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大地微微暖气吹。癸卯年的春节,处处洋溢着春的消息。1月1日,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恢复开放,临近春节,更多新展“上新”,为欢众奉上活色生香、满满当当的文化“年货”。
走近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旁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映入眼帘的“张灯结彩过兔年”户外大型主题灯彩,引路人驻足、孩童翘首;萌萌哒、喜洋洋的大红鱼——《中华有鱼》,笑盈盈在入口迎宾揖客,鱼鳍鱼尾化作祥蝶,扇动双翅;馆门上巨幅《中华锦锈》年画,扑面而来,抬头见喜;走进45米高的恢弘序厅,天光如瀑,7米的《中华福树》,流光溢彩,供观众合影纳福……“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生生不息的悠悠年节,是普通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经典时刻,是文化基因中的“生物钟”,总是准时升腾出中国人最浓郁醇厚的吉祥与祝福。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秉持文化为民、守正创新的宗旨,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号召,在新年、新展、新探索中,努力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注入更多的当代审美、时尚元素、科技手段,为观众奉上文化盛宴。
春节期间推出的“文脉华滋——中国工艺美术基本陈列展”,展览面积达到6000余平方米,展出近700件藏品,运用新媒体互动、全息成像、综合衍射图、增强现实等技术,将灵感、想象、科技和时尚熔汇一炉,倾情讲述中华工艺美术的不朽印记、传奇故事。同期“上新”的“新征程 新工艺——第六届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暨新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邀请展”,集结了去年新评的全国工艺美术大师的优秀作品,展示工艺美术创作新成果;“影戏人间——陕西非遗皮影展”惟妙惟肖、美轮美奂;“祭如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明清祖容像展”的多数展品,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揭示了中国文化深沉的血浓于水、家国同构、敬天法祖的观念意识,而从美术史看,也是对“唐之后人物画式微”观点的纠偏和反拨;“松纳柴器——景德镇陶瓷柴窑烧造技艺展”,展现柴窑烧造的烟火气和精美的柴窑作品。一个个新展,如曲水流觞,景移影香、引人入胜、回味悠长。
春节期间,传承与转化实验室作为国内首家“活态传承”实验室,向观众开放,由画师现场讲解和演示地仗的制作技艺和石窟寺壁画临摹过程;而在金碧辉煌的馆内传统戏台上,笙歌曼舞,艺人、乐手、学者、主持人,轮番登场,专家导赏,吹拉弹唱,把非遗展示从展厅延伸到舞台,使非遗项目可听、可看、可感、可知。展和演的结合并重,是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努力追求的突出特色。
“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中国式现代化的春天,轰隆隆向明天开拔,新征程路上,不歇歌行,我们播种希望,唱响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华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