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组建的“凉山史诗”
——观赏牛红旗摄影作品集《凉山策》有感
<style type="text/css">.TRS_Editor P{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D{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TH{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UL{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LI{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TRS_Editor A{margin-top:0;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font-family:--系统字体--;font-size:10.5pt;}</style><div class=TRS_Editor><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8/202209/W020220921310705883490.jpg" OLDSRC="W020220921310705883490.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牛红旗摄影作品集《凉山策》,四川美术出版社2022年7月出版</font></p>
<p> 牛红旗是一个喜欢关注梦境与现实交界点、具体形象和状态的诗人、作家与摄影家。一个作家和一个摄影家之间,必定有一种梦境一般的联系。文字的功能是精准地进行有效的呈现和表达,是细节上的独到与艺术上的感染与共情。而摄影,则更强调大地存在和人间万象的整体震撼与意境的隽永与深切、自由和放达。我不知道牛红旗是怎么由诗歌、散文而专注于摄影的,且愈加勤奋与精微、博大和多维。</p>
<p> 这一本摄影作品集《凉山策》大致是牛红旗个人情感一次外延的结果。他本出生和长期生活在西海固,那一个被张承志写到灵魂里、被诸多的民众生活到绝唱境界的地域,那里有无尽的艺术策源地与生发点,本就足够艺术家们观察、撷取和发挥了,而牛红旗却把自己的目光和镜头,当然包括内心情感与思想,倾注到了千里之外的凉山州。凉山著名,也和西海固有同样的现实境遇,即在当下年代,经济上还不够理想,而最重要的是,凉山聚居了诸多的彝族人,这个古老、富有传奇性的民族至今在高山峡谷之中,坚持着自我民族意义上的日常生活、文化风习与精神信仰,这一点,不仅可以打动人,同时也是至为难得的一种独特的文明景观。</p>
<p> 牛红旗先后六次深入凉山,用镜头,其实也是他自己打量和看待世界的眼光、角度,一次次发现、对准点位,将此一时代当中的凉山典型而又艺术地呈现和记录了下来。在雷波县的黄茅埂,他记录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安静与古朴、传统与现代。那里自然静谧,而其中又多了电杆线、挖掘机等现代性的“标志物”,从他的构图中,我看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及苍生在大地上的各种微小、精细的动作与行为。摄影虽然是图像艺术,可从瞬间的静默之中透露出的意味,却总是扣动心弦,令人震撼。细细浏览与欣赏之间,一座高迈之山和它的生民现实状态逐一活泛、生动了起来。</p>
<p> 我知道的凉山古老而又充沛,生活于其中的民众在这个世界上葆有悠久文明,且又与周遭的人群同气连枝、一衣带水。世界的和谐很大程度上来自人类的互助合作品质。从牛红旗的这些摄影作品当中,我看到的是,古朴而又现代的凉山,亘古的自然与人在其中的此时此刻与恒久耐心。在布拖县火烈乡,牛红旗捕捉和呈现的是农耕,即人和牲畜的存在状态及其表达的意味。骡子、砖瓦房、抱秸秆的人、独坐枯木的老者、劳作的成年人与围着的孩子、依旧牛耕的山地和耕种者、抡斧砍柴的夫妇、停靠的三轮机车,如此等等,构成了一幅幅原始且充满生机的人间图景。</p>
<p align="center"><img style="border-left-width: 0px; border-right-width: 0px; border-bottom-width: 0px; border-top-width: 0px" alt="" src="http://www.cflac.org.cn/zgysb/dz/ysb/page_8/202209/W020220921310705889213.jpg" OLDSRC="W020220921310705889213.jpg" /></p>
<p align="center"><font color="#0000ff">国家电网的铁塔,往往建在只有马能到达的山巅 牛红旗 摄</font></p>
<p>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昭觉县善诗乡年轻人穿戴的新潮,带有集体性质的大棚劳作。美姑县街镇和市集,各色各样的人和建筑、商品售卖场所。美姑县拉马乡的婚娶的大锅饭,蹲地而食的人群,泼水抢亲的热闹与无羁、活泼与趣味。还有马匹和自行车,古老的碉楼,背柴火和人和驴子一起走在乡道上。德昌县宽裕镇的苦马河、残存的马帮倒影、等活儿的拉马人和骑马穿越密林的情景。泸沽湖的一系列现代情景,景点的种种世态。如此一切,在牛红旗的镜头中,既有着古朴深切的自然主义意味,又包含了当代背景下的地域及其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现实变迁。</p>
<p> 德昌县茨达乡新旧杂陈的民居,用马拉运钢筋水泥的人们,正在修建新式房屋的冕宁县拖乌乡乡村,不会说普通话但去过宁夏固原的拉马人吉莫哈布某一时刻的精神状态,那么多叫阿牛的孩子,宛如石砌的诗歌的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的收割期,听到有人买马从卡车上跳下来的两只光脚,坐在火塘边的年轻人。如此等等,一帧帧,一幅幅,一场场,一幕幕,似乎一部长篇小说,一部情节起伏的影片或者电视剧。从牛红旗的《凉山策》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人对于一方地域的纪实与艺术性的提升。也才知道,遥远的凉山与遥远的西海固之间,以马帮的形式,从来就是紧密相连的。</p>
<p> 然而,当道路通达,机车兴盛,这种联系就换了另一种方式,马帮乃至整个农耕和游牧文化的消退,一方面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为人类提供了可资回忆与想象的巨大文学与思想空间。</p>
<p> 牛红旗的摄影作品集《凉山策》,与其说是一种关于凉山和固原此时此刻的影像记录与现实表达、蛛丝马迹式的历史回忆和勾画,不如说是他用他的镜头和观察世态的角度与构图方式,记录了凉山与固原之间的历史关系,以及当下年代凉山于诸多地域之间的独特的精神性的存在及其状态。在翻看和观赏过程中,我多次眼含热泪,不明所以地被感动。不由得想,这大致就是我们之外的人群生活的样貌了,就是一群人在一块地域上繁衍生息的“流程”和“细节”了。这部以黑白为主色调的摄影作品集,其本身就是“诗”,而且是一部连绵跌宕的“史诗”。</p></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