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音先生年谱》 曹汛 著
文津出版社 2022年7月出版
诗人和文学家林徽音(后改名林徽因,为避免混淆,除个别引用处之外本文和所介绍书名保持一致),也是建筑家和设计师林徽音。她一生横跨建筑与文学两界,“肩头上先是挑起两担云彩,带着光辉要在从容天空里安排”,有“一代才女”之称,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声誉。然而,世人皆知林徽音,却因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以及捕风捉影的八卦、通俗作家对其浪漫情事的过度渲染,人们对她的认知一度充满了偏见。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业界专家的资料发掘与研究,林徽音作为一代杰出建筑师的身份也逐渐广为人知。日前,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林徽音先生年谱》由北京出版集团文津出版社出版,该年谱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梳理、扎实考证林徽音生平的著作,引起海内外读者广泛关注。
林徽音是我国第一代优秀建筑师之一,也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师。书中通过编年体方式客观陈述呈现了林徽音灿烂的一生,并附有林徽音小传《骄傲的辉煌》,深情回顾了林徽音在各个艺术领域的成就。她和丈夫梁思成曾创办并执教于东北大学建筑系,为东北大学设计了“白山黑水”图案校徽。她曾与梁思成考察调研中国古建筑,爬梁架、上屋顶,测绘记录摄影,并撰写文章,文笔活泼,别开生面。抗战期间,她还协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英文《图像中国建筑史》等,《中国建筑史》第六章中的《北宋之宫殿苑囿寺观都市》《辽之都市及宫殿》《金之都市宫殿佛寺》《南宋之临安》等几节,就出自林徽音的手笔。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油印本“前言”中说:“林徽因同志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负责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过她校阅补充。”在《图像中国建筑史》“前言”中,梁思成写道:“没有她的合作与启迪,无论是本书的撰写,还是我对中国建筑的任何一项研究工作,都是不可能成功的。”
她还参加并主持了庄严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当时全国政协委托清华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进行设计,梁思成和林徽音带领清华大学小组设计的方案中选,最后确定为国徽。可以说,林徽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重要设计者之一,这也是她一生才华和诗意的体现。林徽音还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负责为碑座和碑身设计雕饰纹样和花纹图案,为此她找了许多资料,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描画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设计的图案高贵纯洁坚韧,表达了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她还深入景泰蓝和烧瓷等工艺场所调研,帮他们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又便于生产制作的新产品,挽救了传统工艺美术。
《林徽音先生年谱》作者曹汛是建筑界公认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史学家,师从于梁思成,毕业于林徽音所执教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从学生时代起就对林徽音的学问人品心向往之。1955年4月林徽音逝世,同年7月他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未能谋面成为深深的遗憾。入学后曹汛见到一份林徽音的设计手稿,对其设计才华深感钦佩,于是,编订一部《林徽音先生年谱》就成为他一直以来的心愿。为全面搜集梳理林徽音的事迹和作品,曹汛付出了无数艰辛。二十余年来,他广泛搜集整理关于林徽音的大量一手材料,不断寻找林徽音的佚文佚作,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翻译、书信、建筑论述、建筑设计、美术作品、舞台美术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和封面设计等等,辛勤爬梳,对林徽音学术生涯的关键节点一一考辨清晰,去伪存真,以事系年,成此年谱长编。2021年12月6日,曹汛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在病榻上他还一直牵挂着《林徽音先生年谱》。
《林徽音先生年谱》的出版有助于读者了解林徽音的真实人生。该年谱全面梳理了林徽音对中国文学与建筑学所作的贡献,以鲜活的史料回顾了林徽音坎坷而辉煌的一生。林徽音作为中国第一代留学回国的建筑学家,与其丈夫梁思成也是事业上的伙伴,一起走过了满怀理想的青葱岁月,共享充满朝气的北平营造学社时光,战争年代濒于绝境的生存状况和近乎于零的研究条件也没有打断他们坚持多年的中国古建筑调查,让后世的我们看到,他们在常年极其艰苦的生活和有限的科研条件下,为建立中国建筑学体系、弘扬中国文化做出的卓绝努力。因此,将林徽音的建筑生涯梳理清楚,也就打开了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一扇门。书中全面收集林徽音的生活照片、文学创作和艺术设计等,其中不少资料在公开场合难得一见。
颇为引人关注的是,书名“林徽音”而非“林徽因”,恰恰体现出曹汛作为学者的严谨和作为晚辈对师母的敬意。曹汛认为,林徽音本名由父亲所取,出自《诗经·大雅·思齐》中的诗句“大姒嗣徽音”,又合“徽音冠青云”诗意,寄托了父亲对女儿的极高期望,与林徽音一生的气质成就最为相合。1935年,因上海一位男性多产无聊写家碰瓷自称林微音无理纠缠,林徽音担心名字的误混辱没自己的清名与优雅,不愿招来更多纠葛,忍痛改名林徽因。徽音的名字是父亲所赐,她自己也非常喜欢,因而书中将“因”改回“音”,书名及前半部分没有沿用大众习惯的“林徽因”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