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传承老手艺
——记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周春毅
栏目:两新关注
作者:俞汐  来源:中国艺术报

核舟记 周春毅

  核雕是一种以果核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民间微型雕刻工艺,雕刻主体原材料以橄榄核、杏核、桃核为主。核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宋代中期,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核舟记》这篇文章里所记载的王叔远核舟,就是中国历史上核雕作品的经典之作。2008年核雕作为民间工艺美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苏州的舟山橄榄核雕最早起源于清朝晚期,当时大多是舟山的村民从事核雕行业。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核雕产业形成了“南工”“北工”各自分立又相互交融的局面,而“南工”核雕的主要聚集地就在苏州舟山。

  周春毅出生于雕刻世家,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的艺术熏陶让他自幼时起就对核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是跟随父亲周泉兴学艺,后又去苏州各大门派精进雕刻技法,就像武林中独得了各派秘籍的天才少年一般,周春毅在核雕创作上集各家之长,风格独树一帜,成为苏州舟山核雕新一代青年艺术家的代表人物。2004年,年仅18岁的周春毅创作了代表作《双面核雕罗汉头》,在雕刻技艺上开始崭露头角,其核雕作品《弥勒佛》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走自己的路

  周春毅认为“核雕要走出新路,风格一定要独特”。正是有这种对独特风格的坚持,才有了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周春毅。

  苏州核雕起初有“殷派”和“须派”两大派别。殷根福是殷派核雕的代表,其雕刻特点是刻画细腻,作品“横平竖直”,追求工整;须派核雕的代表是须吟笙,其核雕作品多以写实为主,雕刻人物脸部肌理明显、表情丰富。在创作过程中,周春毅不断摸索,使其作品实现了殷派、须派之结合,为核雕打开手串市场起了关键性作用。

  周春毅不拘泥于传统的雕刻方法,推陈出新,发挥古代苏作斜口冲刀法,首创留刀痕处理方法。“现在好多人在制作的过程中都用了砂纸、用了油石来打磨,其实这样反而看不出它其中的神韵。”周春毅的刀法就是把刀的痕迹留在上面,又称“清水刀法”。清水刀法追求的就是朴素、素雅的感觉,讲究大开大合、苍劲有力,要一气呵成。玩家把玩核雕可以像欣赏书法那样品味其刀路的走向。此外他还首创散刀法,即随刀,无论是挂件、手串、长串,每件作品都无重复,刀随意走。

  作为一门老手艺,核雕主题大多与祈福、佛教等文化相关,对于青年一代的审美需求来说,这是不够的。把玩核雕并不是老一代人的专利,新生代青年核雕购买者的出现,意味着新的审美观和市场需求出现,客观上推动了核雕行业产生新的行业审美和创作内容。题材的创新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作为新生代核雕艺术家,周春毅创新求变,喜欢创作一些山水风景,寻求将佛教题材与山水画相结合,创作出一大批如《苏州园林》《绿野仙踪》《达摩》等口碑出众的作品。

五子弥勒手串 周春毅

  老手艺对接新技术

  在创作上,周春毅敢于挑战自我,闯出新路;在产业经营上,更是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创核雕行业美好未来。

  近年来,电商平台持续发力,大量的短视频博主入驻直播平台,直播、带货等商业模式带动了不同行业呈现阶梯式发展。早在2019年,周春毅就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开始陆续在平台上上传短视频,宣传核雕文化。现如今,“周派核雕周春毅”抖音平台账号已拥有四五万粉丝数。账号不断地更新直播动态,吸引一众喜欢传统手工艺的年轻人、行业爱好者走进直播间。在帮助人们了解核雕技法的同时,拉动销售,形成线上线下联动,带动行业销售活力。直播带货的销售模式不仅可以更加扩大核雕工艺的知名度,还有利于挖掘潜在的消费群体,进一步丰富了核雕工艺品的销售模式,有利于优化产业销售结构,促进核雕产业升级与优化。

  除了以搭借短视频平台的动态影像优势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周派核雕,周春毅还开网店。网店“周春毅周派核雕艺术馆”粉丝数约1.2万。以苏州周春毅雕刻艺术有限公司为运营主体,紧跟时代热潮,借助互联网平台,形成“视频推介——线上出售——线下培训”永动性商业闭环。对于核雕艺术从业者而言,在发展传统产业链的基础上,借助网络电商销售平台,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又可以输出自己的艺术理念、传播核雕艺术文化;对于购买者而言,在享受了线上购买核雕艺术品的便利的同时,还可以丰富自己的核雕艺术品文化知识;对于核雕产业来说,通过销售数据,把握当代年轻人的消费喜好,深耕大众化、年轻化市场。

  凭借独特的“周派”技法,借助网络新媒体,周派核雕的创作与销售新模式为传统手工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手”艺不易,“守”艺更难。2018年,周春毅成立“周春毅核雕工作室”,带动一大批核雕爱好者加入核雕行业。新技术与老艺术之间的碰撞,新生代与老前辈之间的传承,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核雕、加入核雕,让这门传统手工艺与时代接轨,焕发出新的生机,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感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