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城》作者朱晓军的写作路数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没有我们印象中写实作品的惯性腔调,他几乎是用小说家的思维、用散文的语调来写一部非虚构报告文学式的作品,读来非常亲切,特别容易走进文本里的人物和他们的内心,这是非常难得的。
这本书在写什么呢?一是为龙港写史,二是为时代画像,三是为人民抒怀,更重要的是为奋斗和创造存证。可以说它是为中国精神、中国发展的奥秘解码。改革开放、共同富裕,还有中国的城镇化之路,这些重要元素都浓缩在这一部书里,而且是以讲述故事、记录人物成长轨迹的方式展现出来。书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群像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亲近可感,又那么各有本领令人肃然起敬,如陈定模、李其铁为代表的改革者们,还有陈智慧、杨恩柱等平凡奋斗者,以及温州的老领导袁芳烈等,每个人物都让人过目不忘。
书里有一个代表万元户的词——“猴子”,是这部文学作品叙述之眼。“猴子”的形象在这部书里有某种精神指向,是灵魂式的存在。有了万元户之后怎么发展?时代的课题出现了,无论是陈定模还是袁芳烈等,他们非常有理论洞见和实践能力,达成从民间到基层组织的智慧的融汇,使得“猴子”这个群体在温州、在龙港有了生活的腾挪空间和走向未来的路径。“猴子”也形成一种睿智灵敏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也是这样一种精神使得龙港从一个渔村、小镇变成一座城市。“猴子”形象的前世今生,值得我们专门探究。
这部作品是贴着人物的心路历程来写的。朱晓军对陈定模这个人物的异常选择和心境转变有着多重写照。不仅如此,一个小渔村最后变成一座城市,表面看是写龙港发展进程,实际上朱晓军是贴着中国的大历史来写的。更加珍贵的是,作者贴着自己的真实感受来写,自己遇到什么、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就贴着写什么,非常注重自己内心最真切的感受。作为一个作家,要写一部面向大众的好书的作家,他还明白一点,就是要贴着共通的情感来写,比如人们对于好日子的盼望、对于好人的好感等等。所以这部书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信又可亲。
《中国农民城》的故事都不宏大,下笔特别细微,写活了一个小地方;但它的主题又是极为宏阔的,可以做很多角度的阐释。从浙江、温州、苍南、龙港这种地理名词,可以看到中国改革发展的大局和具体形态, 《中国农民城》写的是龙港的建城史创业史,从中我们感受到新时代城乡融合样板的形象。龙港是特有的又是一个时代的表征——从“农民进城”去当打工者,到“农民造城”成了城市主人,这分明就是历史性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成就,这样的作品在整个关于农民形象演变、城乡衔接融合主题的文学史上,应该占有独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