随处跃动着创造历史的火热篇章,汇聚起来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诗”。《家山》就是这样一部从人民和历史中汲取资源的优秀作品。它立足溆浦,通过一个乡村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期间二十余年的波澜起伏,叙述了中国现代史中一段壮丽动人的人民史诗,呈现出中华民族顽强不息、奋勇前行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