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内在灵魂。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的竞争,也包括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当中,少数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发展战略,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传播我国少数民族灿烂文化,是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环节。
发展文化产业,形成我国特有的文化传播品牌
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悠久,经过不断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文化传播的前提条件,但是要使少数民族的文化逐步形成自身的文化传播品牌,还需要不断努力。第一,要注重增强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性。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必然需要本民族成员的推动和助力。他们是最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群体,他们对于深度挖掘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具有先天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就成为了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的前提。各少数民族具有的本民族的特有服饰、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民族语言等都属于本民族的文化财富。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这些文化财富的宣传与保护,通过拍摄本民族的宣传片、举办大型民族文化知识宣讲等活动,大力宣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本民族成员对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去主动了解和宣传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第二,要加强少数民族对于民族独特性、民族文化底蕴等方面的挖掘与保护。各民族文化中最大的吸引力来自于民族自身的独特性,但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传播途径和速度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就对于少数民族保持自身独特性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要坚决杜绝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自身独特性、过度娱乐化和同质化。此外,还要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教育当中,培养深刻了解本民族文化的新一代。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同时,要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基于本民族文化独特性基础上,丰富本民族文化内涵、促进本民族文化的传播以及文化品牌的形成。第三,要注重外向型文化企业的培养。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引领下,在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外向型文化企业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要依托外向型文化企业,充分发挥知名企业对于民族文化、文化产品的传播作用,增强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吸引力,从而逐渐形成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特有的文化传播品牌。
建设专业队伍,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少数民族文化想要传播出去,必须有一种传播介质来帮助国外了解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这就离不开专业的翻译人才。高水平的翻译人才,不仅可以将少数民族独特文化翻译成外国人能够了解的语言,并且仍然能够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韵味。各高校是高水平翻译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但当前高等学校翻译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例如师资力量缺乏、专业课程实践少、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等,都影响着我国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力度。因此,要在我国高校教育中积极建立健全翻译专业产、学、研相结合的互动平台,优化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增加有助于学生了解、运用中国语言文化的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文化以及语言的感知能力,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提供重要的翻译人才。除此之外,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不能忽视对新媒体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中的推动作用,积极培养各种高质量的新媒体技术人才。各高校在设置新媒体专业时,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将社会发展和技术水平发展需求融入课程设置当中,注重学生的交叉培养,提高本校师资力量以及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更好地培养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人才。专业内的少数民族人才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力量,他们不仅对本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又具备相应的业务能力,要利用好这一独特力量,为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作出创造性贡献。
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当前,汉语学习逐渐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阵高潮,越来越多的人被中华文化吸引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留学或旅游,这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社会条件。我国政府制定种种政策、举措,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华文化的热情,学习汉语和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世界各国的学生通过学习汉语进一步增加了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通过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通过教材和课程设置等途径。教材是进行教育推广的重要依据,教育是否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用教材。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选用具有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文章、图片、音乐等内容,将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音乐、风俗、舞蹈通过这些形式进行传播,有利于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知名度。对于来华留学的学生,在丰富课程设置的同时,可以通过设置各少数民族特有文化的实践体验课程来加深国际学生对于这一群体文化的了解,比如,可以让留学生实地体验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美食、民俗、舞蹈等。对于无法实地体验的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网络孔子学院等网上资源,扩大海外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渠道,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来传播中华文化,让外国友人都能够有兴趣了解我国文化,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积极依托科技发展新背景,创新文化传播模式
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自媒体的兴起就得益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随时随地通过视频网站、抖音、微博等平台了解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以自媒体为切入点,探索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创新模式。首先,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协调互动的文化产业链,形成各国人民共同参与的文化环境,使民间文化传播可以在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其次,要建立自媒体品牌的延伸。利用已形成品牌并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自媒体,深刻分析粉丝群体需求,在此基础上策划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活动,充分考虑活动主题、对象和形式的特殊性和趣味性,使自媒体的粉丝群体逐渐转化成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爱好者,进一步转化成潜在的文化传播者。最后,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受众的需求。要使文化传播从传播者主导向用户主导转变。充分利用大数据掌握、分析不同群体对于少数民族文化信息的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少数民族文化内容、提升少数民族文化的吸引力。
(作者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中越边境壮族侬侗文化英译及跨文化传播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