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军是一位优秀的当代报告文学作家,他的新作《中国农民城》除了包含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题之外,还涉及社会治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等诸多话题。作品以大量生动细致的情节,张扬了浙江人民敢为天下先,先行先试,以改革开放姿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精神。正如陈定模所说,整个港区建设、农民城的建设,要始终贯穿一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以改革开放的思维为指导,敢于先行先试,比如打破户籍制度、推广土地有偿使用、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为小城镇的综合改革发展走出了一条道路,提供了学习的样本。
这部作品坚持大历史观,以极富历史感的笔触,回溯全国和浙江的改革开放,让我们通过书中的文字,一次次回到那个干事创业奉献的热气腾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处于那个火热八十年代的整体氛围中,中国的城乡、农村,田野大地,各种社会思潮一浪高过一浪,关于思想解放、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看到,在改革开放大时代的人们,经常日以继夜地工作,主人公们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吃碗馄饨继续去工作,他们亢奋而富于激情的精神状态,一次次在字里行间被呈现,感人至深。
其实《中国农民城》最富于特点的还是人物描写。他善于以写人带写事。让人物首先立起来,这个作品才能有温度、有筋骨。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特殊美学魅力,是通过人物的性格、心路历程的深沉展示而给予人们感染的。比如书中最有代表性的镇党委书记陈定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他是个另类的有争议的人物。但他的核心特征就是敢于大刀阔斧地改革,敢于先行先试,凡是那些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凡是有利于农民城建设的事,他就敢于推进并且干到底。另外像陈智慧、陈瑞星、陈长许等广大的普通人,性格同样十分鲜明,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很少有思维禁区,再难的事他们都愿意去尝试。如陈长许用粮票赚差价换食物,用废料换钞票,这些事迹体现了人民不仅在创造历史,而且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创造了前无古人的经验。
一个地方的总体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整体氛围。一方面国家政策是人制定出来的,另一方面讲,同样也是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龙港人以自己的实干精神走出一条发展道路,用自己的实践亲自制定了规则和形成了大家认可的价值观。《中国农民城》这部作品以雄辩的事实,富于文学性地肯定了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提到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等论断,为当前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教材,对当前我国实现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如何发展好实体经济?如何树立和贯彻均衡发展的理念?作品的启示价值是多重的:除了体现在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文化振兴等方面,还体现在农村的改造、农民的共同富裕等方面。《中国农民城》提供的启示在于,世界上没有什么现成的经验躺在那里就可以等到,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只有靠劳动,只有靠改革开放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先行先试,才能走出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