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踏着月光徜徉在榆溪生态长廊九曲广场的柳岸河堤、桃花浣溪间,欣赏着月下的榆溪胜景。
初升的月儿高高地挂在河滨路东的领航星城主楼顶,透过薄薄的浮云把皎洁的清辉尽情地倾洒下来,洒落在缓缓流淌的河水中;洒落在无边无垠的林木花丛间;洒落在如茵如海的草坪下;洒落在疏落有致的曲栏水榭上。弯弯曲曲的九曲小溪流淌着星星点点的光波,远远近近的林木花草闪动起无边无际的碧痕,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镀上了朦胧的银辉,好像月光洒落在大地,明星在人间闪烁。
微风带着一阵阵宛如江南水乡的吴侬软曲徐徐飘来。温婉低吟,如美人深闺思春;缠绵婉转,似才子顾盼流连。突然一阵秦筝急弦响起,阳刚迸发,如男儿出塞行军;粗犷豪放,似风卷军旗猎猎。我忽然醒悟,一定是榆林古城步行街“非遗”教习会所里正在排练榆林小曲。浅唱低吟后的高亢的秦筝像一阵急雨惊风,霎那间高大的云杉、低矮的柳丛以及那些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的枝叶、树梢,仿佛随着声声裂帛似的弦声摇曳着颤动起来,月光下扇动着薄薄的雾气带着花木的清香轻轻地浸润了过来,花气袭人经久不绝。我随着散步的人流穿过幽幽的长廊,踏着斜阶走上了河堤大道,倚着大理石雕栏杆眺望。
橡胶坝拦截下的榆溪河,湖泊般平静宽阔,在月光照映下荡漾着涟漪微澜,摇曳着闪烁不定的迷彩灯影。水天一色如梦如幻。抬头望去,对岸连绵不绝的树林一层层地向上争相攀升,像一幅水墨长卷把整个西沙新区掩映在柔柔的绿荫之中,灯光与月光交相辉耀下随风挥洒。儿童乐园高大的摩天轮闪着熠熠的银色光芒,在深邃的夜色中划出一道迷人的霓虹;在霓虹倒影的映耀下,远处,国家级高新产业开发区榆横工业区一幢幢高大的楼房鳞次栉比地排向了天的尽头,散发着浓浓的现代化新兴城市的气息。回头望,架在榆溪河上连接古城榆阳与西沙新区的榆溪桥上,灯火辉煌,车辆川流不息,就像一条奔驰不息的长龙。
突然,我的眼前似乎涌现出一望无际的沙漠,沙漠下一条浑黄的河流翻滚着浪花奔向东南,一座东倒西歪的木桥横在河流上……榆溪河的前世今生化作了一幕幕跳跃着的蒙太奇不断交替地闪动着,浮现在我思绪的底片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出了榆阳古城西城门,是一条不到两丈宽的沙土路,路的两侧是农田,踏着沙土路向西行约一公里就到了榆溪河岸。站在河岸的沙滩上,眼前就是古城老百姓过去习惯称呼的西门大河,也就是一年四季翻滚着黄沙的榆溪河。宽阔的榆溪河河床变化不定,河床上裸露着无数大大小小的沙碛,河水有些地方被中间的沙碛分成两三股,流着流着又会夹着黄沙流在了一起,在下个沙碛也许又会分成几股不停地变幻着,弯弯曲曲浑厚混浊地流向东南。对岸是一望无际、高低起伏不定的毛乌素沙漠。这块被榆阳城老百姓起名西沙的地方,一眼望不到边,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渺无人烟,黄沙滚滚,寂寥苍凉。
旧时代榆阳古城也是空有小北京美誉,空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十里长街,在水灾频发、旱灾不断、苛捐杂税、战乱动荡,以及日本鬼子三十六架飞机的狂轰滥炸下,到1949年时,已是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泉水当街流,黄沙压城头。富汉无三辈,清官不到头。”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风卷荒沙似虎狼,重重苦难压苍生……”这些流传在榆阳古城的民谣,是旧时代榆林古城的真实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榆林市历届党委政府带领榆林人民战天斗地,改天换地,在一片废墟上建设新榆林。1955年榆溪河上游建起了红石峡水库,初步根治了水患;坚持不懈治沙造林,改善生态环境,率先实现了荒漠化的逆转。古城榆林由“沙进人退”变成“人进沙退”,榆林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星转斗移、时逢盛世。
历史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榆林广袤的大地下先后发现了贮藏丰富的石油、煤炭、天然气田。榆林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大开发带动了大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榆林沿榆溪河东岸向南北发展的格局,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开发大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大批农民进城安家落户的需要。榆林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站在新的高度谋划长远布局,擘画出榆林城市中心向西沙、向东南西北四面发展的宏伟蓝图,榆林的城市框架如今已扩展到二三百平方公里。饱经风沙侵袭、饱受榆溪水患之苦的榆林人民更懂得这个决策的伟大意义。
在沙漠上建设新城,这是从明朝成化七年(1471年)设置榆林卫以来,历朝历代任何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敢想敢干引领团结人民,锚定目标,不畏艰难、不懈奋斗才可能实现。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脉络,开发西沙新区的一个“断点”是榆溪河上没有一座可以通行大型车辆的大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榆溪河城区北郊,现在的迎宾大道上只有一座两排木桩作为支柱,上面搭着木板的宽不足两米的摇摇晃晃勉强可以走走牛车的木桥;南郊,现在的富康路河床上有一座明清时代修建的砖石结构不足三米宽可以走驼队、马车、手扶拖拉机的永济桥。要在西沙建设新区,首先必须在榆溪河上架设可以通行大型车辆的大桥解决交通问题。
在西沙新区开发号角吹响后,榆林人民在榆溪河上建起了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胜天桥”,修起了直通西沙的人民路。开启了改造毛乌素沙漠,建设西沙新区的“梦想之旅”。经过四十年砥砺奋斗,一个高楼林立,铁路、公路、航空辐射四方,绿色、美丽、魅力、和谐、强盛的晋陕蒙宁中心现代化都市,人口近百万的呼包鄂榆城市圈第一城——榆林新城,屹立在消失了的毛乌素沙漠之上。
从榆溪河上架起的第一座桥,拉开了西沙新区开发的序幕。四十年来榆溪河上已经架起了七座大桥,把榆林新区和榆阳古城紧紧地连接到了一起。其中朝阳桥是陕西首座钢混结构独塔斜拉桥,成为榆溪河上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
北起红石峡南接建业大道,总长11.8公里的榆溪山水生态文化长廊(河滨公园),北起著名风景区红石峡,自北向南,沿着榆溪河滨从榆阳古城与新城中间穿过,像挂在榆溪河边的一条绿色飘带,串起无数璀璨耀眼的翡翠珍珠,把榆溪河两岸装点得五彩斑斓。这里成为榆林市民时尚运动、娱乐休闲的第一场所;成为榆林塞上森林城市的一张靓丽的新名片。榆溪河不仅见证了榆林的发展,同时也为榆林城市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站在榆溪桥头,望着眼前美不胜收的景致,望着花间嬉戏追逐、无忧无虑的孩子们,望着林间小道上一对对并肩携手脸上洋溢着甜蜜微笑的情侣,望着远处打着太极拳、跳着广场舞激情满满的大爷大娘们,望着河堤上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渐渐远去的健步团,抚今追昔,不由感慨万千。那个黄沙压城头贫穷落后的旧榆阳,那个沙碛塞满河床、水灾频仍的西门大河早一去不复返了!
我爱你,大河、长桥;溪楼、湖泊;青荷、鸳鸯……绿水流莹、芳草凝碧,美不胜收、如诗如画的榆溪河!